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考生

選擇一個“早”的時間,就是選擇一種生活。

早上八九點鍾,陽光已將街道的空氣照暖。這時候,你真正能感覺到“車水馬龍”,上班族們在各自的“水滴”中,思維早已開始運轉。這個時間的生活,是快節奏的,也是充滿了競爭的。

早一點,到七八點鍾,正是學生走在大街小巷的時間。各色學生穿著各色衣服,背著各色書包,把城市與鄉村都裝點得色彩斑斕。小學生的臉總是高高揚起,一臉歡悅;初中生的臉稚氣未脫,但也在努力成熟著;而高中生,臉上或多或少帶著疲倦,卻也寫著堅定。但有一點,所有學生的眼裏都刻著對知識的渴望。這早上的時間,便分配給了學習。無論你是在上學的路上,還是已捧起書本,你都將生活方式定為了學習。

再早一點,在農村裏就該看見炊煙啦。這時候太陽剛剛升起,大概是六七點鍾吧。在朝陽下,夜裏攢下的露珠支撐不住,摔開萬道金光;在河邊,薄霧彌漫,你盡可以享用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到村裏,看“暖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也是再好不過的。這時的生活,便是平靜美好,無煩無憂的。

還可以早一點吧。再早那麼一點點,你可以到山腰去體會“半壁見海日”。也可以去溪上的小橋,看看有多少人跡踏亂了板橋霜,還可以找一處空闊的原野,信步閑遊,看太陽如何徘徊,殘月如何不舍,更可以半躺在漁船,煮一壺茶,歎一聲“洗盡古今人不倦”,讓映著日出紅勝火的江花裝點你的船窗,也讓你和船裝點別人的夢。選擇了這個時間,你便成了古時的遊者,縱情山水,偃仰嘯歌,你找到了自由快樂的靈魂,天地間多了一顆忘返的心。

沿著時間軸走,心境大不同。喜歡快節奏,喜歡工作的人,能把路邊小攤寫的“早點”牌都看成是在督促自己,可誰又能說他心中不是充實而又充滿幹勁呢?

喜歡學習、渴望知識的人,能將“早”字刻在桌上,也刻在心裏。三味書屋裏那個小小的、火炬似的“早”,點亮了多少學子的眼睛,誰又能說,我們不快樂,不滿足?至於山村水郭的人們,也都有著“兩山排闥送春來”的詩意和小兒溪頭臥剝蓮蓬的美好。

任何一個時間,任何一種方式,人的心靈總可以找到一個棲息的定所。而早晨的時刻,你又選擇了哪一個?

【閱卷感受】

文章借助聯想,從城市到鄉村,描繪了一幅幅“早”晨愜意的和諧畫麵,切合題意,描寫細膩傳神,詩詞的引用與化用使文章彰顯文采,折射作者之書卷味,文章采用沿時間倒敘的方法,結構嚴謹,文字流暢,想象有獨到的個性。

【滿分理由】

構思精妙,描寫細膩,意蘊幽長。

【滿分作文賞讀2】

湖南一考生

誰不期待那東方噴薄欲出的朝日?

誰不渴望“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欣喜?

誰不想消除“草色煙光殘照裏”的哀怨?

這一切,都源自對早的向往。有了早,就能欣賞到“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的孤寂美;有了早,就能領略到“嶺上晴雲披舒帽,樹頭初日掛銅鉦”的奇異;有了早,就能抒發“願乘風破萬裏浪,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宏願。

於是懂得,早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抹亮麗色彩,是實現人生精彩的動力。用早來鼓舞自我,何須“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悔恨,何須有“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的無奈?有了早的激勵,才有了比爾·蓋茨微軟帝國的不朽傳奇;有了早的激勵,才有了張瑞敏“全球唱響海爾”的凱歌;有了早的激勵,才有了俞敏洪新東方英語學校的繁花似錦。

而失去了早出發、早行動、早成功,很多人隻能去搭乘人生的末班車,隻能任灰暗成為生命的主色調,而不能書寫人生的華章。畢竟,“笑看庭前花開花落,漫觀天邊雲卷雲舒”是一種超然,但輝煌更是人生最壯美的雲霞,何不用“早”來磨礪自我,磨礪一方月明雲開的壯闊?

此亦似人,此亦如國。早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條件,是一個社會繁榮昌盛的保證。有了早的激勵,才有了荷蘭“海上馬車夫”的美譽;有了早的激勵,才有了大不列顛“日不落帝國”的勝景。試想,若沒有當年鄧小平的高瞻遠矚,作出改革開放的英明決策,隻怕中國隻能在“文革”的陰影下踟躕不前,哪裏又有當前的恢宏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