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2009年債券市場在本輪金融動蕩出現底部前繼續繁榮,前8個月企業債發行2112.83億元,是2008年同期的1.7倍,同期增長62.8%,金融債發行6784億元,公司債發行205億元。

(一)一級市場

受市場流動性充裕、國債供給大量增加及股票市場持續回暖等因素影響,債券市場繼續平穩運行,債券發行總體規模增長較快,交易量持續增加。根據央行統計,上半年,債券一級市場累計發行各類債券(不含中央銀行票據)2.08萬億元,同比增加9957億元,增長92.2%,其中國債、金融債、銀行次級債、混合資本債和企業債發行增長較快。

主要原因在於:首先,為實現保增長的政策目標、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國債發行量大幅增加。其次,信貸規模高速增長,迫使商業銀行發行金融債增加附屬資本,金融債發行量顯著增加。再次,短期融資券和資產支持證券的發行量增加。

截至2009年9月13日,從債券發行的機構來看,主要為央行票據,占據了發行總額的44.27%,其次是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從債券發行的期限來看,主要為1年以內和1~3年的短期債券,分別占據了56.19%和14.22%的份額,這與央行票據的期限較短有關;從債券的計息方式來看,主要為貼現債券和固定利率債券,分別為49.68%和41.13%。

第一階段,1月份宏觀數據顯示經濟出現回暖趨勢,市場對經濟的樂觀情緒使得未來降息預期進一步減小,中債指數衝高回落。一方麵1月份信貸數據表現良好,使市場對經濟的樂觀預期得到較強支撐;另一方麵,受春節臨近及交易日較少因素影響,債券市場交易量出現明顯的縮量。中債綜合指數財富指數從1月初的132.0502點下行到月末的131.113點。2月CPI首度出現負增長,而信貸規模又超市場預期擴張,使機構對未來債市走勢的判斷分歧較大,債券市場處在一個資金麵支撐下、多空對峙的盤整震蕩階段,中債綜合指數先跌後漲,一級市場發行和二級市場結算紛紛放量。中債綜合指數財富指數從1月末的131.113點微幅下行到2月末的130.8536點。

第二階段,3-5月份,中債指數以震蕩調整為主,呈現先升後降的形態。中債綜合指數財富指數從103.5521上升至131.6932點,漲幅為28.1411點。一季度後我國宏觀數據企穩,市場普遍認為未來通縮的擔憂正逐步得到緩解,對宏觀經濟的樂觀情緒帶動了債券市場中短期債券收益率全麵回調,長債收益率隨之緩慢上移。短期內市場對宏觀經濟走勢內並沒有形成趨勢性的共識,債券價格仍以震蕩為主,為規避利率風險,投資者更加青睞中短期債券。綜合來看,中債指數小幅反彈,一級市場發行和二級市場結算維持較為活躍的態勢。

第三階段,信貸投放的大幅增加,以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等基本麵數據的回暖,使市場對經濟的預期進一步向好,債市缺乏繼續上漲的動力,加之IPO重啟後新股發行對短期資金造成一定的影響,中債綜合指數振蕩下行。連續幾個月CPI和PPI雙雙告負,經季節調整,工業品出廠價格(PPI)環比連續8個月下降後,2009年4月至7月開始上漲,呈現走穩跡象。在市場對CPI回升以及未來通貨膨脹的預期下,債券價格7月份下探到相對低位後,8月債市下跌態勢得到緩解。8月末,中債綜合指數財富指數為130.9507點,比7月末上漲0.4081點。

2.收益率曲線分析

2009年1-9月,由於市場資金相對充裕,短期國債收益率處於較低水平,而中長期國債收益率穩中趨升,特別是長期債券收益率上升相對明顯,收益率曲線整體上行,銀行間市場債券收益率曲線總體呈現陡峭化走勢。

經曆過2008年下半年的大幅下跌後,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收益率已經接近投資者的預期低位,加之近期市場對經濟走勢持樂觀態度,長期債券價格下跌的風險逐漸加大,機構配置需求減小,導致收益率向上調整。截至9月30日,銀行間固定利率國債收益率水平為:1年期1.4455%(較2008年12月30日上漲34個基點),5年期2.9443%(上漲113個基點),10年期3.5132%(上漲76個基點);銀行間固定利率政策性銀行債收益率水平為:1年期1.8618%(上漲57個基點),5年期3.4928%(上漲129個基點),10年期3.8989%(上漲72個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