執無鬼者曰越蘭,問隨巢子曰:“鬼神之智,何如聖人?”曰:“聖也。”越蘭曰:“治亂由人,何謂鬼神邪?”隨巢子曰:“聖人生於天地,未有所資,鬼神為四時八節以紀育人,乘雲雨潤澤以繁長之,皆鬼神所能也。豈不謂賢於聖人?”有疏而無絕,有後而無遺。大聖之行,兼愛萬民。疏而不絕,賢者欣之,不肖者憐之。賢而不欣,是賤德也;不肖不憐,是忍人也。
禹產於昆山,啟生於石。
昔三苗大亂,龍生於廟,犬哭於市。昔三苗大亂,天命殛之。夏後受於元宮,有大神人麵鳥身,降而輔之,司祿益食而民不饑,司金益富而國家實,司命益年而民不夭,四方歸之。
夏後之興,方澤出馬。
夏桀德衰,岱淵沸。
紂之時,夷羊在牧,飛拾滿野,天鬼不顧,亦不賓滅。
姬氏之興,河出綠圖。
天賜武王黃鳥之旗,以伐殷。
幽厲之時,天旱地坼。幽厲之時,奚祿山壞,天賜玉玦於羿,遂以殘其身,以此為福而禍。
召人以環,絕人以玦。
一頓飯飽之後,隨巢子講起了墨家的故事。
“公子之前可知墨家墨子大師?”
“之前公父在世時,隻聽太傅講起過。”
“那你可知我墨家墨子大師早年故事?”
“未曾聽說,還請大師指教。”
旁邊孤竹搶著說道:“你小子知道個甚?從小就關在宮牆裏,怎知外麵世界有多大!”若得隨巢子和眾師弟哈哈大笑。
隨巢子開始慢慢的講到,旁邊的其他師弟也圍了過來:“在南國的神農大山裏,有一位常年赤腳頭發禿頂的老者,他平時大袖飄飄,步履輕快,看上去沒有絲毫的老態。”
這位老人,就是名震天下的墨子。
時值天下能與墨子大師提名的也就鬼穀子,在那個年代,能被天下人共稱為“子”的,說明他們的名聲與學識是天下共識的,也使天下人撲朔迷離。為何撲朔迷離,一點是他們是何方姓氏沒有人能夠完整的說得清楚,二是誰也不知他們也就活了多少歲,三是他們的獨特隱居方式很難讓天下人所理解,四是他們的弟子卻步流天下稱為各國爭搶的人才。早年墨子大師在儒家修習,不滿儒家的迂闊複古,毫無創新精神,常常與儒家弟子激烈論戰,經常使得空門弟子麵而相虛,從此名聲大振,隨即自創墨家學派,長期奔走遊厲與列國之間,廣施墨家精神。到現在,已經將近百年之久,此時的墨家已經是天下顯學了,也是天下諸侯誰也不可小視的一支力量。墨子對治國弄權很是冷淡,如同糞土一般,他痛感天下庶民的悲苦,所有的學問都是為了拯救天下賤民。他提出了墨家救世的十大主張:兼愛、非攻、節用、節葬、尚賢、尚同、敬天、明鬼、非樂、非命。這些都是為了天下蒼生,其中的兼愛是根本,其他的都是圍繞著這個而定。墨子更以身作則,也實實在在的做到了。終身不娶妻,不生子,一生布衣,赤腳而行,粗茶淡飯,自耕自食,風餐露宿,教授弟子學術,教天下庶民百姓工藝,製止強國蠶食小國。一時之間,天下聞名,追隨者越來越多,墨家在列國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所有的弟子也都忠正不二,一聲令下,必將赴湯蹈火。天下列國之間,不論宮室內鬥,不念手足之情,還是暴君惡政,唯有墨家敢於張建而起,血灑四方。
所以得知秦簡公要誅殺贏濕隰的時候,墨子立馬派出弟子營救,最終挽救了一場悲痛的結局。
贏濕隰聽完拱手感慨道:“墨子前輩乃當世聖賢,受天下敬仰,贏濕隰能見到大師高徒,也是我三生有幸。”
“公子雖然年少,然卻捂得大理,人生可謂也!”
而後,墨家隨巢子與諸位師弟離開了,走前在酒肆安頓好了贏濕隰與孤竹,為了生計他們在此做了夥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