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杞人“瞎操心”(1 / 1)

杞人憂天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個成語典故。說起這個典故的來曆,還有一個有趣的寓言故事呢。

古時候杞國有一個人,整天胡思亂想,疑神疑鬼。他忽而望著天空,發現星辰在無限高遠的天空中漂浮著,就擔心天會崩塌下來砸了他的腦袋;忽而看著地麵,不知道地下有什麼東西支撐,整天擔心地會陷落下去。諸如此類的事情困擾著他,讓他越想越害怕,整天憂心忡忡,愁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家裏人無論怎麼勸說都不能解開他的心結,便請當地一位有名的智者來開導他。

這位智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個憂鬱的杞國人一見到智者,便急切地問:“大師,請問這天到底會不會塌下來呢?”

智者搖搖頭說:“當然不會。天隻是一團積聚起來的氣體,你在裏麵呼吸、生活,沒有一個地方不充滿這種氣體,你又何必擔心它會掉下來呢?”

這個杞國人半信半疑地問:“如果天真的隻是一股氣體,那它怎樣承受日月星辰的重量呢?那些太陽、月亮和星星會不會掉下來呢?”

“不會,不會!”智者回答,“太陽、月亮、星星也不過是氣體中會發光的物質,就是掉下來,也不會傷人的。你盡管放心。”

杞國人緊鎖的眉頭略微舒解開來,他又問道:“那麼我們腳踩的地麵會不會陷落下去呢?”

智者說道:“也不會的。地不過是堆積起來的土塊罷了,到處都塞滿了這樣的土塊,你在上麵東走西跑,蹦蹦跳跳,根本不必擔心它會塌陷下去。”

杞國人聽了,心裏好像放下了千斤重擔,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這件事傳開來,人們便用“杞人憂天”來形容某些人擔心根本不用擔心的事情,還把杞人憂天當成了一個笑話傳播至今。

對於天和地的形成過程,科學家是這樣解釋的:宇宙大爆炸後形成無數的氣團,其中較重的塵埃物質因為引力作用或碰撞作用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星球的核心,而較輕的物質則覆蓋在星球上麵,最輕的物質形成了大氣。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就是經過這樣的過程而誕生的。

我們所看到的“藍天”,其實隻是太陽的光線在空氣中發生折射的結果。而日月星辰並非鑲嵌在藍天上,而是稀疏地分布於茫茫宇宙之中。

由於古人不懂得這些科學道理,所以才會出現類似“杞人憂天”這樣的疑惑。但這些疑惑也並非沒有道理。因為從古至今,小行星、彗星撞擊地球的事件並不鮮見,這已引起了國際社會和科學界的密切關注。當然我們也不至於像杞國人那樣整天憂心忡忡,以至於影響了自己的正常生活。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已掌握了天體飛來撞擊行星的規律,如果將來某一天真的有天體撞擊地球,人類也會采用最先進的科技手段改變小天體的運行軌道,以確保地球安然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