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一)影響2010年股票市場的因素分析

1.世界經濟發展速度

眾所周知,此輪全球股市大跌源自於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經濟衰退,2009年下半年和明年的世界經濟發展態勢如何將極大地影響著股市的運行情況。

根據《世界經濟展望》預計,2009年發達經濟體GDP將下降3.8%,2010年將增長0.6%。在主要發達經濟體中,美國經濟惡化的速度在下降,勞動力和住房市場呈現同樣趨勢,商業和消費者信心獲得改善。2009年下半年美國工業產出將觸底,GDP下降2.6%,2010年經濟逐漸複蘇,預計增長率為0.8%。與此同時,日本經濟也呈現趨於穩定的跡象,在消費者信心增強、積極財政政策以及亞洲其他一些國家強勁表現等因素的拉動下,日本經濟增長在今後幾個季度內將有所提升,2009年GDP下降6%,預計2010年會實現增長,達到1.7%。在歐元區,消費者和商業調查指標正在恢複,但實際經濟數據幾乎未顯示穩定跡象,因此,預計經濟活動的增強慢於其他地方,宏觀經濟政策正在提供支持,但勞動力市場的恢複還有待觀察,失業增加以及對仍處於困境的銀行部門的高度依賴將對消費和經濟活動產生不利影響,預計2009年GDP下降4.8%,2010年下降0.3%。數據來源:IMF《世界經濟展望》2009年7月8日。

《世界經濟展望》預計,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將在2009年下半年恢複增長勢頭,總的來說,2009年增長速度為1.5%,2010年為4.7%,但地區間存在顯著差異。亞洲新興經濟體2009年的增長預測上調為5.5%,2010年上調為7.0%,這主要是由於中國和印度的經濟前景得到改善,資本流動狀況的扭轉快於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國2009年GDP增長7.5%,2010年增長8.5%,但國內學者認為實際情況應該要高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期。拉丁美洲2009年增長預測下調1.1個百分點,原因是全球貿易下滑對該地區生產的打擊比最初預期更嚴重,但該地區經濟從商品價格上升中獲益,2010年其增長預測上調0.7個百分點,達到2.3%。中東歐和獨聯體各國變化情況有明顯差異,但多數國家2009年的增長預測分別下調了1.3和0.7個百分點。新興非洲和中東地區受全球貿易下滑的不利影響比較嚴重,中東石油出口國利用其金融儲備支持內需,2009年經濟增長預測分別下調0.3個百分點達1.8%和0.5個百分點達2.0%,2010年的增長預測基本保持不變,分別為4.1%和3.7%。相關數據來源:IMF《世界經濟展望》2009年7月8日。

金融危機爆發後,主要國家和國際機構均采取了穩定金融和刺激實體經濟的措施,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雙管齊下,通過大幅降息、處置不良資產、直接向金融機構注資等手段,發達國家金融市場已基本恢複平靜,投資者信心有所恢複。目前,發達國家正大力推進實體經濟刺激計劃,以盡早擺脫衰退,並搶占未來經濟發展製高點。美國出台7870億美元的刺激經濟一攬子計劃,既涉及公路、鐵路、橋梁、機場、水壩、軍事建築和住房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同時又包括教育、醫療和清潔能源技術等項目。歐盟出台2000億歐元的刺激經濟計劃,力圖通過增加公共開支、減稅等財政政策為經濟增長注入活力,並為歐盟各國提供一個統一的政策“工具箱”。作為刺激經濟計劃的一部分,歐盟2009年和2010年將拿出50億歐元用於能源和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各國紛紛出台的經濟刺激措施已收到初步成效,將對世界經濟增長和投資者信心恢複起到積極作用。

