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像投資自己那樣去理財(2)(2 / 3)

若采用谘詢理財顧問的方式,你可以要求顧問在削減花費方麵下工夫。如今,你為理財顧問支付的費用可能為1%。假若你的投資金額不大,這筆費用可能更高;如果你有一個價值為7位數的投資組合,你的花費則要少些。這1%的費用有多種征收方式。有些顧問以傭金形式收取,有些按照投資組合價值的百分比進行提成,有些按照小時收費,有些則實行年薪製或月薪製。按照資產百分比付錢的話,你所需支付的費用會年複一年地增長。若按照小時付費,那費用會高得驚人。

得到酬勞之後,你的顧問會提供各方麵的理財幫助,包括構建一個靈活的投資組合,鼓勵你存錢,在市場動蕩時叫你保持平常心,同時也給予你生活中的其他理財建議。關於顧問的職責,現在你需要多考慮一點:削減投資費用。根據你所要創建的投資組合類型,投資顧問每年能夠幫你削減0.2%,甚至更多的投資費用,與此同時,他也能獲得更加穩定的收入。

你不能不知道的錯誤理財觀念

由於中國私人理財行業不成氣候,一些正確的理財觀念並不普及。反而流行很多錯誤的觀念。現在逐一將一些常見到,常碰到錯誤的觀念,在這解讀一下。

投資靠運氣,像賭博

買股票,輸上幾十萬的人士,數不勝數,輸過百萬以上也不少。但即使如此,這部分的客戶,還是很迷戀股票,每天都花時間在研究。

花大量時間,假如在事業上,還能拿到一定的回報。

在香港有一份研究,研究為何有些人會長年投資股票,到頭來也未賺過一分錢的現象。

對這部分入,投資股票已經變成一種娛樂,不是正常的投資心態。因為任何事情,假如失敗的話,便不應再投,為何這些人不覺醒而一錯再錯三錯?

其實,他們已經是上癮,已經不是在投資,已當成一種娛樂。買中的時候,開心;買不中,當消費。

當人進入娛樂心態時,他是沉迷賭博,已經不是正常投資。這類人,通常老年都很落泊,原因是在他們中年,收入最豐富時,他們損失在股票上的錢以百萬計,他們賠掉50萬至幾百萬,即是將未來退休金全消費在這賭博的股票場上。

我碰到這類客戶,都不用跟他交談任何理財觀念,他根本聽不進去。他們不是我的責任,他的情況,隻能他家人,我想應該是他太太,用比較激烈的方式規勸他的這類巨大的消費,不然的話老年一定潦倒。他患上“賭癮”,跟“毒癮”一樣,很難戒掉。

要求20%,30%回報率以上

投資就像上學一樣,先小學、中學、然後本科。理財投資也一樣,先學懂5%回報、10%回報,20%甚至30%回報已經是本科課程。

就算你是神童,一年學懂5%回報,第二年l0%回報,第三年已進階到20%、30%回報,也需三年時間。

再而,房地產、基金、股票都有周期。所有周期都有三個階段:

上升階段

下跌階段

徘徊階段

在上升階段,20%、30%回報率都不難。在下跌階段,不賠便是贏。在徘徊階段,5%、10%回報已經是最大的回報。

例如:在一個典型的三年周期中——

上升階段:25%回報

下跌階段:不賠

徘徊階段:10%回報

三年回報:共35%回報

即每年平均12%回報

有人有20%、30%回報的要求,是他心態不成熟的表示。理財是一個規律,需要長期作戰,並不是一時的)中動。

這種人,讓他自己去碰釘罷,他要自己經曆失敗的經驗,才會學懂正確的理財觀念。

風險管理的意識薄弱

有部分人,被證券公司、銀行或基金公司顯示的舊表現記錄所迷惑,以為以往的表現好,便是以後表現的保障。

殊不知,任何投資工具,無論是地產、股票、基金,都有潛在的周期,周期有明顯的三階段。

在上升階段的尾段,以往記錄是很好,但未來的前景會很差,因為以往有一兩年的好景,好景不長遠,未來一兩年,便是下降,要勒緊褲腰帶,挨過去。

高回報與高風險是成正比的。任何有20%以上回報的,都有一定的下降風險。

如何管理好風險?——有兩種措施。

(1)將金額縮小。

先不要想得太樂觀,先逆向思維,假如賠了,你能負擔,還有其他本錢翻身嗎?

(2)每周,每天監查價格。

價格下調到某一水位,馬上持平。冷靜後,才再考慮。

客戶大部分工作繁忙,根本沒時間去理會,假如你沒時間,也要聘專人去監管你高風險的專案。

投資實業生意,是屬高風險

某位客戶曾對我說,我的行業,投100萬進去,可以賺回100萬,根本不用去投資任何事物。他也說得沒錯。

其實,實業生意,一樣有周期。一般有幾年黃金輝煌時間,然後進入利潤下降級段。到後期,如果企業不上規模,便進入微利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