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褒姒生了一個兒子,叫伯服,周幽王就把原來的王後和太子廢了,改立褒姒為後,伯服魏太子。原來的王後是申侯的女兒,廢太子叫宜白,後來逃到了申國,申侯知道詳情之後,就暗中勾結西戎向周王室進攻,西戎大軍終於攻來了,周幽王連忙叫虢石父點起烽火台。可是那些臨近的諸侯沒有一個再來,因為之前都上當了,以為周幽王又在開玩笑,烽火台白天黑夜的點著,也沒有搬來一個救兵。西戎兵發鎬京城下,隻有一個叫鄭伯友的大將前去抵擋,可是寡不敵眾,最後英勇戰死,後來周幽王和虢石父及伯服逃到了驪山,最後被西戎兵無情的殺死。褒姒最後也被西戎兵虜去,這就是烽火戲諸侯流傳千古,以示警後人。從此後人就有了“一笑千金”的詞語和典故來告誡後人和自己,也流傳至今。
戰國時期楚國屈原楚辭天問裏有這樣的句子:
穆王巧挴,夫何周流?
環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炫,何號於市?
周幽誰誅?焉得夫褒姒?
後在《詩經·雅 瞻昂》這樣評判:
瞻昂昊天,則不我惠。孔填不寧,降此大厲。邦靡有定,士民其瘵。蟊賊蟊疾,靡有夷屆。罪罟不收,靡有夷瘳。
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奪之。此宜無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說之。
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懿厥哲婦,為梟為鴟。婦有長舌,維厲之階。亂匪降自天,生自婦人。匪教匪誨,時維婦寺。
鞫人忮忒。譖始競背。豈曰不極?伊胡為慝?如賈三倍,君子是識。婦無公事,休其蠶織。
天何以剌?何神不富?舍爾介狄,維予胥忌。不吊不祥,威儀不類。人之雲亡,邦國殄瘁。
天之降罔,維其優矣。人之雲亡,心之憂矣。天之降罔,維其幾矣。人之雲亡,心之悲矣。
觱沸檻泉,維其深矣。心之憂矣,寧自今矣?不自我先,不自我後。藐藐昊天,無不克鞏。無忝皇祖,式救爾後。
這是一首尖銳諷刺和嚴正痛斥昏庸荒淫的周幽王寵幸褒姒,斥逐賢良,敗壞紀綱,倒行逆施以致政亂民病,天怒神怨,國運瀕危的詩。言辭淒楚激越,既表現了詩人憂國憫時的情懷,又抒發了他疾惡如仇的憤慨,但是詩人是誰無從查考。
後《史記·周本紀》這樣記載: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唐代著名詩人胡曾也寫有褒姒傾國詩篇:“恃寵嬌多得自由,驪山烽火戲諸侯。隻知一笑傾人國,不覺胡塵滿玉樓。來平王東遷洛陽,周室得以延續,西周滅亡。
義渠戎也趁周室內亂,宣布脫離周王朝的統治,正式建立方國。從此, 中國曆史上出現了義渠國的名稱。義渠建國不久,隨即出兵並吞了彭盧戎、鬱郅戎、朐衍戎(在今鹽池)、鳥氏戎,擴大了疆域。其國界西達西海固草原,東抵橋山,北控河套,南達涇水,麵積約10萬平方公裏。義渠戎經多年休兵養士,兵強馬壯,力量空前壯大。
東周建立,建國於渭水流域的秦國也悄然崛起,長期和鄰邦的戎、狄不斷發生戰爭。?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救助和護駕有功,平王封他為諸侯,賜地 岐山,並賦予征討西方戎、狄之全權。到了?秦穆公時,任用?百裏奚等將相,打敗了 晉國,被中原諸國一直視為戎、狄的秦國聲威大振。公元前624年,秦穆公又采用從戎人那裏招來的大臣?由餘的計策,攻伐北地義渠,“益國十二,開地千裏”,遂霸 西戎。
秦穆公稱霸西戎後,野心勃發,時刻想“問鼎中原”,但當時晉國的勢力也很雄厚,象座大山一樣阻擋著秦國東進的道路。於是,秦國就想先廓清自己西北的地域,便把進攻矛頭轉向義渠。 公元前444年,秦伐義渠,“執其君以歸”。義渠戰敗後,吸取教訓,厲兵秣馬,通過14年時間的養精蓄銳,於 公元前430年( 秦躁公十三年),傾全力攻秦,從涇北直攻到 渭南,不但收複了過去的失地,而且把疆域擴大到20萬平方公裏。它的地域東達陝北,北到河套,西至隴西,南達渭水。此後數十年內直到現在,是義渠國最強大的時期,涇水南岸的秦國常處於防守態勢。
義渠民族從商代武乙年間建部落方國算起,至秦昭王時存在800餘年,其中在慶陽建立奴隸製郡國(公元前772年到272年)達500年之久,這支少數名族建立的邦國,也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時間雖然已經過去,但站在那片熱土上任然能夠感受幾千年前的那段崢嶸歲月,華夏民族的發展與形成是精彩的,這也正是中華文明永不斷代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