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首先對沾化縣的農業發展狀況進行簡要介紹,然後對沾化縣特色農業――冬棗產業進行分析,並且就冬棗產業化發展提出相關思路與對策。
一、沾化縣農業發展狀況
沾化縣在認真貫徹國家關於“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政策中,充分發揮地方優勢,發展特色農業,並取得了可喜成績。沾化縣自1994年至2004年農業發展總體呈增長態勢,並取得了較快的進展。
沾化縣農業發展取得一定成績,尤其是近幾年呈現出明顯的增長趨勢。這些成就主要歸結為沾化縣得天獨厚的農業優勢。第一,地理位置優越,屬環渤海區域,是“黃河三角洲開發”和“海上山東”兩大工程的主要建設基地。隨著“借港興濱”、黃大鐵路、濱博威烏高速公路、大高航空城等工程的建設,沾化縣將成為連接東北經濟區、中原經濟區、華東經濟區及黃河經濟帶的重要樞紐。第二,沾化縣土地資源豐富,全縣人均占有土地近9畝,是山東省平均水平的3.3倍。第三,沾化縣海洋資源密集,海岸線長170.5公裏,鹽鹵資源豐富,淺海麵積200萬畝,灘塗麵積80萬畝,並建有魯北地區最大的海產品批發市場――馮家海產品批發市場。第四,沾化縣具有種類繁多的生物資源,縣內植物65科300餘種,動物11綱200餘種,“沾化冬棗”、“沾化海產”遠近聞名。第五,沾化縣畜牧資源豐富,全縣有濱海草場67萬畝,人工草場10萬畝,荒地30餘萬畝,發展畜牧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1994年以來,先後被列為全國羊毛生產基地縣和全國秸稈養羊示範縣。1999年,香港中宏工程公司與浙江橫店集團共同投資,進行60萬畝的大規模土地開發,目前已開發土地6萬畝,整體開發後將成為亞洲地區麵積最大的苜蓿生產基地。
近年來,沾化縣農業綜合開發初見成效。全縣綜合開發土地累計54萬畝,10萬畝蘆葦濕地項目啟動,培植起20家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完成開發投資1.3億元。以建設規模化、發展產業化、推進標準化、實現生態化為目標,圍繞增加農民收入,不斷調整優化農業內部結構,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形成了沾化冬棗、畜牧、水產三大特色主導產業,其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70%以上。2002年國家批準實施沾化冬棗原產地域保護,辦理了沾化冬棗證明商標;2003年全縣沾化冬棗密植園發展到45萬畝,總產量達到3萬噸,實現產值6億元,產品暢銷全國大中城市及港澳地區、東南亞一帶;沾化冬棗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成為代表沾化特色的縣域名片。畜牧業,初步培植起沾化華安肉類有限公司和山東沾化橫店草業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帶動了規模養殖業和牧草業的發展;自籌資金建設“無規定動物疫病區”項目通過國家驗收,為現代化畜牧強縣建設打造了金字招牌,為畜產品出口開辟了一條綠色通道。海洋與漁業,在穩定海洋捕撈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海淡水養殖,全縣海水養殖麵積達到17.5萬畝,淡水養殖麵積6萬畝,兌水精養、半精養麵積達2萬畝。
二、沾化縣農業產業化出路
(一)沾化縣農業產業化程度
近幾年來,沾化縣農業產業化發展呈現出良好勢頭。從規模較大的46家龍頭企業看,固定資產300萬元以上的有17家,年銷售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有20家,企業利潤100萬元以上的有13家,上交稅金100萬元以上的有6家。當年新增年銷售收入2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13家,其中新增年銷售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有7家。從農業龍頭企業帶基地看,糧油加工企業帶動2000戶以上的有11家,果蔬類加工企業帶動1000戶以上的有5家,畜產品加工企業帶動1000戶以上的有1家,水產品加工企業帶動基地3萬畝以上的有2家,流通企業輻射全縣及其他縣市的有1家。山東金絲食品有限公司和魯北水產品批發市場兩個企業被認定為全市第一批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03年成立了沾化縣畜牧養殖協會、沾化冬棗協會,分別納會員109名、7380名,在組織會員參觀學習、技術培訓、發布市場信息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帶動和促進了沾化冬棗和畜牧產業的發展。但是,總體上看,沾化縣存在農業產業化水平低,農業標準化推廣實施力度不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模小、數量少、檔次低、輻射麵窄等問題;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有23家,而沾化縣隻有2家,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任務還相當艱巨和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