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
湖南一考生
猶記得花朝節的早晨,若是在鄉下,幾個姐妹是一早就結伴去拜花神的。將各色裁剪的彩條係在開著花的樹上,一邊紮著長帶,一邊唱歌。且是不許男孩子偷看幫忙的。
微冷且帶著稻香的風縈繞著,帶來遠處的些許歌聲,也模糊了我的記憶。我不記得,那時剛剛露半的太陽,是否斑斕了遠處的小河;屋外帶露的芙蓉,是不是綻開了緋紅而羞澀的花瓣;水邊的一丈紅,是不是化成了縷縷的胭脂水——我總是會將這些記錯。然而對於那些清新而迷人的感覺,卻是絕不會錯的。
一記,就記了十幾年。
然而還是回來了,回到了城市回了家。父母在這裏工作,自己在這裏上學。住在水泥房裏,呼吸著汽車的廢氣,同時也享受著自來水白熾燈這些廉價卻真實的便利。和公交車上鄰座的人打招呼:“早!”回應的是一個生硬而略帶羞澀的笑容。也很美了,就像晨日升起前天邊瑰麗的雲彩,但究竟是看不見太陽穿過雲層,噴薄而出的時刻。他下車了。
我看著電視裏世博會絢目而燦爛的標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抱著娃娃熊哭了出來。我不奢望你能讓我的生活五彩繽紛、豐富美麗。你就給我們一個好一點的早晨可以嗎?
“改造生活”、“改造世界”,充其量也隻是一句口號。如魯迅先生說的:是誤了憊慢的自己與憊慢的聽眾的。
我不想再經曆那樣的早晨,一個人在寒風中逆行著,遠處是燈火,近處也是燈火。然而我隻覺得安靜,也許是人心的安靜。五百次回眸換來的錯身而過,卻已經得不到一句“早安”了,我們沉默。
世博的標語能否改一改呢?城市,讓早晨更美好。能溫暖一顆心的,是一杯陌生的水,一句旁人的鼓勵。一座城市早晨的美好,很細瑣的東西。
一日之計在於晨。我們經曆了漫漫的長夜與虛無的夢,想要一點點現實的溫暖,一杯豆漿,一片陽光,一聲鳥叫,或者你的一句“早安”。
跟我打聲招呼吧,隻是兩個字,不會花你很多時間的。
不需要小橋流水人家,或是芙蓉柳煙如絲。我們如此地懷念過去,也隻是為了那些美麗風景後美麗的人。
旭日初升,車水馬龍的城市也很美的,如果有你的微笑,一句暖暖的“早”。
溫暖的心看什麼都會是美麗的。包括一個不限背景的早晨。
【閱卷感受】
城市的冷漠,渴求一句暖暖的“早”,用記憶中鄉下美麗的早晨去反襯,溫暖的心看到什麼都會是美麗的。切題準,意蘊豐富,敘議結合,中心突出,事例有典型性。
【可提升點】
作品文中“他”的打招呼反襯效果是出來了,但與下文的呼應卻缺少過渡,稍顯突兀。
【佳作解析2】
早
湖南一考生
我們對於“早”始終有種情結,重視它、利用它,甚至迷信它。早固然有早的好,但晚了、遲了也不見得不能轉變成早。
現今社會經濟發達了,且多是獨生子女。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是既傾注財力更傾注心力,唯恐自己的孩子晚了、遲了、慢了,被同齡的孩子們甩到後頭去。所以大家爭的是一個字:早!還在娘胎裏就貼著肚皮放貝多芬,就差沒塞架鋼琴給孩子到肚裏頭先練練,找找手感。出生沒幾個月就忙著教孩子讀文字、識圖卡。幼兒園就背唐詩宋詞,剛上學便課外班一大堆。知道的或許比別人多些、廣些、早些。但戴眼鏡也更早了,駝背也更早了。沒有內心認同感的早,真的有意義嗎?不能帶給人陽光快樂的提前發展,真的是早嗎?
英國著名選秀節目“英國達人”近來捧紅了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平民天後蘇珊大媽。參賽前的蘇珊隻是一個普通得不行的英格蘭老婦,而她的一曲《我曾有夢》使她名傳天下。當她站在台上引吭歌唱的時候,心中定然有一個信念,那便是向所有人證明:我仍有夢!她站在一個很低很低的起點,在一個很晚很晚的時刻出發。但她成功了,她完成了人生的一場華麗蛻變。她晚嗎?太晚啦!晚到了一個可以做奶奶的年齡。她早嗎?還很早!她還有無窮的精力與未知的餘生可以飛翔,可以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