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像投資自己那樣去理財(2)(1 / 3)

隻要存在價格波動,賺錢的機會就永遠存在,最關鍵的是避免失敗。理財的第一考慮不應是如何賺錢,而是應該考慮如何不虧錢或者少虧錢。不虧錢或少虧錢比賺錢更重要,四種讓你遠離風險的方法是:別相信天上會掉餡餅,隻做自己了解的投資,有充足的信息和思考時間,跟著感覺走或懂得放棄。

別相信天上會掉餡餅

永遠別相信找上門的簡單暴利。2008年12月11日,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前董事會主席伯納德?麥道夫因涉嫌欺詐被捕。他被指控操縱一隻對衝基金令投資者損失大約500億美元。麥道夫醜聞揭發前,據說麥道夫的投資人每月可以得到1%~2%的穩定回報。12%~24%的穩定年收益,這在美國簡直是天方夜譚,但很多投資人就是因為迷信了私密空間、名人頭銜而中了圈套。這類“龐氏騙局”屢試不爽,一定要避免落入類似圈套,對“天上掉餡餅”的賺錢術,永遠不需要去靠近。

隻做自己了解的投資

賺錢的方式有很多種,但不是每種都適合自己。比如收藏品就是個門坎很高的投資品種,雖有暴利,但也存在著各種風險。僅國畫類就有仿製、改題跋、臆造、造印、假著錄等多種贗術。沒有專業知識,或沒有專業團隊輔助而貿然進入,往往會血本無歸。

對大額投資,應該集中於自己熟悉的領域。我認識某商會副會長,一直做金融,幾年前曾和我提起準備投資礦產,利潤很高。等兩年後再問她時,她說最後沒有投,因為其中涉及當地政府關係、開采安全、市場銷售諸多問題,也不知水深水淺,於是決定放棄。她的態度非常值得我們借鑒,不能被高利潤誘惑,“了解和熟悉”是控製風險的好辦法。

有充足的信息和思考時間

上文所提到的麥道夫醜聞事件中,麥道夫在東窗事發前,故意營造私密空間,製定特殊遊戲規則,如果有投資者問得太多,麥道夫會請他離開遊戲。而富人往往礙於麵子,不願被逐。通過這些手段,麥道夫成功阻止了很多想了解真相的人。

風險投資的合夥人常常會幾小時之內就確定把錢投給某家企業,其實背後有對行業的深刻理解,大量的盡職調查,有時甚至聘請專業谘詢公司搜集目標公司的背景數據。股票市場投資也是一樣。我的一個做基金經理的朋友,曾在大量調查後仍然無法確定一家製藥公司是否值得投資,最後隻好連續幾個月去小區門口的藥店,定期看該公司藥品包裝盒上的編號,以確定藥品的銷售速度。雖然等決定買的時候價格已經漲了20%~30%,但這些調查讓他持有股票時安心很多。“先了解,再投資”的程序可能會讓人失去些買便宜貨的機會,但能保證不犯錯。

跟著感覺走或懂得放棄

也許你在調查和思考後,仍然在投資時下不了決心,因為最後你會發現正反兩麵的因素都在影響你。如果你是個相對有經驗的人,往往可以選擇跟著感覺走。但如果你覺得自己經驗可能不足,很難判斷,隻是難以抗拒潛在利潤誘惑的話,放棄也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投資就像衝浪,錯過一個浪頭總還有下一個,重要的是不要被任何一個浪頭卷走。

削減費用,獲得更加穩定的收入

聽起來很簡單?不過很多人並沒有在投資成本和納稅方麵給予足夠的關注。這也反映出投資者的思考方式局限於關注市場表現。投資者們急於找到下一隻會走紅的股票,或者下一個債券市場上的超級明星,卻忽略了他們在成本和稅金上所遭受的慘重損失。這也從側麵反映出投資成本和稅金的支付方式。每當我們完成交易,得到紅利和利息,或者從基金市場獲利的時候,我們會仔細計算稅後回報。從表麵上看,投資決策和納稅之間似乎沒有多大聯係——這也不足為奇。

與此同時,不論是自己做決策還是谘詢理財專家,我們都很難確切知道投資成本的細節。賬戶的持有費用,資產的管理費用,這些通常都從投資組合中直接扣除。而基金的費用則是每年從我們的收益中逐漸扣除。傭金一般體現在投資時的買入價或者銷售收益中。另外一個不能忽略的交易成本就是買賣價差,即市場會以較高的價格賣給我們股票,而以較低的價格從我們手中買回股票。這種現象無所不在,但又很難被注意到,因為這一切都隱藏在價格之中。有時,這種費用甚至比傭金更加高昂。

事實上,我們不可能避免所有的投資費用。如果購買基金或者雇用理財顧問,我們理應為這些服務付費。但我們最終需要明白,為什麼要為之付費,並確保這些費用不會過於繁重。

以基金為例,許多債券型基金的傭金是每年l%,即每100美元的投資就需要我們支付1美元的傭金;如果這項費用是每年1.5%,那麼每年我們需要為100美元的投資支付1.5美元。我們麵臨如此高的花費,但即使我們找到了一個基金經理紅人,也不一定能取得優異的回報。在下一章你將看到,挑選一個優秀的基金經理並非易事。許多基金經理的表現並沒有和他們的收入成正比,也就是說,共同基金的表現通常是不如市場平均水平的。

實際上,共同基金成本的不同是其表現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對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而言更是如此。縱觀5年內每一隻表現最優秀的基金,它們都是實際花費最低的基金。但成本和費用並不是衡量股票型基金表現的重要標準。一個股票型基金的經理人甚至可以在大筆支出的情況下,仍然賺得盆滿缽滿。當然,持有或關注一些低成本的基金是合情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