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醇親王有些不耐煩:“左大人,扯遠了,今兒說和談的事兒!”
左宗棠一想的確有些扯遠了,隻能坐下。
吳子虛急需找人支持,奈何左宗棠是個粗人,辯不過這些文官,但吳子虛算準了李鴻藻會支持他,一來這些清流老頑固一向主戰,二來李鴻藻和李鴻章雖然名字看著像親哥倆,實際是死對頭,李鴻章說對的,到了李鴻藻那就是對也不對,總之就是跟你對著幹。
吳子虛正想叫李鴻藻發言,不料李鴻藻竟主動搶答:“微臣鬥膽諫言,微臣以為,我大清能敗法夷一次,就能再敗其一次,原因有三:其一,我大清勁旅已消滅越南法夷大部,矬其實力,削其銳氣,進逼西貢,封鎖越南,占盡優勢。其二,越南距我大清近在咫尺,有旱路可通,水陸也可朝發夕至,法蘭西距越南不知幾千裏,派兵前來,旅途經月,即使能增兵,待到達越南也早已成為疲憊之師,我軍可以逸待勞。其三,據微臣所知,法蘭西為支持此次戰爭,財力已捉襟見肘,貌似強大,實際無力再戰。再則請列為細思,這法蘭西百年前即為泰西強國,若不到千難萬難之時,豈會主動向我大清提出議和?可見法夷不過是虛張聲勢,微臣料定法夷已無力再戰,大清勁旅彈指間即可光複越南!請萬歲下旨,此次談判務必要令法夷歸還越南並賠償損失!”
吳子虛剛要表示同意又被李鴻章攔住:“萬歲切切不可輕敵,一著不慎恐整個越南都難保,而我大清將士浴血換來的大好河山又要淪喪啊萬歲!”
吳子虛卻有些不耐煩:“李中堂若不想去談,就由李少保(指李鴻藻)去談!”
一說這話,李鴻章就老實了:“萬歲既已授命微臣,微臣定當據理力爭,萬死不辭!”如此風光的一次談判,李鴻章是絕不會讓於他人的。
看出了李鴻章很不高興,吳子虛又安慰道:“李愛卿勿憂,隻管按朕說的去談,倘若越南有失,罪責全在朕!和談如有不順,朕即刻增兵越南,確保萬無一失!”吳子虛作為一個後世人,他清楚法蘭西此時已經是山窮水盡了,叫李鴻章獅子大開口嚇唬他們,就算達不到讓法國人賠款的目的,也能打消他們不切實際的幻想。
第二天李鴻章赴法國公使館進行談判,談判一開始,李鴻章就故作輕鬆地提出條件:“此次和談,我大清皇帝明諭條件,法蘭西徹底退出越南,並賠款五百萬銀元,大清歸還所俘士兵及戰船。簡單明了!”
德裏固聞言直接愣住了,他沒有想到清國居然以一個戰勝國的姿態倨傲地提出這麼離譜的條件,要知道法國方麵的想法是劃越南分治,讓清國賠償三千萬銀元同時撫恤法國陣亡將士,歸還所有俘虜及戰艦。
精明的德裏固馬上回過神來,這是清國在虛張聲勢,不過是怕法國開價太高,先要個高價糊弄法國一下。於是德裏固輕蔑地一笑:“李大人,我想清國方麵甚至還沒有弄清此次談判的性質,這不是簽署投降書,隻是和談,和談您明白我的意思麼?”
李鴻章也是談判桌上的老手,隨即辯解道:“請特使大人想想法蘭西為何現提出和談?
德裏固也不是吃素的:“李大人是否認為是因為法蘭西在軍事上無力與貴國對抗?”
李鴻章確實認為大清還沒有強到能徹底打敗法國,隻是因為這兩年武備修整得力,準備充分,發動戰爭突然,占了個大便宜而已,再打下去肯定輸,就算僥幸打贏了,與法國結仇,以後鬧心事肯定也不少,按他的想法,一分錢不賠,保住半個越南,已經光彩的不得了了,必須見好就收,隻是小皇帝見識膚淺,非得開出這麼高價碼,很是無奈:“大清並未傷及元氣,隨時可以再戰,以上條件乃聖上口諭,萬難更改半分,還望特使海涵。”
德裏固沒料到清國方麵態度如此堅決,法蘭西短期內的確處於劣勢,且貿然開戰越南十有八*九要丟,但他來時法國方麵也有交代,越南打不下來,全指望他從懦弱的清國手裏“忽悠”過來,最好再弄點銀子來彌補浩繁的軍費開支。但李鴻章這番表態下來,令德裏固很為難,談判陷入僵局!
之後的談判越談越談不攏,李鴻章接諭旨在先,條件不能更改,德裏固認為清國是在癡人說夢。教案的事情更是不了了之。但對於法國來說,時間已經不允許了,清國憑借在海上的勝利封鎖了越南,死活不放行,卻在大肆給征越南的軍隊補充人員裝備,越拖隻會越沒戲,必須想辦法增援越南,準備反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