由上麵的分析可以看出,2010年全球經濟將有所好轉,可以認為此次經濟衰退已見底,但全球經濟快速增長還有個過程,這也有利於全球股市的回穩。

2.國內宏觀經濟走勢

(1)宏觀經濟形勢分析

2009年2月28日上午,廈門大學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聯合在北京舉行2009年春季中國季度宏觀經濟模型(CQMM)預測發布會參考自新浪財經:《中國季度宏觀經濟模型2009年春季預測發布》。,公布對中國2009年至2010年共八個季度的宏觀經濟主要指標的預測,並對當前經濟形勢進行評價和展望,提出政策建議。他們對2009年和2010年的中國宏觀經濟運行態勢的模擬及預測依外生假定不同,分樂觀估計及悲觀估計兩種。在對世界經濟的樂觀預測假定下,預測2009年中國GDP可保持7.6%的增速,2010年可增長9.6%;在對世界經濟的悲觀預測假定下,預測2009年中國GDP將僅能維持6.3%的增速,2010年GDP可增長10.49%。固定資產投資方麵,2009年不變價計算的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增速預計為18%,按現價計算的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望大幅提高,預計達40.8%。但2010年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增速又將回落,預計為13.1%;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也回落至33.8%。由於外部經濟環境繼續惡化,2009年中國出口將為負增長,進口增長受出口負增長的影響將出現負增長,全年貿易順差也將首次出現負增長,以美元、按現價計算的貿易順差增長預計為-22.0%~-32.3%,2010年外貿形勢將有所好轉,貿易順差增長全年預計為1.05%~27.41%。2010年CPI將有望保持在1.29%的水平。受CPI下降影響,GDP平減指數和投資價格指數也將會有較大幅度下降,全年預計為0.64%,2010年,GDP平減指數將回升到0.86%。投資價格指數2009、2010年將分別為1.44%、1.33%。東北證券金融與產業研究所於2009年6月份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表明參考自東北證券金融與產業研究所:《後危機時代的中國宏觀經濟走向--2009年下半年宏觀經濟》,2009年6月18日。,認為2009年我國的GDP增速預計為7.5%,到2010年可以達到8%。

總之,我們認為中國經濟複蘇的道路將會極為曲折。中國經濟的全麵複蘇需要有“內部需求”和“外部需求”的支撐,通過我們的研究分析,我們認為中國經濟2009年下半年和2010年的發展大致劃分為以下兩個主要階段:

第一階段,經濟築底與恢複階段(2009年下半年-2010年上半年)

全球金融危機衝擊下,預計2009年的全球經濟將麵臨較為嚴重的衰退和經濟萎縮。在這一基本背景下,中國2009年在第一季度GDP創出本輪經濟周期的低穀(6.1%)。現在已經逐步企穩複蘇,預計2010上半年經濟增長將恢複至7.5%~8%的水平。值得一提是,在這一階段由於全球經濟尚未出現實質性改善,金融危機衝擊仍向實體經濟進行擴散,中國經濟在宏觀經濟政策的刺激下處於內在修複築底階段,實體經濟指標仍存在不穩定和反複狀態。

第二階段,經濟穩健發展階段(2010年下半年之後)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中國經濟將成為本輪金融危機率先複蘇的經濟體。雖然目前全球經濟的萎縮已經開始逐步得到緩解,但是其真正的恢複還需等到2010年,由此中國在這一段時期所麵臨的外部環境仍然比較惡劣,由於中國經濟的外向性程度仍然比較高,外部需求對中國經濟增長起到牽製的作用。當前,中國經濟緩慢複蘇的發動機是國內所采取的大規模的刺激政策,2008-2009年間的投資效益將會在2010年中期後顯現。當然,中國經濟的全麵複蘇及走向繁榮之路,在一定程度上還有賴於全球經濟的恢複增長。

(2)宏觀經濟政策分析

央行在2009年年中工作會上研究部署下半年重點工作時,提出繼續實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既要保經濟增長,又要防通貨膨脹。央行相關負責人不斷重申,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於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需要繼續落實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並根據國內外經濟走勢和物價變化進行動態微調。加上當前市場出現了部分食品價格上漲的跡象,市場通脹預期再現,雖說實際上在2010年上半年之前國內出現通脹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當前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已經終結,但這並非是緊縮政策的開始。當前極低的市場基準利率和依然居高的貨幣增速指標意味著下半年的流動性依然充足,對於中國貨幣政策是否將出現調整的判斷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關注美聯儲的政策。從當前美國及全球的經濟形勢判斷,美國最快可能在明年年中加息,而中國到時可能與其同步。也就是說,中國最快在明年年中才可能出現第一次加息。由此推斷,以加息為代表的緊縮性政策恐將到明年年中出現。

財政部在2009年中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預計2009年下半年乃至2010年財政部門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繼續把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的各項政策措施,全麵落實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財政政策的重點將放在促進投資、擴大需求之上,要充分發揮政府公共投資的作用,促進投資平穩增長,並引導帶動社會投資;要支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繼續實施結構性減稅政策,增強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能力。同時,在保增長的同時,積極的財政政策還將更加注重推進結構調整,推動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升級,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央行2009年9月29日通報貨幣政策委員會第三季度例會內容稱,中國經濟企穩回升態勢尚不鞏固,外需不足壓力依然很大,2009年第四季度要求繼續落實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進一步理順貨幣政策傳導機製,保持銀行體係流動性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合理適度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