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晴朗的秋夜,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顆明亮的星星——織女星,它和附近的幾顆星連在一起,看上去就像織布的梭子。而在織女星的東方,隔著白茫茫的銀河,有3顆排成直線的星星,中間的一顆最大最亮,兩旁的光芒較弱,樣子好像一條扁擔,這顆最大最亮的星就是牛郎星。
關於這兩顆星星,自古以來就流傳著這樣一個感人的傳說。
在很久以前的一個小山村裏,有一個勤勞樸實的小夥子,名叫牛郎。牛郎為人善良老實,經常受到愛貪便宜的哥哥和嫂子的欺負。
後來,牛郎的父母雙雙去世了,哥哥和嫂子提出分家,隻給牛郎留下了一間破茅屋和一頭老黃牛。
牛郎沒有和他們爭執,默默地帶著老黃牛,更加努力地耕田種地,養活自己。他把那頭老牛當成自己唯一的親人,每天采來最新鮮的青草給老牛喂食,還經常給老牛洗澡,把老牛的皮毛洗得油光水滑。老牛也感激地用鼻子碰碰牛郎的手,好像在說感謝的話。
有一天,牛郎正在給老牛梳理毛發,老牛突然張口說話了:“牛郎,今天你一定要去山穀中的小河邊,那兒有些仙女在戲水,你把一件粉色的仙衣藏起來,那個穿粉色仙衣的仙女就會成為你的妻子。”老牛口吐人言,可把牛郎嚇了一跳,他半信半疑地問:“牛大哥,你怎麼會說話了?你說的是真的嗎?”老牛點了點頭,說:“我本是天上的金牛星,因為得罪了王母而被貶到人間受苦,幸好遇到了你這個善良的年輕人,所以我一定要報答你。”
牛郎高興極了,就按老牛的指點,來到小河旁,悄悄躲在河邊的蘆葦叢裏。不一會兒,幾位仙女果然翩翩飄至,脫下羽毛織就的仙衣,縱身躍入清流。牛郎便從蘆葦裏跑出來,拿走了粉色的仙衣。受驚的仙女們亂作一團,急忙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鳥兒般地飛走了,隻剩下穿粉色仙衣的仙女,她就是王母最寵愛的小孫女,因為擅長紡織,而被稱為織女。
這時,牛郎走上前來,對她說,要她答應做他的妻子,他才能交還她的衣裳。織女又羞又急,但也無可奈何,隻好答應了他。
織女流落在了人間,通過和牛郎相處,她發現牛郎是個有情有義、溫柔善良的青年,便真心接受了牛郎求婚的要求。婚後,他們男耕女織,相親相愛,不久還生下了一對子女,日子過得非常美滿幸福。
可惜好景不長,王母知道織女竟然與凡間普通的人成婚,勃然大怒,馬上派遣天兵天將捉織女回天庭問罪。
這一天,織女正在做飯,忽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片刻間,織女不見了,隻留下一地的瓷碗碎片。牛郎大驚失色,這時,老牛又開口了:“織女被天兵捉走了,你快剝下我的皮,披上它就能飛上天去,把織女帶回來。”
說完,老牛就死去了。牛郎流著眼淚剝下了牛皮,把一對兒女裝進籮筐,用扁擔挑著,披上牛皮就飛上了天空。
他們好不容易追上了天兵天將,牛郎和孩子們一聲聲地呼喚著織女,而織女也淚流滿麵地應答著。眼看他們一家人就要重逢了,可就在這時,王母駕著祥雲趕來了,她從頭上拔下一根金簪,往他們中間一劃,霎時間,一條天河橫在了織女和牛郎之間。
織女望著天河對岸的牛郎和兒女們,直哭得聲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來。這幅慘景讓天神們都覺得心酸難過,於心不忍。王母見此情此景,也稍稍為牛郎織女的堅貞愛情所感動,便同意讓牛郎和孩子們留在天上,每年農曆七月七日,讓他們相會一次。
從此,牛郎和他的兒女就住在了天上,隔著一條天河,和織女遙遙相望。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他們變成了銀河邊的星星。每年農曆七月七日,會有無數喜鵲從四麵八方飛來,為他們搭橋,讓他們能夠暫時團聚。
就這樣,牛郎織女的故事流傳至今。一直到現在,還有不少人真的相信牛郎織女兩顆星在每年七夕會渡河相會一次,很多地方還有過七夕節,和牛郎織女一起慶祝節日的傳統。
牛郎星同織女星真的會在每年七夕相會嗎?
其實,現代天文地理知識已經告訴我們:牛郎織女這個故事並不是真的,它隻是一個富有詩意的神話而已。
實際上,織女星和牽牛星都是天空中的恒星,它們離我們非常遙遠,織女星距離地球26光年,牽牛星距離地球16光年。這兩顆恒星之間的距離也很遠,大約也是16光年。也就是說,即使用光的速度從牽牛星出發,也要至少16年才能到達織女星。所以,牛郎和織女是絕對不可能在一夜之間相會的。而阻攔在他們之間的銀河,其實也並不是一條真正的河。銀河是太陽係所屬的星係——銀河係的一部分,是許多恒星和星雲的集合,由於這些恒星發出的光離我們很遠,再加上與星際塵埃、氣體混合在一起,看起來就像一條被霧氣掩映的光帶,因而才得名為“銀河”。
由此看來,牛郎和織女的“七夕之約”隻是人們的一種美好想象,並非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