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沾化縣農業產業化個案分析(2 / 3)

(二)沾化冬棗產業化分析

冬棗是沾化縣的特色產業、農業的重要支柱,下麵將對沾化縣冬棗產業化問題進行分析。

1.沾化縣冬棗產業化的意義

沾化冬棗是我國名、優、稀、特產果樹,有“百果王”、“活維生素丸”之美譽。冬棗業是沾化縣農業經濟的支柱,沾化縣作為脫貧不久的全國重點扶貧縣,沾化冬棗的發展對解決當地“三農”問題有著重大意義。

其一,沾化冬棗產業化,有利於克服農戶小規模經營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在棗農與市場之間架起橋梁;同時,可以幫助棗農規避一部分自然風險及市場風險,促進沾化冬棗的良性經營。

其二,沾化冬棗產業化,有利於提高冬棗業比較利益。由於冬棗的市場價格遠高於普通糧食產品和水果的價格,具有比較利益優勢,因此,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向冬棗產業流動,有利於提高冬棗產業的比較利益,改變原來傳統農業投入不足、發展乏力的困境,增加當地農民的收入。

其三,沾化冬棗產業化,有利於吸收更多的農業勞動力就業。由於人多地少,沾化農業勞動力出現一定過剩現象;產業化過程延長了冬棗生產的產業鏈,可增加相當數量的就業崗位,同時因為冬棗產業對就業人員要求並不高,大多數農村勞動力都可以參與就業。

其四,沾化冬棗產業化,有利於加快當地傳統棗業向現代棗業的過渡進程。沾化縣農業目前仍基本保持小規模經營的格局,一般農戶沒有發展高產優質冬棗業的能力,而實行冬棗產業化有利於解決這種小規模經營與采用科學技術的矛盾,形成一種新型的科技成果推廣應用體係,不僅適應了現代化大生產的需要,也必將推進冬棗產業增長方式的轉變,對傳統棗業向現代棗業的過渡產生積極的推進作用。

總體來看,沾化冬棗的產業化經營關乎整個沾化農業經濟的發展,不僅能夠增加農產品有效供給,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更是振興沾化經濟的必由之路。

2.沾化縣冬棗產業化中存在的問題

總體而言,目前沾化冬棗產業還屬於數量增長型,尚未形成核心競爭力,麵臨不少問題和困難。

第一,沾化冬棗產業在生產基地建設方麵麵臨阻力。目前沾化縣內真正意義上的冬棗生產基地尚未建立,基本仍保持著傳統的以小農戶為基礎的家庭經營方式;然而生產基地是主導產業發展的空間載體,是農業產業化的基礎條件,冬棗基地的建設情況直接關係到沾化冬棗產業化的發展。

第二,沾化冬棗產業鏈條難以拉長。產業鏈條的長短一般決定著農副產品轉化增值的大小。首先,從目前的發展情況看,冬棗依然以鮮食為主,隻有一個環節,仍然停留在出賣原料上;其次,冬棗營銷距離也較短,絕大多數就地出售;再次,沾化冬棗業存在當地倒賣、坐地販銷、互相殺價等惡性競爭現象。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一是體製封閉和地域封閉;二是經濟增長方式落後;三是科技開發推廣困難。

第三,龍頭企業發展難。龍頭企業既能帶動基地發展,又能拉長產業鏈條,是發展農業產業化的中心環節。就冬棗產業而言,目前在沾化僅有五家核心冬棗加工企業,但資產規模小,帶動能力弱,還不足以起到拉長冬棗產業鏈條、帶動冬棗產業基地建設的作用,反而成為製約沾化縣冬棗產業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第四,沾化冬棗銷售渠道拓寬程度依然不夠,銷售不暢,冬棗市場發育仍然不健全。具體表現在:冬棗市場建設滯後,缺乏集中性、大規模、功能齊全、輻射力強的冬棗市場,下窪鎮交易市場建設力度仍需加大,富國、大高交易市場建設力度明顯較低;市場載體脆弱,設備落後、簡陋,有的鄉鎮沒有設施;市場機製不健全,這主要表現在價格關係不順,市場管理、服務不到位。

第五,沾化冬棗經營規模發展滯後於種植規模,市場發掘力度仍需加強。目前,沾化冬棗的生產、加工、儲運、銷售都未形成規模,專業種植大戶和加工企業集團少。這些問題主要表現為“三個分散”:一是冬棗農副產品生產上的家庭小生產的分散經營;二是冬棗加工上的分散布局;三是冬棗農副產品流通上的分散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