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理財小專家3(1 / 3)

第二章 證明我行!支配金錢的權利歸我

青少年的賺錢途徑

幾乎絕大多數的青少年,獲得錢的方式都是來自於家庭的補助。但是也有少數青少年無法從家裏獲得補助,你家長的財務狀況或用錢理念都有可能意味著你隻能獲得極少的補助甚至沒有。那麼青少年應該如何掙錢呢?

1.從你的家庭:你的家長可能會因為你在學校裏獲得一個好成績、或你為家做了各種各樣的家務、或你閱讀了一定數量的書而給你獎勵一些錢。若是你在家也為你的姐姐、哥哥做了同樣的家務雜事的話,他們也許也會給你錢。

2.銷售物品:若是你的地下室或儲物櫃內存滿了你不喜歡或在不需要的物品,可以考慮去出售它們(這可能包括遊戲程序、玩具、衣物和連環畫,但是一些你很依賴的物品不要丟棄)。你可以在你的鄰居周圍開展庭院銷售,你甚至也可以較小的價格或費用來銷售其他人的閑置物品。

3.一份工作。這可能是最有效的賺錢方式了,青少年在暑假期間做全職工作或經常可以業餘打工。

適合青少年的工作

無論是是否相信,作為一個青少年你肯定可以找到很多適合你的工作。你除了做臨時嬰兒保姆或為麥當勞打計時工等工作之外還有很多的選擇,以下眾多的意見可能會有一些會吸引你。

1.寵物保姆。當你的一個鄰居需要外出長期度假時,他們家也許會有一隻寵物需要照顧。同時,當人們在某段時間內需要長時間地連續加班,這些情況下,若是帶著他的寵物去外出散步,並照顧它的話,你的鄰居應該會為你付費。

2.為你的父母工作。無論自己的爸爸或媽媽擁有一家公司,他們也許都會需要你的幫助,即使他們是在為一家公司工作,你也許也可以在他們那裏找到一份臨時工作。(同時你也可以在你父母的朋友處尋求一些幫助。)

3.家教。很多青少年都能夠很容易找到一份每小時大約5元錢的家教工作。若是你在某一門功課上有很高水平的話,你還可以通過幫助其他同學更深入地學習該門課程,然後去獲取一定的費用。

4.救生員。目前很多地方都需要一些救生員,甚至一些救生員每小時可以賺到10元,若是你擁有此方麵所需要的必要技能,可以去考慮一些這份工作。

5.野營。可以在你放假期間,去野營活動中尋找到一份工作,比如幫助照料小孩、看護和平整營地、準備食物以及其他的日常事務。

6.符合你興趣的工作。若是你喜歡和小孩子在一起,你可以尋找和你家相距不遠的兒童護理中心提供幫助。若是你喜歡戶外活動,可以聯係本地的公園部門。若是你喜歡娛樂或電影,可以在娛樂活動中心或電影院尋找工作。

7.犁地、割草、鏟雪、園林護理。這些都是非常類似的工作。若是一些客戶知道你比較擅長此類工作,他們肯定會在其他的季節利用你的服務進行此類工作。

8.百貨公司。這項工作的對你的最大好處就是你可以經常享受到雇員才有的購物折扣,而且你還可以從銷售額中抽取傭金。

9.成為藝術創作者。若是你對於手工藝品或藝術品比較感興趣,你可以去動手製作一些珠寶裝飾品或其他類型的項目,然後再將它們銷售出去,可以通過電腦上進行在線銷售。有些攝影家或畫家也通過在線的方式來銷售自己的作品來賺錢。

10.照顧老年人。並不是僅僅在養老院或療養院才可以找到護理老年人的工作,同時你也可以在你的家庭周圍去尋找同樣的工作。很多老年人可以活動的範圍比較有限,他們可能需要你的服務來購買一些日常用品、做一些家庭的臨時家務或外出辦事,這也可以為你帶來一定的收入。

11.高爾夫球童。做一名高爾夫球童,不但可以讓你對此項體育運動有著更為深入的了解,同時也為你提供了一個接觸那些商界成功人士的機會,並可以了解、學習他們商界成功經驗。他們也可能會為你帶來找到其他工作的有價值的機會和信息。

