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生產較快增長。積極引導和支持鉛鋅、黃金、矽鐵、建材、水電能源等八大主導產業不斷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淘汰落後產能,逐步擴大工業總量,全市工業經濟呈現良好增長態勢。當年實施市列重點工業項目41項,累計完成投資16.5億元。原煤、金屬銅、食用植物油、白酒、硫酸、金屬鋅等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持續增長。預計工業增加值達到33.6億元,同比增長21.11%,完成年計劃的123.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25.27億元,同比增長21.6%(不含物價因素),完成年計劃的120.3%。
——城鎮建設穩步推進。圍繞建設山水特色之城、生態園林之城、人文魅力之城的戰略定位,以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著力構建以市區為樞紐、以各縣縣城為支撐、以中心鎮和公路沿線小集鎮為基礎、以新農村為輻射的城鎮體係。當年實施城市建設項目162項,總投資33.87億元,完成投資20.07億元。相繼建成了一批城鎮道路、供排水、環境衛生、生態綠化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特別是隴南市區集中供熱、東江新區和鍾樓灘新區開發以及舊城區改造等一批市區重點工程有效推進,各縣區和中心鎮集中實施了一批道路、供排水、供熱、垃圾、汙水處理等城鎮基礎設施項目。
——財政金融形勢穩健。由於金融危機影響的減弱,鉛鋅等有色金屬類市場價格回升,災後重建工業重點項目建成投產,主要工業企業產能恢複,加之投資和消費的雙重拉動,實現了財政收入大幅增長和金融存貸平穩增長。大口徑財政收入和市縣級財政收入分別增長20.9%和17.5%,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增長16%和24%以上。
——社會消費繼續趨旺。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商貿流通日益活躍。一是旅遊消費不斷上升。全年共接待遊客32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8.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2.9%和57.4%。二是商品市場銷售趨旺。改造縣級龍頭企業、農資配貨中心和鄉鎮級農產品供銷體係,實施“家電下鄉”、“汽車以舊換新”等市場工程,城鄉市場服務體係進一步改善,促進了市場景象日益繁榮。三是居民消費持續增長。隨著重大項目和災後重建項目建設的強力拉動,以及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蓋麵的擴大和標準的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增加,推動了城鄉群眾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和消費需求的持續增長。
——民生建設取得實效。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確定的14件23項實事和市委、市政府確定的13件21項實事,進一步加快社會事業、扶貧開發、以工代賑項目實施,加快勞務輸轉,落實就業政策,關注弱勢群體,民生建設取得實效。一是全麵深入落實各項優惠政策。提高城市低保、農村低保和農村五保供養標準,足額發放了城鄉低保資金、五保供養資金、城鄉醫療救助金、城鄉居民臨時救助金等各類救助資金。農村信用網點開辦了農戶小額信貸業務。二是深入實施民生項目建設。建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41項,解決了14.71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建設便民橋106座,建成92座。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27個,搬遷2541戶、11639人。實施扶貧整村推進項目100項,減少貧困人口7.87萬人。保障性住房工程順利推進,建設廉租住房1864套、經濟適用住房2366套。三是進一步加大就業工作力度。新增城鎮就業人數1.5萬人,輸轉勞動力69.65萬人,創勞務收入56.69億元、同比增長23.8%。四是全麵促進社會事業發展。積極推進社會事業領域體製改革,加大投入力度,實施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係建設、民政福利等各類社會事業正常項目共175項,當年投資2.12億元,完成投資1.12億元。
——節能減排目標任務有效完成。加強降耗增效的監督管理,積極推進重點領域和重點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突出抓了鋅冶煉、鐵合金、水泥、煤炭、電力、化工和建材等重點行業的節能工作。2010年,全市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4.2
%。
回顧總結一年來各項工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是:農民增收受製因素多;工業恢複生產難度加大;消費價格上漲壓力增大;項目建設過程中還存在土地征用和拆遷安置困難等突出問題。
二、2011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和主要任務
2011年是全市“十二五”時期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開局年。按照市委總體工作思路和目標任務,2011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達到191.4億元,同比增長13%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40.3億元,同比增長2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27.89億元,同比增長1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95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財政收入達到23.54億元,同比增長14%,其中市縣級財政收入達到10.36億元,同比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8.6億元,同比增長18%;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製在3.5%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791元,同比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75元,同比增長12%;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6.8‰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4%以內。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2011年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鞏固災後重建成果,夯實發展基礎。在鞏固地震災後恢複重建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地震災後恢複重建掃尾工程,力爭在5月12日前要全麵完成城鄉居民住房、教育、衛生公共服務設施和交通、水利基礎設施等民生項目,基本完成城鎮體係、生產力布局和產業調整、防災減災、生態恢複和環境整治等重建任務。確保全市重建項目開工率達到100%、投資完成率達到95%以上、竣工率達到90%以上、竣工項目驗收率達到80%以上。同時,按照《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支持成縣8.12暴洪災害災後恢複重建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充分利用省直部門包建機遇,紮實推進“8.12”暴洪災害災後恢複重建,盡快恢複災區群眾生產生活秩序。
(二)加快項目建設,促進投資增長。堅持發展抓項目,圍繞資源優勢、發展機遇和有利條件,力爭在項目儲備、爭取、實施上實現更大突破。一是科學謀劃抓儲備。按照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產業政策、投資導向、項目準入門檻和市場需求,抓住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認真研究和科學規劃項目,提高項目針對性、科學性和命中率。二是突出重點抓前期。全力配合完成隴南成州機場、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徽縣大石碑至天水段前期工作,爭取年內開工建設;加快推進蘭海高速公路渭源至武都段可研審批及初步設計等前期工作;積極爭取天平鐵路南延伸線在武都與蘭渝鐵路接線;力爭將武都至九寨溝高速公路納入甘肅省和國家“十二五”綜合交通規劃。三是強化措施抓落實。嚴格執行項目管理製度,強化督查,全力做好征地、拆遷等協調服務工作,切實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確保項目建設順利進行。四是創新方式抓招商。完善招商引資機製,創建招商引資平台,優化招商引資環境,充分利用各種節會、商會,提高招商引資水平,力爭全年簽約招商引資項目150項,項目履約率達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