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學生時代,放學後的他可以將自己疲憊了一天的身心在綠色的農田裏得到舒緩,可以去樹林中聽鳥鳴,捉小蟲子,捉迷藏,與夥伴們一起度過美好的課後時光,或許這才是同學們應該擁有的綠色生活吧!
他摸出了手機,撥通了秘書的電話,“通知各部門現在立即召開會議”,掛上電話他笑了,是該還同學們一個綠色的生活了啊!
願笑容再次出現在孩子們的臉上!
【閱卷感受】
1. 構思獨特,蹊徑獨尋。這是一篇構思獨特的記敘文。江蘇作為教育大省, 2010屆學生是實施教育新政以來的第一屆學生,作者借這篇文章表達了對輕鬆愉悅的學習生活的向往,對沉重的學習負擔給學生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的戕害提出了強烈抗議。人文大省、教育大省,教育的理想境界便是還學生綠色的生活,作者大膽構思,即使教育廳長的女兒也不能免於沉重的學業負擔,而作為廳長的父親又何嚐不是為工作所累。父女二人其實是社會的縮影,代表了幾代人的心聲。
2. 人之所想,我之所言。有很多人誤認為高考作文如果寫學生生活,一般會缺少底蘊和深度,很難拿高分,其實江蘇高考作文閱卷專家組一致推薦這篇文章,認為這篇文章是記敘文的佳作,是創新作文的精品,是寫學生自己心聲的高分作文。我手寫我心,寫看似枯燥的學生生活並非無話可說,也並非人雲亦雲,關鍵是找到一個好的角度。
【可提升點】
“教育廳長”見到“××高級中學”的景象描寫應再細化,以與“他”的學生時代形成鮮明對比,從而更能突顯主旨。
【佳作解析3】
綠色生活
江蘇一考生
心有小窗,便可淺酌窗外的一抹綠意,融進足夠的希望與生命。縱有片片落葉在空中旋轉飄落,尚可醞釀成一個春天醉人的美麗,生活被綠色點燃,便成就了她久盼的恩賜。
當綠色為生活而駐足時,我們的視線變得明麗而鮮活,自然以她慣有的方式柔和地撫慰著每一顆焦慮的心靈,我們可以因為一片綠葉的萌生而開始懂得感恩生命。
綠色油然,生活便多了一分安寧與和諧,喜歡看晨光中抖動的綠葉;喜歡在陽光下同綠葉一起吮吸陽光;也愛極了在夕陽的撫摸中傾聽每一株小草的細語,隻要回頭瞥見了那一株熟悉的綠意,便料定,自然仍以她自己的方式存在著,這個世界還不是汙濁得無可救藥,綠色的生命在天地間自由地存活,以它們特有的方式感恩著自然給予它們的生命,而我們也幸而在這些綠色的萌動中體會到一分和諧,兩分愜意,自然是無求的仁者,綠色便成為它賜予人類的最美意象,讓我們在失落中看到光鮮的綠色給生命以共存的和諧,這個世間依舊光如水月,隻待著我們用心中的綠色讓身心皎若琉璃。
於是,心靈的淘洗成就了一種詩意的人生。綠色是詩意的顏色,也必將在生活中增添我們心中的詩意,讓心境淡定而安然,“春風又綠江南岸”“春來江水綠如藍”我們吟誦起詩句的同時,也被渺遠的詩意深深感染。原來,生命別太蕪雜,留得一分綠意,點綴我們空靈的生命就好。綠色以她賞心悅目的姿態讓我們的生命變得沉靜而悠遠,由此,一顆清澈的心從淡淡綠意中升騰而來,讓我們以一顆無所奢求的心,放慢節奏去麵對生活,看到生命中曾被遺漏的安寧與靜謐在此時灼灼如華……
生命因為綠色的存在而增添了活力與鮮活的律動,我們在灰暗的蒼穹下佇立了很久,偶爾看到還有一株綠色在不遠處等待,便知道,我們的生命仍有希望與純粹的律動。簡單地為生活中尚存的綠色而欣喜,知道這個世界還沒有因為冷漠而荒蕪,有綠色,便有了希望和走下去的勇氣。
漫步於落葉飄零的深秋,心卻依舊明朗,那些在春夏之季小酌於心的綠色便在此刻讓生命延續。生活依舊繼續,依舊以她獨到的方式給我們悲喜。隻是,心不再彷徨,擁有綠色,我們便有了足夠的理由相信,春天會在蕭瑟過後如約來臨。
守望一株綠意,點綴我們單調的生活,於無聲處覓得綠色中蘊藏的和諧、活力與希望,然後,純粹地經營我們綠色的生活。
【閱卷感受】
1. 形散神聚,似開還合。文章開篇便點明中心:心有小窗,便可淺酌窗外的一抹綠意,融進足夠的希望與生命。接著作者談到,生活中有了綠色,便多了一分安寧與和諧。再接著,作者認為是心靈的淘洗成就了一種詩意的人生,而能夠促使人心靈淘洗的,恰恰是身邊的綠色。結尾處,作者照應開頭,指出和諧、活力和希望蘊藏在身邊的綠色中。誠如羅丹所言,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