12.投遞報紙。若是你可以申請到足量投遞業務的話,你就可以從這份投報工作獲得大量的收入。很多青少年每星期甚至可以賺到100到200元,也許會更多。

13.利用你的技能。考慮一下你在哪個方麵非常擅長可以對其他的成年人或兒童進行傳授,你可以傳授外語課程或鋼琴課程。若是你擅長撰寫文章,可以為報紙或雜誌投稿。

14.誌願者。若是以上的選擇都不適合你或失敗了,或者你正在進行第一次選擇,你可以考慮去做一名誌願者。別總是將獲得報酬放在首位,應該成為一個“戰略誌願者”,考慮一個你希望了解和學習的公司或領域,在作為一名誌願者的時候,你其實也獲得了寶貴的實習經驗。若是你希望成為一位醫生,可以考慮在療養院或醫院擔任誌願者。

少吃零食節約金錢

自古以來,無論普通百姓還是革命領袖都以“浪費可恥,節約為榮”。周恩來總理勤儉節約的故事,婦孺皆知,成為美談。他一貫倡導艱苦奮鬥、勤儉建國,要求“一切招待必須節約樸素,切忌鋪張華麗、有失艱苦奮鬥的作風和革命精神”。朱光亞同誌曾回憶過這樣一則故事:1961年12月4日那天,召集專門委員會對當時第二機械工業部的一個規劃進行審議,會議從上午開到中午才勉強結束,周總理請大家吃午飯。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豆腐、白菜,四周擺幾小碟燒餅和鹹菜。周總理和大家一起就餐,吃同樣的飯菜。國家領導人尚且如此,何況是我們青少年。

有這樣一個民間故事:

相傳,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著一個叫吳明的農民,他一生勤儉持家,無憂無慮,日子過得十分美滿。他在臨終的時候,曾把一塊寫有“勤儉”兩字的橫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說:“你們若是想一輩子不受饑挨餓,就必須照著這兩個字去做。”後來,兄弟倆分家時,將匾一鋸兩半,老大分得了一個“勤”字,老二分得一個“儉”字。老大將“勤”字恭恭敬敬高懸家中,每天“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年年五穀豐登。但是他的老婆花錢卻大手大腳,孩子們常常將白白的饃饃吃幾口就直接扔掉,這樣家裏就總是沒有餘糧。

老二自從分得半塊匾後,也將“儉”字作為“神諭”供放中堂,卻將“勤”字忘到九霄雲外。他疏於農事,而且不願意精耕細作,因此每年所獲糧食很少。雖然一家幾口節衣縮食、省吃儉用,但經常出現沒飯吃的情況。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洗。

他倆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將“勤”“儉”二字踩碎在地。

這時候,突然有一張紙條從窗外飛入,兄弟倆急忙撿起來看看,上麵寫道:“隻儉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窮挨餓!”“隻勤不儉,好比端個沒底的碗,總也盛不滿!”兄弟倆頓時醒悟,“勤”“儉”兩字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訓以後,他倆將“勤儉持家”四個字貼在自家門上,並不斷提醒自己,告誡妻室兒女,身體力行,後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節約一分錢,其實就是生產一分錢。每個青少年若是一天少吃一塊錢的零食,一年就少吃了365元錢,中國13億人,就是少吃了約4745億的零食。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字啊。對於還不會掙錢的我們來說,不吃零食其實就是賺了一筆大錢!我們可以將零花錢存起來。積攢起來的零花錢可以去買一些有益的書籍。也可以將零花錢攢下捐給更需要的人。

借錢還錢中蘊含的哲理

還錢雖然是天經地義,但是一些按時還錢的人也總是可以得到別人的稱讚,俗話說“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因此,還錢必須講信用,不可以天天嚷著“狼來了”,就是不還人家的錢。這種人一般最讓別人討厭,以後大概也就不會有人願意借錢給這種人。想必每個青少年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吧。

但是,還錢的時候也應該根據一係列的情況,稍微有一點不注意,可能就會讓對方覺得非常不舒服,同時也會被其他朋友所瞧不起。下麵有一則小故事。

中學時有個同學和室友的關係比較好,有次需要15塊錢,就借了室友15塊。還錢的時候給了室友20,說那五塊錢你就不用找了。但是室友不依,硬是當著眾人麵將這兩塊錢塞給了那位同學。那位同學在平時也是比較豪爽的人,其實並不在乎著幾塊錢的事情,覺得大家都是好朋友,犯不著這樣斤斤計較。室友如此計較,卻讓他心裏很不舒服。他這種想法在大多數人看來也許會覺得不可思議,別人給你五塊錢很合適,畢竟你隻是欠他了15塊錢,為啥你會產生不爽的感覺呢?若是兩個平時關係很好的哥們,其中一個為了幾毛錢而出現爭執不休的情況,另一個該怎麼想?當然,如果是兩個彼此並不是很熟悉的人,這種情況就很容易接受,你也不欠我的,我不欠你的,彼此相安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