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玉米期貨影響因素分析

(1)玉米產量平穩上升,需求放緩

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的報告,2008年我國實現了連續五年糧食增產,作為世界三大糧食作物的玉米也喜獲豐收,產量高達1.56億噸,較上年增產了2.43%。如圖49可見,中國的玉米庫存量在2008年顯著提高。

2008年初,南方的冰凍雨雪災害對剛剛複蘇的養殖業又給以沉重的打擊。禽蛋養殖飼料需求也同時降低。而且小麥產量大增,對玉米的替代作用也進一步影響了玉米的需求。

所以,2008年國內玉米市場,玉米供給已經遠遠大於實際需求,其價格下跌是必然趨勢。

(2)國際市場影響

國際市場玉米價格在2008年也呈現出先揚後抑的走勢。2008年7月份以前國內外玉米價格都大幅上揚。繼而當原油暴跌時,CBOT的玉米價格急速下跌。從玉米期貨走勢我們可以看到,DEC玉米和CBOT玉米總體上的趨勢有顯明的相似性。

(3)進出口因素

我國的玉米生產具有相對獨立性,每年進口量較低,出口量相對穩定,每年的國內產量成為影響國內供給的主要因素。中國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中國2008年1月至11月玉米累計出口量為24萬噸;2007年1月至11月玉米累計出口量為48.8萬噸,同比減少50.8%。和國際的價格相比,我國玉米尚沒有出口競爭優勢,出口企業麵臨困境。

(4)國家收購力度加大

在2008年,我國第一批玉米收儲數量為500萬噸,到12月3日,國家再收儲500萬噸玉米,後國家糧食局下達第三批國家臨時存儲糧食收購計劃,安排中儲糧總公司在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省(區)收購國家臨時存儲玉米2000萬噸。國家政策的不斷支持,有助於玉米價格止跌企穩。

(5)美元升值壓製玉米價格上漲

貨幣實際幣值的波動必然會對玉米的現貨價格產生影響,同樣也會對期貨價格產生影響。貨幣貶值,玉米期貨價格一般會上升。如2008年7月以來美元升值是促使玉米期貨價格暴跌的主要因素之一。

3.玉米價格走勢預測

隨著金融危機的影響,預計2009年整體而言,上升動力不足,價格弱化是大趨勢。主要原因有:

首先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發達國家的經濟衰退及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速大幅下滑將嚴重影響大宗商品包括玉米等的需求。並且對玉米價格支持作用的原油價格在2009年裏總體上將處於相對低位,生物能源概念暫時弱化。同時預計2009年飼料需求隻能溫和增長,伴隨著2008/2009年度國內玉米產量巨大而需求增長有限,2009年玉米市場將保持供大於求的格局。

另一方麵,玉米作為國家的三大糧食作物之一,玉米供給狀況將直接關係到國家的糧食安全。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一直以來都是我國長期的基本政策。2009年,國家對玉米收儲數量、價格以及是否允許出口等的政策支持是確定的,收儲行為對玉米市場的支撐作用將逐漸顯現出來。

於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預計2009年玉米期貨仍將處於調整之中。但是隨著各個國家對經濟的刺激措施,經濟能否回暖將決定大宗商品的價格走勢。新的牛市能否在2009年展開,將主要取決於國際經濟形勢的演變、原油的價格以及產量等。

(五)大豆期貨

1.2008年大豆期貨回顧

2008年年初隨著美元持續貶值,連豆延續上行。1月,由於雪災天氣影響,市場普遍預期油菜籽大幅減產,帶動豆類發動上攻行情。3月,連豆指數突破5000點曆史新高,但隨著投資銀行貝爾斯登被摩根大通以2.4億美元低價收購,次貸危機持續加劇震動華爾街,商品期貨價格跳水,連豆指數下跌幅度達1000點。4月,主要大豆出口國阿根廷在新豆上市來臨之際,農民罷工使得大豆出口受阻,此外,原油繼續上漲,刺激豆油生物柴油題材炒作,豆類再次發動反攻。在7月次貸危機深化,原油價格高位回落,豆類價格開始反轉直下。10月,一度跌至3000點關口,我國大豆產業和產區農民利益深受其影響,國家收儲計劃正式出台,產區大豆與進口大豆價差拉大,由於收儲量相對我國大豆產量而言比重偏小,源源不斷的進口廉價大豆對國內市場形成衝擊,期間雖然不斷出台救市方針,但豆類仍然震蕩走弱,最低跌至2800點一線。

2008年全年大豆期貨的走勢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持續上漲期(年初-3月4日),第二階段階段性回調期(3月4日-4月3日),第三階段震蕩衝高期(4月3日-7月3日),第四階段急速回落期(7月3日-年底)。(來源於新浪期貨分析報告)

2.價格影響因素

(1)供求分析

從2008/2009年度產量數據來看,世界大豆將不斷增產,根據美國農業部2008年12月報告顯示,全球大豆產量為2.35億噸,上一年度產量為2.20億噸,增產6.8%。需求量基本保持穩定在2.33億噸,與往年持平。根據我國糧油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由於2007年大豆價格高漲,2008/2009年度我國大豆播種麵積大幅增加,產量為1680萬噸,上一年度為1430萬噸,進口量為3600萬噸,進口依存度繼續上升。國家糧油信息中心12月份數據顯示我國大豆播種麵積2008/2009年度為950萬公頃,較2007年的875萬公頃增加90萬公頃,增幅10.24%。2008年中國大豆的產量為1650萬噸,較2007年1273萬噸增長377萬噸,增幅29.66%。

(2)國家政策因素

大豆是關係到我國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物質,而目前我國大豆加工的70%被外資控製。對於此,國家不斷出台政策刺激國內大豆產業,如2008年我國公布的《關於促進大豆加工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又如我國宣布在東北按照3700元/噸的保護價收儲150萬噸國產大豆,12月3日以同樣的價格再次收儲150萬噸大豆;政策補貼大型國有糧油企業;征收反傾銷關稅,促國產與進口大豆價格一致的政策等。

3.2009年預測

2009年初,商品市場走勢的金融危機以及後續的經濟危機會繼續深入,預計初期大豆產業將受到較大影響。然而,由於大豆消費需求具有剛性特征,加上國家的政策支持,預計大豆不會大幅降價。2009年需重點關注美元走勢、經濟回暖情況和傳統的北半球播種時間段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