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強投資者教育,提高中小投資者素質
中小投資者缺乏投資經驗,沒有足夠的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尚未形成較為成熟的投資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了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因此,持續、深入地開展投資者教育工作,提高投資者的素質,是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客觀需要。因此,我們建議:首先,監管部門要求證券經營機構定期披露投資者教育開展情況報告。其次,監管部門保持監管壓力,定期對投資者教育工作開展的成效進行檢查、評估。對開展投資者教育工作成效顯著、投資者評價較高的證券經營機構,監管部門在網點設立審批、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評價等方麵給予鼓勵。而對不按照要求開展投資者教育工作的證券經營機構,應當采取監管談話、下發整改通知書、限製業務等措施,加強對其監管和約束。再次,監管部門要直接麵對投資者,傾聽投資者呼聲,發揮投資者參與、監督的作用。監管部門要深入了解投資者對投資者教育工作的總體評價,以及對投資者教育有什麼需求,對投資者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有什麼建議等。最後,要重視發揮學校、媒體等社會力量在投資者教育活動中的作用。新聞媒體、財經院校、研究機構等社會組織,由於相對證券經營機構更具有中立地位,比較能被證券投資者和潛在投資者所認同參考自廣西證監局:《提高投資者教育工作水平促進證券市場健康發展》,www.gxzf.gov.cn,20090629。。
另外,對於即將來臨的大量的大小非解禁問題,可以考慮利用外彙儲備接盤大小非。大小非減持、全流通是中國證券市場的必然之路,是股改的必經之路,我們不能走回頭路,否定以前流通股東與非流通股東所製訂的契約。但是在一個市場脆弱的環境下,在全球經濟衰退,中國經濟下滑等巨大衝擊下,大小非的解禁給機構投資者、中小投資者,甚至給大小非股東都帶來了負麵影響。目前減持動力較大的是小非,國有大非特別是銀行大非股東並不會減持。我們建議,目前政府可以利用外彙儲備成立一個特設基金專門接盤小非減持,規模在5000億元左右,根據上市公司業績好壞和市值的大小,按比例購買小非售出的上市公司股份。當然對於虧損公司的大小非出售,特設基金不能予以考慮。特設基金實際上在未來可以充當平準基金的角色,如果未來股市上漲太高,特設基金也可以起著平抑資本市場泡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