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從700元到400萬的距離:愛護小錢是變大錢的開始(2)(1 / 3)

理財的步驟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則:設定目標積極儲蓄、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並且持之以恒。舉例來說,現年30歲的你預計在30年後退休,並備妥400萬元的退休金,若現在就開始每個月用700元進行投資,並將這700元投資在一種(或數種)年報酬率在15%以上的投資工具,30年後就能達到你的退休目標。

如果你能夠再節省一點,每個月多儲蓄300元,用1,000元進行投資,並將這1,000元投資在一種(或數種)年報酬率在15%以上的投資工具,30年後,你就能儲備近600萬元的退休金,給自己更舒適的退休生活。(見圖表二)

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假使你現在“皮不繃緊一點”,不想學習35歲之前要懂得的33堂理財課,那麼不妨就快點去街邊廣場占一塊好空地,以備將來流浪之用吧!

世界第八奇跡:複利比原子彈更可怕

投資的最佳時機就是在你擁有資本的時候,要讓投資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就像吃飯和睡覺一樣自然,要每個星期都進行投資,如果你一生都在投資,那麼你一定會變得富有。

偉大的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複利比原子彈更可怕,堪稱世界第八奇跡。

複利,這個被愛因斯坦稱為比原子彈還要具有威力的工具,簡單地說就是“利上加利”,其計算公式是:本利和=本金×(1+利率)n(n:期數)。

舉個例子來看:1萬元的本金,按年收益率10%計算,第一年年末你將得到1.1萬元,把這1.1萬元繼續按10%的收益投放,第二年年末是1.1×1.1=1.21萬元,如此第三年年末是1.21×1.1=1.331萬元,到第八年就是2.14萬元。

同理,如果一個人現在投入股市1萬元,假設每年賺20%,30年後資金會變成多少?答案是237.38萬!是不是很不可思議?就是這麼多!為什麼?答案是神奇的複利。如果一個人現在投入股市1萬元,100年後會變成多少?答案是更加驚人的828億!

複利產生神奇力量需要兩個因素。第一是收益率,收益率越高越好。同樣是1萬元,同樣投資30年,如果每年賺10%,到期後資金是17.45萬元;如果每年賺20%,到期後資金是237.38萬元,可見差額巨大,如果收益率很低,比如3%或4%,和銀行存款年利率相近,則複利的效應要小得多。第二是時間,時間越長越好。同樣是1萬元,按照每年賺25%計算,如果投資10年,到期後資金是9.31萬元;如果投資20年,到期後資金是86.74萬元;如果投資30年,到期後資金是807.80萬元,可見,越到後期賺得越多,時間創造價值!

投資大師約翰·坦伯頓(JohnTempleton)告訴投資人致富的方法裏,曾經提到成功與儲蓄息息相關,要利用複利效應的神奇魔力,就必須先懂得儉樸,所以必須挪出一半的薪水,作為個人在投資理財時候的第一桶金。

存下一半的錢是一個不容易執行的重大決定,它考驗著你的決心、毅力與生活方式的調整。

簡約生活,增加儲蓄的金額,正是理財的第一堂課。

掌握現金流量,記賬難不難

掌握每天的現金流量,追蹤賺進的金錢流往何處,學習製定預算,合理安排錢財的使用。記錄現金流量,可分析個人或家庭現金流入與流出的變化,讓我們隨時知悉可動用的資金餘額、投資成效等項目,幫助我們控管實現理財計劃的資金是否能夠順利到位。

記賬難不難?我想這個答案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同,有人認為花錢就花錢,研究這麼多學問幹嗎,更多的朋友記個兩天的賬,心情就開始浮躁了,壓根兒無法持之以恒。其實理財先要理心,養成良好的記賬習慣,才有資格進階到研究投資工具。隻要肯花時間,把自己的財務狀況數字化、表格化,不僅可以輕鬆得知財務狀況,更可替未來做好規劃。

我再一次強調。如果沒有持續的、有條理的、準確的記錄。理財計劃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在開始理財計劃之初,詳細記錄自己的收支狀況是十分必要的。一份好的記錄可以使你衡量所處的經濟現狀、有效地改變現在的理財行為、研究接近目標所需采取的步驟。

應該列入記賬的項目有哪些?

從專業的記賬軟件到文具店就可以買到的家庭收支簿,協助記賬的工具很多,甚至網絡銀行、信用卡賬單等,也能夠設定消費項目,由計算機軟件自動替自己記賬,我認為整並現有賬戶也是好方法之一,例如用不同的銀行賬戶。區分生活費用和投資賬戶。這樣可以更清楚地把握資金的來龍去脈。一個賬戶專門用來支付家庭日常生活費用,根據目前的家庭狀況,這個賬戶以現金、活期存款等形式存在,另一賬戶專門用來進行投資,朋友們選擇最方便的記賬工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