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從700元到400萬的距離:愛護小錢是變大錢的開始(2)(2 / 3)

不管選擇的工具為何,基本上記賬項目在收入部分中應包括:平均每月現金收入、工資、薪金收入、獎金收入、投資收益(股票、基金、保險分紅等等)。

在支出部分應包括:日常開銷(食、衣、住、行、育、樂)、各項貸款支出、重要資產養護費(汽機車、房子裝潢整修)、子女教育費用、父母贍養費、信用卡貸款、人壽保險、年金保險等。

利用發票收據聰明記賬

我看過人們最常采用的記賬方式是用流水賬記錄,按照時間、花費、項目逐一登記,例如昨天在百貨公司刷卡買了一件1000元的外套、今天去超級市場采購了400元的日常消費品。萬一你嫌麻煩,沒有多餘的時間逐筆記錄也沒關係,隻要統計大的項目,效果也是一樣的,再不然,就模仿我的做法吧,每天將可支配所得按照專案放在信封中,花完了就不準挪用其他資金。

為了避免各位忘記支出項目,收集發票、收據是記賬的首要工作。平常消費應養成索取發票、收據的習慣。平日在收集的發票、收據上,清楚地記下消費時間、金額、品名等項目,如沒有標示品名的單據最好馬上加注。

此外,銀行扣繳單據、捐款、借貸收據、刷卡簽單及存提款單據等,都要一一保存,最好存放在固定地點。憑證收集全後,按消費性質分成食、衣、住、行、育、樂六大類,每一項目按日期順序排列,以方便日後的統計。

若要采用較科學的方式,除了忠實記錄每一筆消費外,更要記錄采取何種付款方式,如刷卡、付現或是借貸。

不要記死賬,解析數字背後的信息

為什麼有人記賬之後,每個月還是坐吃山空,成為兩袖清風的月光族?我認為問題出在他們沒有“總預算”的概念,也就是說,雖然記錄了每一筆開銷,但是他們不知道盈餘隨之降低,等到透支才發現嚴重性,已經來不及了。因此,記賬不是要你抄寫收入與支出的變化就好,你要抓住數字背後隱藏的信息,要能解析阿拉伯數字所代表的意義:

在“收入來源”部分,多數上班族的收入來源有限,除一份死薪水之外,利息所得或業外收入不多,若發現太依賴某一項收入,請慎重籌劃風險防禦機製,避免主要收入中斷時,無法維係正常生活。

在“消費支出”部分,最好統計衣、食、住、行等開銷的比重,定期檢討不經意超額消費了什麼項目,以便下個月進行修正。

這個積累財富的黃金定律:“收入一存款=支出”,唯有事先預扣存款項目,嚴格控製不要超支。才能創造盈餘,為自己帶來美麗人生。

自我束縛:強迫自己去做正確的事

對很多人來說,花錢是種愉悅的享受,存錢反倒是種痛苦的懲罰。但豈不知花錢的愉悅可能換來的是未來的痛苦。過分的消費欲就是理財的大敵。如果你僅僅是因為愛花錢而難於開始存錢的話,你一定要把此當作病來醫治。

強迫自己存錢的方法,可以幫助個人改掉愛花錢的小毛病。存錢的行為的就是一種積累投資,既然積累財富對投資的成功有那麼重要,而現今,我們也需要自我控製,但大多數人恰恰做不到。我們一般都傾向於吃得太多、鍛煉太少,而且隨意地鋪張浪費。要想杜絕這種情況,我們需要“連蒙帶騙”地強迫自己去做正確的事情。

首先,強迫自己存定期儲蓄。活期儲蓄尤其是存在借記卡內的錢很容易在意誌不堅定的情況下被花掉,因而,不如把自己手中富餘的現金存成定期,隻留夠基本生活的現金就可以。要強迫自己儲蓄,我們可以簽訂一份投資計劃,這樣就能將資金直接從我們的薪水中扣除,從而杜絕將這筆錢開銷出去的機會。

其次,每天從錢包裏拿出5元或10元錢,放進一個信封。每月把信封裏積攢的一定數目的錢存入你在銀行的存款帳戶中,記住積沙成塔的道理。假定你每天存10元,每月就是300元,一年就是3600元。

第三,定期從你的工資賬戶上取出10元、20元或是50元。總之不用太多,存入你新開立的存款帳戶中。2~3個月之後,增加每次從工資賬戶中取出的金額。我們還可以簽訂共同基金的自動定投計劃,每月自動從銀行賬戶中劃出定額資金,直接投資於我們選定的基金。這同樣能強製我們儲蓄。

第四,為進一步累積儲蓄,我們可以將抵押貸款的還款額度追加到整數,比如說1500元的還款額可以提高到2500美元,這樣我們就能更快地償清貸款。反正我們每個月都要償還貸款,因此,這種方式很容易被接受。抵押貸款公司也樂意為我們設置這種自動還款方式,從而強製我們每個月多還款。

第五,我們還應該注意避免出現虛假儲蓄的情況,比如每個月積累很可觀的一筆儲蓄,但同時又在不斷刷卡,借款消費。背負信用卡債務,並為之支付通常比較高的費用,這種做法被列為最愚蠢的理財錯誤之一。核查信用卡的對賬單,看看你每月用信用卡支付了多少錢。如果有可能,減少你每月從信用卡中支取的金額,或者不到萬不得已不用你的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