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理財小專家5(1 / 3)

第四章 同齡少年理財經

六年級小學生的理財故事

一談起“理財”二字,我可以說個滔滔不絕,因為在這方麵,我可有很多故事想說呢!從三年級開始,爸爸媽媽便每半個月給我一定的零花錢。我剛剛拿到零用錢的時候,並不明白什麼叫做節約,一看見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會買。但漸漸的,我開始對錢的概念有了新的理解,不再去亂花線,我的“理財生活”也開始了。

四年級下半學期某月的上旬,爸爸又給了我一些零用錢。拿到這些零用錢,我並沒有直接把它裝入口袋,而是拿出筆和本子。我先將這筆錢的總金額記錄下來,再進行“分類”,將錢的用處分成幾個部分。“嗯,這一部分用來買學習用品,共8元;這一部分用來乘公交車,每次一元,可用12天;這一部分放在儲蓄盒裏……”我一邊小聲念叨著,一邊用筆將其記錄在紙上。很快,我完成了記錄,我又拿出了幾個貼上紙條的小盒子,將這些錢分類地放好,又將盒子放回原位。

我逐漸長大,寫著“儲蓄”二字盒子裏的錢也變得更多,逐漸放不下了。於是,爸爸建議我將一些錢存入銀行,方便其他時間使用,我同意了。這天,我和爸爸來到中國建設銀行,我發現每個服務台前的玻璃上都貼有1個數字,上麵還有一些服務台的服務項目。我和媽媽來到儲蓄服務台前。一位服務員阿姨和藹可親地說:“小朋友,你要儲蓄嗎?”一邊從玻璃下的一個小洞給我們遞過來一張紙。“若是要,先將這張表填好”。我拿過表,在爸爸的指導下,仔細地填寫起來。寫好後,我將表交還給了服務員阿姨。又經過輸密碼、交錢等步驟,我終於拿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存折。在回家的路上,爸爸笑著對我說:“孩子,你現在也有存折了,就表明你長大了,不可以亂花錢。”我點點頭。

第二年,爺爺即將七十大壽。我決定用我存折裏的錢,給爺爺買件禮物,也可以表達自己的一片心意。於是,我便去銀行,將存折裏的一些錢取了出來,去給爺爺買禮物。那麼應該買什麼禮物呢?對了,可以買一些關於象棋的書!爺爺最喜歡的就是下象棋了。這次我送他有關下象棋的書,爺爺肯定會很開心。說幹就幹,我馬上去書店買了幾本象棋書,回家的路上,一想起爺爺那像老菊花綻開的笑臉,我笑了……

是“理財”讓我享受了快樂,是“理財”讓我學到了知識,是“理財”讓我學會了節約。各位青少年一起來“理財”吧,享受勤儉節約給予我們的快樂。

理財3年手握存款2.6萬的叮叮

叮叮在8歲時曾6天花掉5000元壓歲錢,現在借錢給爸爸也要收利息,想成為一個小富翁就必須打理好自己的壓歲錢。“借錢沒得問題,但必須有利息!”你們一定對這個故事很感興趣對吧。

幾天前,叮叮的爸爸王先生出門時臨時發現差了2000元現金,想起叮叮還有不少積蓄,便想問他借錢周轉一下,沒有想到叮叮居然跟自己要起了利息。

“我的錢存在銀行本來有利息。現在既然借給你了,萬一你拖了一段時間才還,你當然應該付利息……”叮叮的解釋讓王先生哭笑不得。王先生對叮叮說:“本來想讓你不要亂花錢,你現在倒成了一個‘小財迷’了!”

王先生從商多年,家裏經濟條件很好。而且夫婦兩家都是“大家族”,所以叮叮的長輩加起來有幾十號人。每到過生日、過年,叮叮都可以得到一大筆錢。

王先生過去也不怎麼不管叮叮的錢,都讓叮叮自己花。叮叮8歲那年春節,5000多元的壓歲錢不到6天就用完了。當時王先生還覺得奇怪,以為是錢丟了。後來認真一問,原來幾天時間裏叮叮打遊戲、買零食、買玩具、請同學上公園……把壓歲錢全部花光了。

王先生覺得家裏雖然不缺錢,但這麼不管孩子,也等於害了叮叮。可是王先生還沒開口說他,叮叮就先頂嘴說:“錢是我的,我想怎麼花就怎麼花!”

沒辦法,王先生隻好先給叮叮講道理:當你嬸嬸、叔叔、舅媽、舅舅往你荷包塞錢的時候,爸爸同樣也給你那些堂弟、堂哥、表妹、表姐發壓歲錢。這個道理跟人家請你吃肯德基一樣、你請人家吃麥當勞,沒有爸媽往外送錢,你哪裏可以得到壓歲錢?爸爸並不是非要你上繳壓歲錢,但你應該注意兩點:一是不可以亂用、亂花,二是以後不再給你零花錢,若是你想買個玩具什麼的,就應該自己存錢來買。從那以後,叮叮就自己把紅包、壓歲錢等存了起來。

理財3年存款達2.6萬

在王先生的幫助下,叮叮首先到銀行開了一個“定活兩便存款”賬戶。按照他們父子倆的約定,叮叮對這些錢擁有完全的“支配權”——可以自由地存取;王先生隻有“監督權”——不幹涉叮叮的任何開支。

叮叮的“收入”包括:

1. 生日長輩給的紅包。

2. 春節壓歲錢。

3.平時通過做家務活賺的零花錢。

而他的“支出”(平時學費,吃穿由王先生開支)包括:

1.平時零花錢。

2.單獨外出玩耍和買玩具的花費。

接著,王先生又給叮叮專門買了一個記賬用的筆記本,讓他對自己每天的收支預算進行記錄。一段時間後,王先生就發現叮叮沒有像以前那樣大手大腳地花錢了。3年下來,叮叮居然記滿了好幾本賬本,存款也達到了2.6萬元。

接著叮叮又迷上了收藏。爸爸資助的1000元以及他自己的1000元積蓄,買了各種錢幣和生肖郵票。結果一年後,這些錢幣和郵票至少要賣2200元,年收益達10%。

別人問叮叮:“你存這麼多錢,以後準備怎麼用?”叮叮認真地說:“等我上了中學以後,我準備去埃及看金字塔!”

