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貝托·費爾南德茲·拉馬拉
引言
20世紀以來,阿根廷高等教育(尤其是大學教育)的顯著特點就是保持了持續的增長。在此發展過程中,值得一提的是“大學改革運動”(UniversityReformMovement)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始於1918年國立科爾多瓦大學(NationalUniversityofCordoba)的“大學改革運動”不僅傳播到阿根廷其他大學,也擴展到拉美其他地區的大學。
無論在過去還是在現在,“大學改革運動”的主要目的始終是維護大學自治,實現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治理(co.governance),發揮大學的社會功能,維護“自由教席”(catedraslibres,即教授決定培養項目的內容),實行教育改革,開展繼續教育,把學生和年輕人作為大學的重中之重。
1976年,軍事獨裁政權篡奪了阿根廷的國家權力。新政權使大學自治遭到廢除,使教師和學生受到迫害。1983年阿根廷恢複民主後,大學重新得到正常運轉。1918年“大學改革運動”的原則再度得到尊重,大學也重新獲得全部的自治。這種形勢在過去20年一直持續發展,而且1994年的《國民憲法》(NationalConstitution)改革以及1995年通過的《高等教育法》(HigherEducationAct)都重申了“大學改革運動”的原則。
在20世紀,大學一直處於自治存廢的動蕩之中。
阿根廷實行的是高等教育“雙重製”,也就是說,20世紀以來阿根廷形成了大學和非大學高校(也稱為第三級高等教育院校)兩種類型的高校。
阿根廷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數從1950年的8.6萬人增長到2004年的近200萬人,其中大學的在校生人數從1950年的8.04萬人增長到2004年的153萬人。在全部學生中,有85%就讀於公立大學。
目前,阿根廷共有101所大學和1800多所非大學高校。在101所大學中,有44所是國立大學,55
所為私立大學,1所為省立大學,1所為國際性大學(拉美社會科學學院,FLACSO)。在非大學高校中,有43%是由政府部門管理的(這部分高校幾乎全部要受到省級政府部門的管轄),有57%由私人部門管理,但這部分高校同時也會受到各省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