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為了防止鉛中毒,要補充維生素C,每天需要補充150毫克左右。在膳食中要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同時供給低鈣、正常磷的膳食,以減少鉛在體內的蓄積。
5.為了防止汞中毒,應多吃含蛋白質的食物,以使體內含巰基酶免受汞的毒害。
勞累後不宜大量吃蛋、肉
從事高強度體力勞動或大量運動後,為了盡快地消除疲勞,恢複體力,不少人喜歡吃大量的蛋、肉,殊不知結果卻是適得其反。
因為,大魚、大肉、蛋類、糖、花生等食物屬酸性食物,含有磷、氯、硫元素較多,如魚肉蛋糖、花生等屬於酸性食物。偏食酸性食物可以引起酸中毒,使血液酸性化,結果易使勞累後的人更加疲勞,抵抗力降低,誘發疾病。
這是因為人們在勞動生產或體育鍛煉過程中,人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進行大量分解,釋放能量同時產生乳酸、磷酸等酸性物質。這些酸性物質,使人感到肌肉、關節酸痛和精神疲乏。人們把這些代謝的廢物排出體外,僅單純的食用肉類,會使人體血液更加酸性化,等於“火上加油”,對解除疲勞不利。
正常人的血液一般是堿性的。為使血液保持弱堿性,人們在疲勞的時候,從食療角度看,應該適當多吃一些堿性食物。堿性食物含鉀、鈉、鈣、鎂元素較多,如蔬菜、水果、豆製品、乳類、海帶、紫菜等屬於堿性食物。這些食物經過人體消化吸收後,可以迅速地使血液濃度降低,中和平衡達到弱堿性,使疲勞消除。尤其是維生素,能協助機體把體內積存的代謝產物盡快地處理掉。
體力勞動後還應適當地體育煆煉
體力勞動並不能等同於體力鍛煉,雖然勞動對體力的消耗也比較大,但是並不能起到體育鍛煉所能帶來的效果。
人體中支配勞動活動和體育活動的神經中樞的位置不同。在從事體力勞動之後,人的身體疲勞,身體的某些部位容易因長時間或者過量的活動受損。在體力勞動過後選擇進行一些有針對性的體育鍛煉項目,可以使指揮勞動的神經中樞抑製加深,使參與勞動活動的肌肉得到充分的放鬆和休息,還可以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有助於恢複體力,改善體質,從而進一步提高勞動的效率。因此,體力勞動之後配合一些適當的體育鍛煉是十分必要的。
那麼,什麼樣的體育鍛煉項目適用於體力勞動之後呢?專業人士告訴我們:體力勞動後所進行的體育鍛煉應該是一些輕鬆適度的有氧運動。下麵我們具體來為大家介紹兩種適用於體力勞動之後的運動方法:
1.慢跑或者散步。體力勞動後,進行一段時間的慢跑或者散步,然後再對疲勞的肌肉群進行輕輕的拍打或者按摩,有助於消除肌肉的疲勞。
2.保健體操。在體力勞動後,可以做一些保健體操,對身體的各個部位進行均衡的運動,以緩解肌肉的壓力,並有助於活動那些未在體力勞動中得到運動的部位。下麵介紹一組比較簡單的方法:
(1)深呼吸:雙手緩慢上舉,吸氣,再由兩側放下,呼氣。
(2)擴胸:直立,雙手握拳,兩臂由兩側彎曲抬至肩高,用力擴胸,然後兩臂伸直再擴胸。
(3)伸展:兩手交叉,置於頭頂,手臂伸直,掌心向上,盡量後壓,伸展背部。
(4)體側:直立,左手置於腰部,右手由體側向上伸,身體向左側傾,右臂盡量下壓,交替進行。
(5)體轉:直立,身體向兩側互轉,手臂抬至肩高,配合身體側轉。
(6)下蹲:兩腿並攏,屈膝下蹲,兩手置於膝部,還原後重複。
(7)俯背:雙足開立,身體盡量前傾,手伸向地麵,還原後重複。
(8)動肩:坐姿,背挺直,兩肘彎曲,帶動雙肩前後繞動,恢複後兩臂下垂,兩肩用力上聳、放鬆,還原後重複。
(9)叩肩頸:左右手握拳,輕扣反方向肩部數次。手張開,用側掌輕扣同側頸部數次。
(10)展上體:跪姿,重力後傾,上體盡量向前屈,手臂前伸,臀坐小腿上,還原後重複。
(11)伸腿腳:坐姿,兩臂於體後支撐身體,兩腿向前抬起伸直,腳跟用力,做蹬車動作,重複數次。
運動可使工作效率提升15%
英國利茲大學運動與健康學教授Jim Mc Kenna指出:“在參加鍛煉的日子裏,他們的管理能力、精神狀態和承受壓力的能力都得到了明顯的提升,提升程度約為15個百分點。”
許多人不願運動,一個重要的思想障礙是覺得運動太浪費時間,如果把運動的時間用來做其他事情,總是心安理得,把其他活動的時間用來做運動總覺得是在浪費時間。
那麼運動到底是浪費時間,還是提升工作效率呢?
英國科學家分別對一所大學、一家計算機公司和一家人壽保險公司的200位員工多次進行關於工作效率和情緒方麵的問卷調查。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中午花 30~60分鍾做瑜珈或跑步、打籃球。超過六成的員工表示,在參加鍛煉的日子裏,他們的管理能力、精神狀態和承受壓力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提升的程度約為15%。此項研究的組織者Jim Mc Kenna是英國利茲大學運動與健康學教授指出:參與鍛煉的人們往往更容易對自己當天的表現感到滿意。研究還顯示鍛煉對克服午餐後常見的昏昏欲睡現象有明顯作用,原因是要想獲取能量必須先學會如何消耗。哈佛醫學院的醫學係副教授I?Min Lee博士領導的另外一項研究也表明,人們能夠通過運動改善情緒、釋放壓力並進而提高工作效率,而所謂的運動也許就是午餐後的散步或爬樓梯,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