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從700元到400萬的距離:愛護小錢是變大錢的開始(2)(3 / 3)

第六,寫出你的目標。現在就開始關注你為什麼存錢。存錢不是最終目的,存錢是為了實現你的目標,你是想換一所大點兒的房子?買一輛車?為了你的寶寶?還是打算讀書深造?或去投資?總之,把目標統統寫下來,然後貼在冰箱上、廚房門上、餐桌上等任何你會經常看到的地方,提醒你時常想起你的目標。要知道,你現在花掉的錢與你以後要花的錢有著本質的區別,後者常被稱作是儲蓄。這些寫在紙上的目標會增加你存錢的動力。

為了更多地儲蓄,我們可以給自己製定出很多稀奇古怪的規則,例如堅持將所有的退稅、年終獎金、加班費、保險賠付款和兼職收入等計入儲蓄。同時,為了確保不會動用自己的儲蓄,我們可以采用“心理賬戶法”,隻允許自己從專門的收入賬戶中進行支出來消費,而把儲蓄賬戶、股票賬戶、基金賬戶和退休賬戶全部列為開支“禁地”。

預算起不到任何作用,那就放棄吧

預算的概念經常為金融專家們所喜愛,但每當我問人們是否進行預算時,答案幾乎總是“不”。對多數人而言,預算起不到任何作用。做預算一般是指通過分析我們的月度開銷,找出可節省花費的地方,從而限製自身消費,以達到月底留下更多積蓄的目的。

問題是,每到月底時,我們經常會發現自己沒留下可以儲蓄的資金。一直以來,我們通常經不起誘惑,消費時很衝動,嚴重超支,落得最後成為“月光族”,到月底時總對自己的敗家子行為後悔不已。所有這一切表明,編製預算通常容易變成一件令人不悅和沮喪的事。我們實際消費的總要比原來打算的多,從而留給我們無限的悔恨。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容易忘記預算,仍然習慣於在薪水到手之後馬上將其花光。有一種古老的“自我享受優先”策略:我們可以馬上從收入中提取10%~15%進行儲蓄,然後迫使自己靠剩下的收入維持生活。我們清楚自己已經進行了儲蓄,那意味著對於剩下的收入,我們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意願自由開銷,這樣就不必為那些愚蠢的預算大驚小怪,也不用為自己沒有留下任何可以儲蓄的錢而悔恨了。還打算編製預算嗎?算了吧。生涯的後半部分,推遲幾年退休。那將使你獲得更多的時間去儲蓄,並有更多的時間從投資中獲益。

同時,這也會縮短你的退休期。這意味著當你退出工作崗位時,你可以更盡情享用你的退休積蓄。如果你買了終身支付的即期固定年金,那你每月可以領取更多的收入。除此之外,假如推延退休時間,你還可能推遲申領社保金,這也會增加你退休後每月的收入。

討厭在工作崗位上再多幹幾年的主意嗎?不如考慮做份兼職工作吧。在月收入減少的時候,你也許不能保證每月定額的儲蓄,這時你可以通過兼職工作,來杜絕出現靠儲蓄填補收入空白的情況。到那時,你的投資組合才有更多時間去獲取額外的收益。

良性循環讓你完全掌控自己的理財生活

如果一個事物能夠在良性循環中發展,那麼,它就會像生命的生長一樣,每一次循環過程之後,都會不斷地發展壯大。

如果你從20多歲就開始儲蓄,並很快積累到相當數額的財富,那你就可以享受更長久的投資收益了,這同時還能減少你的生活成本。畢竟,如果有一定的儲蓄,你可以放心地提高你的健康險、房屋險和汽車險的免賠額,也可以在發生意外傷病後有資金堅持更長的時間,直到從殘疾險和長期醫療保險中獲得理賠。如果你儲備了足夠的錢,這樣你意外身亡時,至少能保證你的家人在經濟上不麵臨問題,你也就不需要太多的壽險了。所有這一切都可以降低你的保險成本。

與此同時,不斷增長的財富能讓你不需要透支信用卡來消費,也就不用支付由此帶來的違約金和手續費等。當你買第一套房時,你可以削減20%的費用,因為你可以省去個人抵押貸款保險。同樣地,你可以用現金全額支付來購買汽車,或至少能減少你借款的數額,利息費用也就隨之減少了。即使你確實要借錢,你良好的收入前景和令人羨慕的信貸記錄也可使你有權享受低利率貸款。你還可以節約一籮筐亂七八糟的費用,如支票存取手續費、延期支付費和賬戶餘額低於某一特定最小額度時所收取的賬戶管理費等。你甚至還有資格享受那些理財顧問和共同基金有時為大客戶提供的費用減免特權。

看起來很具誘惑力?確實是。你完全可以掌控自己的理財生活,而不是對生活斤斤計較。當你的儲蓄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你可以削減你的生活成本,從而使你每月進一步積累更多的儲蓄。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它能將你加載實現經濟獨立的快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