九歲兒童零花錢炒基金

9歲男孩旺旺,正在上小學2年級,但是旺旺已經積攢了8000多元零花錢。這些錢如何處理,著實讓旺旺和父母頗費腦筋,最後在銀行工作的媽媽給旺旺提了個建議——買基金。這樣旺旺不僅可以培養出自己的投資意識,而且也算是一種投資。媽媽的提議旺旺覺得很不錯,因為父母平常就喜歡炒股,因此旺旺對股票很熟悉,他早就想讓自己的錢可以再“生”錢了。

有意思的是,旺旺的父母還正兒八經地給旺旺起草了一份家庭協議。協議用書麵形式將一家三口在這件事中的角色給予了定位,出資人旺旺是甲方,他的媽媽和爸爸都成了乙方。協議中明確表明,因為旺旺還屬於未成年,去銀行開設賬戶還沒有資格,因此隻能用爸爸的名字開戶,所以,為體現投資人旺旺的權益,關於基金買賣的所有事項必須告訴旺旺,旺旺本人對投資有否決和決定權。

有了這個保證,旺旺將積攢的零花錢全部爸爸媽媽。爸爸媽媽經過仔細選擇,覺得一隻開放式基金比較適合旺旺投資,並且將這種基金的情況彙報給了旺旺。旺旺考慮了一天後,決定拿出5000元去購買這隻基金。

買完基金後,旺旺每天晚上又多了一件事情,就是跟家長一起在上網察看基金淨值情況。以前,每天晚上爸爸媽媽分析股市走向時,旺旺隻是一個聽眾,但是現在,他不僅坐在電腦跟前看走勢圖,甚至有時候還會提出一些疑問,當然這些問題都隻是這隻基金到底能不能賺多少錢。

買了基金以後,旺旺的心態並沒有什麼變化,而且學習成績也很正常。爸爸認為,投資基金的風險比較小,簽訂協議就是想規範旺旺的行為,避免旺旺牽扯太多精力。投資基金隻不過想讓旺旺對理財有個概念,逐步培養投資意識,最後的賠賺其實並不重要。

合理利用自己的零花錢

隨著生活質量和生活環境的日益提高,青少年零花錢的問題被提上了家庭議程——青少年作為未來財富的消費者和創造者,必須有著自己的用錢理念和正確方法,青少年必須正確地麵對財富,學會用錢、省錢和管錢。

然而,青少年如何合理合理管理自己的零花錢呢?下麵有一則小事例。

每月基礎零花錢

王雪今天十歲,他的父母和她就零花錢的數量進行了商量,最後決定將每月基礎零花錢定為47元。每個星期王雪要參加英語、小提琴兩個培訓班,特長班學習都是孩子自已趕車來去,一個星期來去的路費8元,四個星期32元,除去路費,還可以剩下15元。王雪拿到手上的錢雖然不少,但是用於滿足自己意願的零花錢並不多。

零花錢申請管理

王雪在父母那裏領取零花錢時須寫申請報告,基礎零花錢是四十七元,若是出現特殊原因,可以適當上調,比如王雪看中了一本好書想買,就可以申請,但是原因必須清清楚楚。

王雪對於這一點比較接受,每個月都可以認認真真按照家長指點的格式寫出一份報告然後領取零花錢,每個月這時候,王雪最高興,拿著自己的零花錢興奮得兩眼放光。

零花錢帳目管理

王雪領取零花錢的同時家長會給她一個小本子,王雪爸爸摸著她的頭豪爽地說:“既然是給你的零花錢,就由你全權支配,但爸爸有一個小小的要求,你應該建立一個零花錢帳本,將每次零花錢的使用時間以及原因入帳,這是為了培養你的核算能力和計劃能力”,王雪樂顛顛的說“爸爸媽媽真民主,你們這個小小的要求應該通過!”

從此以後,王雪的書桌上就多了一個帳本,隨時將自己零用錢的使用情況記錄下來。剛開始幾個月經常出現帳與金額對不上,但是經過幾個月的記錄以後,王雪的帳目已經清清楚楚了。

零花錢定時發放

最初零花錢方案出台的時候,王雪喜歡耍小聰明,每次周末去特長班學習的時候,王雪經常背著父母向爺爺要車費,直到有一次,她的錢包放在書桌上,媽媽發現王雪的書包裏麵竟然有六十多元錢,覺得不對經,一經“嚴刑逼供”,王雪羞答答地告訴媽媽每周的車費由爺爺出,王雪的爸爸哈哈大笑,拍著王雪的腦袋說:“聰明的女兒,這麼短時間就積累了這麼多錢,不錯不錯,不過……”王雪爸爸話還沒有說完,王雪拍了一下爸爸的肚子說“好啦,好啦,別不過不過了,我知道了,以後不向爺爺要錢了……哼!真小氣的爸爸!”說完,王雪向爸爸做了個鬼臉就跑開了。從那以後,王雪的零花錢,每月一號由她爸爸定時給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