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一)影響債券市場的因素分析
展望未來的宏觀經濟走勢,影響債券市場的因素主要集中於如下:市場對於經濟增長的預期、市場對於未來通貨膨脹的解讀以及市場對於“適度寬鬆”型貨幣政策的預期。
1.經濟增長預期
(1)消費水平穩定
對於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而言,消費既不可能短時間內成為拉動經濟增速的重要力量(邊際消費傾向不可能一夜之間膨脹),也不會在短時間內出現萎縮的跡象(居民收入增速超過GDP增速,社會保障製度日益完善等),數據上也證明了這一點,2009年8月份社會消費品累計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1%。上半年,消費對GDP的貢獻為3.8個百分點。消費的重要作用在於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而不是大幅提高經濟增速。在今後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將會逐漸提高消費在GDP增長中的貢獻。
(2)進一步擴大投資規模
2009年,我國為了應對國內外諸多不利因素的挑戰,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外需疲軟使得中國經濟增長更加依賴於投資。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9上半年的實際GDP增長了7.1%,其中資本形成總額貢獻6.2個百分點。
2009年前8個月,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長迅速。從4月份開始,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率都在30%以上,較2008年增長6~7個百分點。另外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是政府換屆,曆史數據表明中國政府的換屆對投資增速的提高有明顯的刺激作用,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都擅長利用投資來拉動經濟。對於投資在2010年的重要作用我們深信不疑,何況我國仍然處於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之中,投資增長的內生性條件仍沒有根本變化。
(3)外需總量大幅下降
從外需方麵來看,2009年1-8月,我國出口商品總額累計7308.04億美元,增長率為-48.92%,貿易順差餘額為1231.91億美元,較2008年同期下降58.6個百分點。雖然2009年以來全球範圍內的貨幣擴張和財政刺激,確實能夠起到刺激經濟暫時複蘇的作用,但是出口的真正回升從根本上依賴於收入和消費的增長,下半年美聯儲維持寬鬆貨幣政策不變,美國經濟處於築底及複蘇過程,從而我國出口再惡化的可能性非常小、出口的築底回升也將拉動我國的經濟增長。我們預計我國商品出口增長率出現正增長這一時間將會在2010年第三季度。
2.通貨膨脹預期
由於物價指數與銀行間債券總指數的聯動性較強,並且債券利率的主要決定因素是通脹預期,因此關於未來債券市場走勢的焦點更多集中於通貨膨脹的預期。
在過去一年左右的時間裏,全球性的救市行為向各大經濟體注入了大量資金,資本流動速度大大加快,在金融危機影響逐漸見底之後,全球通貨膨脹正在蓄勢之中。盡管奧巴馬多次重申對美元保持強勢信心,強調眼下美元格外強勁,全球投資者仍將美元視作安全的投資對象,美國經濟仍相對穩定。但是市場已經開始擔心美聯儲能否成功實施退出戰略,從而減緩前期實施數量寬鬆貨幣政策帶來的通脹壓力。
雖然8月份中國CPI和PPI繼續保持同比負增長,但是也看到了通脹的前景。我國進行經濟轉型,出台一係列政策和措施推進節能減排、淘汰落後產能,短期內會減少部分產品供給,從而對未來價格帶來一定的上漲壓力。價格指數將觸底反彈,而未來通脹預期將日益加重。我們認為2009年是通脹預期,預計2010年通貨膨脹將進一步顯現,當市場有通貨膨脹預期時,不利於債券市場的穩定發展。
3.貨幣政策預期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出席世界經濟論壇第三屆新領軍者年會(2009年大連夏季達沃斯年會)開幕式的致辭中強調,中國將繼續堅定不移地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全麵落實並不斷豐富和完善一攬子計劃,推動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同時,央行副行長蘇寧9月17日在“當前經濟形勢下的思考”會上表示,央行下一階段貨幣政策的重要責任是保持經濟平穩發展,下半年至明年都將繼續保持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央行將堅持有保有壓,優化貸款結構,確保貸款投向實體經濟。在收緊信貸的大背景下,央行通過發行定向央行票據等方式以期替換銀行信貸。近期銀行頻頻在一級市場購買債券,銀行從大量放貸變為參與債券購買的趨勢也開始顯現。未來央行貨幣政策的調整將是影響債券市場變動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