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沾化縣農業產業化個案分析(3 / 3)

3.沾化縣冬棗產業化的發展對策

第一,要充分發揮政府職能,為冬棗產業化提供優良環境。首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用“產業型農業服務體製”取代傳統的“行政型農業服務體製”,把直接幹涉微觀經濟活動的行政和事業局改為實體公司,以冬棗產品為中心組建專業化“一條龍”公司,統管農業產前、產中、產後一切相關事務;其次,政府要以發展沾化經濟為中心,改變經濟發展思路,改變政府執政思路,全力打造服務型政府;再次,加強信息調節,引導農民的市場選擇。例如建立權威性的農產品信息網絡,及時、準確地向農民和交易者提供冬棗各類信息及市場預測分析,幫助農民和交易者按照市場需求安排生產和經營,使農產品市場信息網絡成為政府引導農民調整結構、保持市場平穩運行的重要手段。

第二,沾化冬棗產業化需要做大做強龍頭企業。針對沾化縣境內棗類加工的企業實力仍然弱小的現狀,要建立一批龍頭企業集群示範基地,大力吸引外資,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培育壯大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精深加工,提高冬棗產品的附加值。要大力實施品牌戰略,以標準創品牌,靠品牌拓市場,向品牌要效益,創立在市場上叫得響、占有率高的冬棗名牌產品。通過龍頭企業,可以加快建設冬棗產業化生產基地。在發展龍頭企業的過程中,政府要因勢利導地引導具有全方位服務功能、中長期投資能力、市場運作能力和較強自律性的大型工商企業進入冬棗業領域。由它們來充當較高層次上的龍頭企業,形成“政府調控公司,公司帶動農戶”的發展格局。同時政府要允許和堅持龍頭企業的多樣化,不能強求一律。而且,發展龍頭企業要立足現有企業的改造和資產存量的優化重組,避免盲目建設、遍地開花、重複建設、浪費資源的現象發生。

第三,沾化冬棗產業化需要科技創新。要大力實施“科教興農”戰略,推廣無公害冬棗的生產關鍵技術,培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棗農。在這個過程中,科技投入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國家農產品保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已在山東沾化下窪鎮掛牌設立“國家農產品保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沾化冬棗保鮮技術服務站”,同時,山東農業大學也在該地設立“沾化冬棗科研示範基地”。所以要充分發揮當地的科技優勢,加強與科技部門的合作,以其作科技依托,提高冬棗產品的科技含量,並且要加強信息體係建設。

第四,沾化冬棗產業化的發展需要發展市場體係,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首先,要進一步培育市場體係。要針對沾化冬棗供求關係的新特點,推動冬棗生產和要素市場的深化發展,充分利用宏觀調控政策和市場機製,重點發展高層次的冬棗專業市場、批發市場。其次,要堅決維護市場秩序。提高冬棗市場主體的契約意識和信用意識,切實強化信用觀念。嚴格保證正常的交易程序,堅決依法打擊坑害棗農、假冒沾化冬棗以及其他嚴重擾亂冬棗市場秩序的經濟犯罪行為。同時還要加強執法,強化市場管理,嚴肅查處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亂集資行為,製止幹擾冬棗市場主體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加強綜合治理,創造良好的治安環境。推進稅費改革,減輕農民負擔。

第五,沾化冬棗產業化的發展需要繼續加強“冬棗文化”的發展。隨著冬棗產業的發展,在政府的努力下,當地冬棗文化發展日趨活躍。隨著冬棗的規模開發,產地縣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冬棗文化。在兩處長分別為5公裏、25公裏的冬棗長廊內,形成了集觀光、遊園、采鮮、品嚐於一體的遊玩項目,與沿海灘塗狩獵、垂釣、洗浴以及海上遊覽一起形成了冬棗之鄉的旅遊特色。同時每年的中國冬棗節又是一個大力宣傳沾化冬棗的機遇,為經貿洽談帶來了良機。所以在以後的發展中,應繼續加強“冬棗文化”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