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創新展望
1.產品創新
(1)信用金融衍生品的推出
信用衍生產品是分散金融機構信用風險的主要途徑,也將為債券市場的發展創造必要條件。正是由於債務抵押債券(CDO)的存在,美國次級債危機才使商業銀行免受重挫,部分風險轉移到了對衝基金等機構投資者那裏。伴隨著大力發展債市的政策紛紛出台,各種創新產品蓄勢待發,目前備受各方關注的證券化產品更是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2)以公司信用為基礎的公司債券
鼓勵更多的優質企業在信用評級的基礎上發行無擔保信用債券,提高信用債券的比例,推動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大力發展中小企業集合式債券。發行無擔保信用債券,發行人的信用意識和投資人的風險意識都大大加強,在這種情況下,放開強製擔保要求,選擇一些好的企業,進行大規模無擔保信用債券的試點已成為市場的共識。擔保因素弱化了,信用評級的作用才能夠充分體現,信用定價的差異性得以更好反映。
(3)其他可能出現的創新產品
根據最新的消息,人民銀行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認為在銀行間債市場引入債券借貸交易的條件和時機已經成熟。此外,從2008年年底就傳言不斷的資產支持票據也有望在近期內開始交易試點。
2.製度創新
要更快發展我國的債券市場,需要交易製度創新,除了需要引進做市商製度,大力推動機構更加積極地參與市場報價外,還需要特別強調雙邊報價的價差限製。
中國債券市場發展相對滯後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目前市場的交易主體種類和數量還比較有限。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交易主體主要是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現在還難以進入這個市場,商業銀行仍是我國債券市場的主要投資人,債券市場的覆蓋麵受到很大限製。應該繼續擴大市場的交易主體,吸引更多的金融機構參與。可以考慮引入和發展私募基金來參與債券交易,私募基金的進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市場的活躍度,促進市場的成熟。
(三)債券市場的長期展望
債券市場戰略性做多的條件已成熟,債券長期走牛的趨勢已基本形成。寬餘資金和投資標的匱乏引導的投機性將會在未來主導債券市場繼續走好。銀行體係的資金回流使得流動性趨好,以保險和基金為代表的新增資金將大量湧入債券市場,形成債券市場的資金池,推高債券市場。
公司債的推出開啟了債券市場發展的新階段,我們假定中國企業債券市場經過10年左右達到美國企業債市場的相對規模的一半(即企業債規模占GDP為13%),則到2016年中國企業債市場規模約為6萬億元,即新增企業債券融資額為5.5萬億元。我們按債券市場/GDP每年增長1%進行預測,則未來5年企業債券融資額(僅計算新增債券)有望保持25%~30%的複合增長率。
債券市場特別是銀行間債券市場麵臨良好發展機會,希望央行能繼續推動短期融資券等信用類債券的發展,並適時與其他主管部門溝通,擴大其投資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