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網絡遊戲成癮危害的一般特征(2 / 2)

(一)網絡遊戲成癮危害的持續性特征

心理補償是網絡遊戲成癮的誘發原因之一,個體在現實社會中的表現沒有得到周圍群體或者自身在乎群體的關注和應有的支持,形成消極懈怠的精神狀態,影響個體自我角色的定位及發展,便會在網絡虛擬的環境中尋求可逆的、現實的“我”的相類似甚至是更加複雜的情景來表現和優化自己的形象,以便在虛擬的玩家群體中樹立“我”的權威,獲得因為現實表現不足所導致的心理缺失的補償,自我陶醉。這樣,很容易導致個體的虛擬角色的自我膨脹,而逐步忽略現實的我的社會性進步,長此以往,必然導致虛擬“我”的強化與現實“我”的弱化,導致虛擬與現實的界限不清的現象,以致處理問題的手段單一化、虛擬化,嚴重損壞了個體的社會功能的連續的、進步性的發揮。同時,從成癮危害的發生時間上講,這種持續性還表現在遊戲角色的扮演的始終和現實角色的始終,成為個體的為人處事的一貫性行為。

(二)網絡遊戲成癮危害與網絡遊戲成癮的一致性

網絡遊戲成癮危害伴隨網絡遊戲成癮的現實的發生而發生,是網絡遊戲成癮的真實、具體的表現,隨著網絡遊戲成癮的變化而變化。網絡遊戲成癮者把網絡遊戲當成了精神上的寄托,玩網絡遊戲成為成癮者應付環境和追求某種主觀體驗的一種策略,通過網絡遊戲實現興奮、緊張、愉悅、安寧、麻木、逃避等情緒體驗,並逐漸地對網絡遊戲產生強烈的情緒情感上的依賴,將遊戲視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旦脫離網絡遊戲便會表現出強烈的戒斷性症狀,在個體不接觸網絡遊戲期間,會表現出失眠、莫名的焦躁不安、情緒低落、心情不佳、思維遲鈍、幻想網絡遊戲情景等症狀。在戒斷特征強烈表現的過程中,網絡遊戲成癮的危害伴隨網絡遊戲成癮表現出一致的特征,即延續網絡遊戲成癮危害的特征,持續性地消極作用於個體乃至社會。

(三)網絡遊戲成癮危害的並發性

網絡遊戲成癮的危害直接作用於個體的身心,進一步影響個體社會功能的發揮以及社會正常秩序的進行。就個體的生理而言,長時間的投入遊戲戰鬥,最直接的傷害就是眼睛,遊戲中屏幕間斷地轉換,以及高分辨率的圖像的頻繁地更換,眼球上下左右地轉動直接對眼部造成損害,導致眼睛的視紅質嚴重流失,影響眼部維生素的合成與發揮作用;電腦屏幕的電磁輻射,也對人體構成一定的損害;同時長時間地強迫體位,會對玩家的腕部、肘部、頸部等造成傷害。過度的遊戲投入也不可避免地造成機體免疫力迅速下降,有些玩家的晝夜“加班”,也很有可能引發猝死。就個體的心理而言,網絡遊戲成癮會引發個體的認知發展受阻、反應機能失調、自我角色混淆以及雙重人格等心理危害。在社會功能層麵上,缺乏相應正確的角色定位和社會性互動,導致個體在社會活動中的表現被動。更廣泛地講,個體的生理、心理以及社會適應的不正當,必然導致個體的不健康發展,推及社會的不良運行,對社會的發展造成不同程度的阻礙。

(四)網絡遊戲成癮危害的滲透性

網絡遊戲成癮的危害性表現在個體上包括生理的危害、心理的危害和社會功能的危害,是對個體有序合理發展的阻礙性危害,不僅會導致個體發展的身心不協調,還會對個體所處的群體產生負麵影響,有可能出現從個體滲透到群體的危險,對個體和社會的良性發展造成不良滲透 。

總之,網絡遊戲成癮具有特定的形式,也具有自身的危害性特征,對個體的生理、心理、社會功能以及社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