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適應國內外貿易的發展,我國一些地區先後掀起過許多種“熱”,諸如兔毛熱、羊皮熱、地龍熱、葡萄熱等等,有的大獲其利,有的深受其害。問題的關鍵是經營領導者要冷靜地思考,不要被人家牽著鼻子走,更不要輕易將底牌全部亮開。要善於預測未來動向,當某種產品走俏時,買方可能會給你一個好價錢,引誘你擴大投資,強化生產,一旦他們摸清了你的底牌,他們就會改換麵孔,拚命壓價。有一個時期,我國出口中草藥頗受國外歡迎,於是盲目采摘、加工、產量一時劇增。在對外出口中,國內同行競相降價,不僅減少了外彙收入,而且嚴重破壞了寶貴的中草藥資源,也影響了中草藥的聲譽。與此相反,我國進口某種化工產品時,外商自以為奇貨可居,待價而沽,大敲竹杠。我國轉而自己生產,並且登報宣傳。這樣,外商也隻好看風使舵。低價出售。
商品經濟條件下的“謀”,其內容是深刻而廣泛的,誰想在競爭中取勝,誰就應當多謀而善斷。
7.出奇製勝
在麵對突然而來的暴風雪時,一般的動物會選擇躲避,但對狼來說恰恰相反,它會逆風雪而上,雖然異常寒冷,步履艱辛,但恰恰因為突破常規,才避免了被風雪埋葬的噩運。
在生存這場戰爭中,如果想在似乎沒有出路的情況下突破重圍,非兵出奇計難以達成。投資家說,如果你在做別人都做的事情,那你就賺不到。還有人說,我們要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出奇製勝是孫武在《勢篇》中提出的用兵作戰的重要原則。孫子說:“一般的作戰,通常是以正兵當敵,以奇兵取勝。所以說,善於出奇的人,其變化就像天地那樣不可窮盡,像江河那樣永不枯竭”。
奇與正是孫子兵法中最生動、最富有創造性的內容之一,孫子認為用兵有奇正,奇正結合才能出奇製勝。曆代兵家對奇正也作了深入探討。
《孫子十一家注》杜佑曰:“正者當敵,奇者從傍擊不備;以正道會戰,以奇變取勝。”《百戰奇法·奇戰》曰:“凡戰,所謂奇者,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也。”
可見,正指用兵的常法,奇指用兵的變化。綜觀戰史,奇正多配合運用。善於用兵的人,無處不用正,又無處不用奇。奇與正相比較,奇變之法表現得更為豐富,對於取勝的價值更高。因此,兵家謀略思想的重心多放在出奇製勝上。
《鬼穀子·謀篇》曰:“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出奇製勝,就是用奇謀奇招,出其不意,戰勝對手。
二戰初期,德國在軍事上取得了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勝利:它出動成千上萬輛坦克和飛機,閃擊波蘭,迫降荷蘭,占領丹麥,繞過馬其諾防線,從阿登山區長驅直入,使巴黎屈膝投降,甚至讓大英帝國龜縮在英倫三島上。德軍的勝利使世人瞠目,論實力,德國並不比歐洲英、法等國強大,但它卻在一、兩年內占領大半個歐洲,其主要原因是它在戰略思想上能突破傳統軍事思想束縛。當時,歐洲各國崇尚的是過時的陣地防禦作戰思想,沒有覺察到坦克、飛機等高速突擊兵器的出現帶來的作戰方式、方法的革命。而德國敏銳地把握住了這一點。他們利用坦克集團和飛機配合作戰,發明了閃擊戰術,在二戰初期取得了驚人的勝利。
超乎常理,突破常規是兵家用奇謀奇招的主要特征。因為不符合常理、常規,往往被人忽視,從而產生出奇製勝的效果。漢代井陘之戰,韓信以寡擊眾,戰勝20萬之眾的趙軍,靠的是背水列陣,犯兵家之“忌”的戰術;飛將軍李廣率20餘騎與匈奴大軍遭遇能從容脫身,靠的是不慌不忙,以假亂真,使匈奴誤以為誘兵而不敢出擊。以上例子都是打破常規,巧妙運用出奇製勝謀略的典型。所以,兵家在戰場上麵對強敵屢攻不克時,不妨改變一下思路,或許奇策也就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