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活
江蘇一考生
那是一塊地,一塊青草地。那時的生活是綠色的,因為,有這塊地。
總懷念那天高雲淡,總懷念那芳草青青。曾幾何時,那片綠地躺在城市的近郊,盡情地呼吸,恣意地生長,沒有人能打擾它的安寧,它的欣喜,它以為可以一直這樣下去,蓬勃而淡然,我也以為。
那片地上什麼草都有,參差而雜亂,遠比不上城裏的景觀草坪美觀,但我總覺得這裏多了些什麼,一種自然,一種蓬勃,一種生命的本真。
那時的我總愛在這裏,一坐一個下午,這塊地踩上去軟綿綿的,但卻厚重,不像城裏的水泥地,雖然堅硬,但我總覺得踩上去空蕩蕩的。
看那些草恣情地生長,任生活被綠意染透,綠得閑適而舒暢。
城市像發酵的饅頭,像是要吞沒一切,推土機轟鳴著,翻起那一層層的泥土。我看見泥土被掀起,那原本蓬勃的青草已然發黃、幹枯,它們的根裸露著,任風擺弄。
我愣在那裏,心中一陣痛,淚無聲地漫出眼眶。
為什麼?為什麼要奪走這塊地,奪走這一片綠意?奪走這春天的芳草依依,這夏天的繁花滿地,秋天金黃的熱烈,冬天瑩潔的靜謐。
我不明白。
綠色,澄淨,閑適,卻似乎與這現代化的社會格格不入,人們拚命地追逐,追逐著名,追逐著利,一刻也不放鬆,人們喜歡紅色,紅色代表著財富,代表著利益。
“煮酒話桑麻”已成為一種奢望,“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稻香漸漸飄散,蛙聲早已消逝。沒有人願意停下腳步,欣賞一路的風景,看花開花落、雲卷雲舒的心境早已失落。
我懷念那片地,也懷念綠色的生活,綠色的人心。
當城市將我們包圍,我們是否還能做一個綠色的人,過綠色的生活?
突然想起一個人來,那個鳳凰小鎮吊腳樓房的身影,沈從文。一切的塵囂到他的心裏都寂靜了,隻剩下水的純粹、泥的厚樸,隻剩下一片盎然的綠。不為名,不為利,靜靜地,隻為尋求生命的真諦。
讓心情變得疏鬆些吧!稍稍放慢些腳步,給心一片澄明與自然,這樣便會感受到陽光與雨露。
淡泊,安靜,這便是綠色的人。澄澈,透亮,靜靜地堅守,靜靜地追尋生命的本真,這,便是綠色的生活。
【閱卷感受】
1. 緊扣命題,主題鮮明。從一塊充滿綠色的青草地切入,描寫綠色生活的閑適和舒暢,與後文因現代化進程中綠色生活的漸行消逝而失落、惋惜形成鮮明對比。紅色和綠色在對比中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像發酵饅頭一般的城市和純粹秀美的鳳凰小鎮、吊腳樓在對比中讓人更加留戀那片綠色。
2. 語言流暢,思考深邃。文章表達自然,極富生活氣息的描寫不僅體現出綠色生活的美好,引發人們對綠色生活的無限懷念和向往,更體現了作者目光的深邃和思考的深入:城市必須發展,而綠色生活又不能丟失,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契合點,讓我們真正回歸生活的本真——綠色生活。
【可提升點】
個別語句不夠精練。
【佳作解析2】
綠色生活
江蘇一考生
華燈初上,江蘇省教育廳的大樓已是漆黑一片,唯有樓頂的一處房間還亮著燈光,房間裏的那個男人不停地抽著煙,濃眉緊鎖,房門的標牌上赫然寫著——廳長辦公室。
作為教育大省,到底是應該狠抓成績呢,還是還給學生一個綠色輕鬆快樂的生活呢?
“喂,爸……你怎麼還不回家吃飯啊!我可想死你了,今天晚上我們一起吃飯好嗎?”
聽著電話裏久違了的女兒親切的聲音,他不禁歎了一口氣。
女兒才上初中,可繁重的學業已經將她淹沒在了書本中,早上她上學時,自己還在夢鄉而晚上她回來時,自己也已經睡下,隻有星期天,自己才能跟女兒打個正臉,吃個團圓飯。
是不是該改變一下這個灰暗的生活了呢!“爸爸今天加班,就不回去吃飯了,你早點休息,別太累了。”
聽完了女兒失望的歎息聲,他掛了電話,拿上外套,走出了大樓。
他茫然地走在路上,看著過往的人群,步伐越發的沉重,這街上怎麼沒有一個孩子?今天是周末啊,孩子們都哪裏去了啊?
他依舊在街上走著,表情嚴峻,目光不停地搜索,幻想著能找到一絲孩子的蹤跡。
最終,他還是找到了,一個孩子正飛快地騎著自行車,轉過了一個拐角後,徑直向一個大門衝去,他追了過去,眼前的景象又讓他震驚了,門裏的大樓燈火通明,門口掛著“××高級中學”幾個大字,他的心顫抖了,難道這就是中學生們的生活?難道學生們的生活就該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