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45(3 / 3)

(四)圍繞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一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繼續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林業“三大工程”、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等項目,完成造林17萬畝。二是抓好節能減排工作。切實加強重點領域和重點企業的節能減排,抓好冶金、煤炭、電力、造紙、製革、建材等重點行業節能工作,實現降耗增效。組織實施好重大節能環保項目,支持工業廢渣的資源化利用、餘壓餘熱發電、中水回用等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建設,抓好重點行業“三廢”治理和煙氣脫硫。加快涇川等4個垃圾處理和華亭等3個汙水處理工程建設進度,再爭取實施一批汙水收集工程和垃圾處理工程,實現全市縣城垃圾處理無害化。三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認真實施《平涼市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和《平涼市循環經濟實施方案》,積極構建一區、兩帶、五個項目區、八大循環經濟產業鏈、一批骨幹企業為載體的循環經濟框架。全麵推進循環型農業、循環型工業、循環型社會建設。加大循環經濟支撐技術研發推廣力度,提升電力、煤炭、建材等行業的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通過技術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手段,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促進低碳經濟發展。

(五)圍繞改善民計民生,推動社會事業全麵發展。一是努力穩定和擴大就業。加強指導協調,幫助高校畢業生與市內外用人單位對接,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年內新增城鎮就業2.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4%以內。二是加大城鄉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開工建設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市社會福利院、市人力資源市場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及7所區域性中心敬老院。三是大力發展教育事業。以加強教育薄弱環節為重點,繼續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建成涇川縣聾啞學校、信息工程學校學生宿舍樓和133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四是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係建設。積極推進5個縣級醫院、8個中心鄉鎮衛生院建設,爭取開工建設市精神病院。五是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實施好25個鄉鎮文化站工程,開建市廣電新聞中心。六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新建各類保障性住房2080套,改造農村危舊房2萬戶。

(六)圍繞擴大消費需求,加快旅遊等第三產業發展。調整優化需求結構,增強消費拉動力,重點提升居民消費能力、改善居民消費條件、培育新的消費熱點。一是加大城鄉消費市場開拓力度。繼續加快縣鄉集貿市場和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擴大“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覆蓋麵,增強配送中心的綜合功能,加強農產品安全生產體係建設。深入推進“家電下鄉”活動,加快補貼兌付進度。二是加快發展旅遊業。按照建設西部人文生態旅遊基地的目標定位,突出“崆峒山”這一中心,打造“涇川旅遊區、關山休閑避暑旅遊區、靈台文化旅遊區、葫蘆河農業生態觀光旅遊區”四個基點,抓好重點景區景點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增強服務功能,加快晉等升級,努力將旅遊業培育成最具活力的外向型產業,全年接待遊客5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到23.5億元。三是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業。依托區位交通優勢,進一步加強運輸、倉儲、物流配送等現代物流業的發展。積極爭取開工建設隴東汽配城等物流項目。四是保持價格基本穩定。加強市場價格監測和監督檢查,清理整頓各種亂收費,嚴厲打擊哄抬物價的行為,做好防範和處置價格市場異動的措施,營造有利於擴大消費的市場環境。

(七)圍繞加快體製機製創新,努力擴大對外開放。積極穩妥地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深化集體林權製度改革;加快征地製度改革步伐;加快建立和完善縣級財力保障機製;積極推進醫療衛生體製改革,擴大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麵並提高保障水平,健全基層醫藥衛生服務體係。探索建立區域協調發展、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體製機製。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繼續做好“蘭洽會”、“西交會”等簽約項目的跟蹤落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