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以前,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各國政府和大學並沒有對評估和認證給予充分的重視。而在20世紀90年代後,評估和認證才逐步成為各國高等教育改革和轉型的基礎。學生和高校數量的激增、私立高校的發展和規範、高校組織管理上的差異、高校職能的多樣化、就業環境的變化、外國教育服務的擴展以及新的辦學形式的出現,使得質量問題成為學術界和政府關注的焦點。上述因素促使各國建立起評估和認證體係,而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麵就是製定有關遠程學習項目以及跨國和跨境培養項目的辦學標準。
總的來說,各國認證活動的重點是對高校嚴格的控製和要求高校依從規章製度,而非強調確立基本目標。當評估和認證活動僅僅成為依從性的外部管理機製的時候,它們便束縛住了高校的自主性。如果社會不能對此進行反思和討論,那麼評估和認證將蛻變成為官僚程序。
評估和認證不應隻是一種檢查和控製活動,它們應該成為有助於提升質量、形成社會認可的交流和溝通活動。質量是由社會構建的,因此需要更多的反思、對話與集體努力。
我們不能否認控製和外部管理機製以及旨在獲得可比結果的評估活動的重要性。但是,對於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國家來說,以下這些方麵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院校評估應考慮所有院校維度,擴大參與度;
●應促進自我管理與外部管理、內部評估和外部評估之間的有效互動;
●在協調和擴展評估的範圍、目標、程序、手段和參與的條件下,應以整體性的視野對各種手段和活動加以整合;
●評估應全麵考慮可計量的辦學結果與成果、教育過程和定性方法、對目標的理解、辦學條件與背景以及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因素的作用與影響;
●評估應持續推進;
●中央評估和認證機構應加強對評估人員的培訓,使其能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熟練的專業技術以及與被評估院校的戰略規劃、使命和目標相適應的方法實施外部評估;
●評估活動要向社會提供全麵的信息;
●評估活動應促進高校間的團結與合作而非競爭;
●評估活動應強化高校的社會責任和公共義務;
●認證不應削弱大學的自主權。
目前,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國家的評估和認證還存在著很多矛盾之處,而政治困境和不確定性使各國難以全麵達到各項要求。因此,政府和學術界必須:
明確評估並不是要減少控製,也並不是要削弱大學的自主權和學術自由,而是要使評估成為提高問題意識、促進學校改進、創造新機遇的手段,這是非常重要的。唯有如此,評估才能對個體和社會發揮更大的作用。(DiasSobrinho,2002)
建立評估和認證組織,開展評估和認證活動是尤為重要的政策。但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國家的高校以及評估和認證組織仍麵臨一些重大的挑戰,其中包括:
●應開展反思和社會辯論活動。自我評估應成為一種以提升質量和強化學術價值為指向的持續性的反思和自我分析過程。自我評估不是為認證而開展的一次性活動,也不是形式化和官僚化的活動或欺騙性和誤導性的活動。外部評估和認證過程應促進高校、評估和認證組織以及政府部門間的交流,促進技術和學術合作。
●應通過合作強化教育和知識的公共屬性。
●應加強高等教育行動,使其不僅成為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國家一體化過程中經濟發展的推動力量,也成為推進對話、知識、道德、藝術發展的重要途徑。
●應通過各種行動促進高等教育在地區和國家範圍內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