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寬鬆的貨幣政策、較優惠的貿易政策以及十大產業振興計劃和4萬億元政府刺激計劃的作用下,中國的宏觀經濟發生了一些可喜的變化。這些變化一方麵表明了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在避免經濟衰退方麵的成效,同時它對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外部環境中提升人們的信心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而且在上半年7.1%的GDP增長速度中,內需市場的貢獻最大,可見宏觀經濟政策確實發揮了其預期的作用。

(三)國際股票市場情況及對我國的影響

1.各國及海外主要股票市場情況

隨著全球經濟衰退逐步見底、宏觀經濟形勢的好轉,全球股市都走出了一個大V字型曲線,基本上各國股市都於3月份見底,然後止跌回升。下麵重點分析一些全球主要股市的情況。

(1)美國市場

自從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股市一路下跌,一直到2009年3月才止跌回升,2009年3月6日標準普爾500指數曾跌到12年以來的曆史最低點,為666.79點,然後一路升至8月28日的最高點1039.47點,漲幅達55.89%。相關數據來源:wind資訊但由於投資者對經濟複蘇由樂觀期待轉為審慎觀望,包括紐約股市在內的世界主要金融市場均出現回調,截止2009年9月1日,標準普爾500指數收盤於998.04點。

究其本輪上漲的原因,除了受過度拋售之後的回調力量推動外,銀行業出現企穩跡象、能源價格回落以及消費者信心改善都為2009年上半年股市的持續反彈構成了支撐。2009年5月,美國政府公布了對美國19家最大的金融機構進行壓力測試的結果。結果顯示,其中10家銀行共需要融資746億美元,以應對經濟衰退加深的形勢。令投資者感到欣慰的是,包括美國銀行、富國銀行和摩根斯坦利在內的金融巨頭成功募集了所需資金,顯示了市場對此次危機重災區金融業的信心恢複。在2009年1月20日奧巴馬就職美國總統前,市場氛圍較為低迷,原因是投資者對政權的更迭感到擔心。奧巴馬上台後,力促國會通過規模空前的金融救助方案,提出減稅計劃。同時,美國財政部和聯邦儲備委員會一係列的財政和貨幣政策較為得當,在政策層麵上安撫了人心。與此同時,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的新房開工量和二手房銷量均穩步回升,顯示美國房地產市場正在逐步走出穀底。種種利好消息提振了投資者信心,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感到,現在的經濟狀況已經從“就要跌下懸崖”向“經濟複蘇萌芽”轉變。參考自楊柳:《經濟觀察:紐約股市進入相對平靜期》,《經濟觀察》,2009年7月9日。

(2)歐洲股市

根據我們的分析,歐洲三大股價指數(德國法蘭克福DAX指數、倫敦金融時報100指數和法國巴黎CAC40指數)的聯動性很強,因此三條股指曲線的趨勢特征十分一致,這三大股指的運行趨勢大致能表明整個歐洲市場的情況。以倫敦金融時報100指數為例,於2009年3月9日跌到了六年以來的最低點3460.7點,而後也跟全球其他股市一樣,進入上升通道,8月28日達到最高點4944.2,漲幅達42.87%。

歐洲主要股市在2009年上半年出現先揚後抑,3月中旬後,追隨美國股市開始了一輪強勁反彈。歐洲股市上漲動因跟美國股市差不多,皆源於經濟的好轉,有專家預言全球經濟2009年可能見底,各種經濟數據也表明經濟確實出現好轉,2009年8月4日全球公布的經濟數據表明一些重要國家的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普遍攀升,表明全球經濟下滑的狀況可能正在好轉,推動著當日歐洲股市上漲。英國報告稱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攀升至50以上,表明英國製造業經濟出現了15個月以來首次擴張;歐元區製造業指數雖仍處在表明經濟擴張的50以下,但比上個月繼續好轉,這些信息都增強了投資者們的信心。荷蘭國際集團歐洲股市策略師將泛歐道瓊斯Stoxx600指數2009年第四季度的目標點位從201點調升至230點,將其2010年第四季度的目標點位從240點調升至260點。參考自證券之星網站報道:《歐洲股市收高銀行板塊領漲》,2009年8月4日。

(3)亞太股市

亞太各大股市的運行特征大致相同,日本股市於2009年3月10日到達最低點,為7021.28點,香港地區股市於3月9日達到最低點,為11344.58點,而台灣地區股市稍有不同,此次股市大跌的最低點為2008年11月21日,為3955.43點,進入2009年以來股市最低點出現在1月21日,為4164.19。相關數據來源:wind資訊。

日本股市除了複製歐美的走勢之外,2009年上半年出現小幅上漲,漲幅為12.4%。自2009年3月以來,日經指數上漲了30%左右。最近的股價上升意味著半年後日本經濟景氣的恢複,日本經濟已經跌到穀底。而根據日本內閣府發表的調查,日本經濟景氣指數連續5個月得到改善。這是時隔7個月日本經濟出現好轉兆頭。這主要是因為工業產出下滑得到遏製,出口也有所增加,這讓人們對日本經濟的複蘇充滿期待。

《印度時報》2009年6月28日報道說,按照摩根斯坦利國際資本公司(MSIC)編製的全球股票指數,2009年上半年印度是全球股市中表現最好的,MSIC印度指數上漲了近60%。《印度時報》認為,在全球經濟複蘇的良好預期推動下,印度股市出現快速上漲。印度國大黨領導的“統一進步聯盟”在大選中獲得決定性勝利,這也為印度股市上漲奠定了基礎。報道還說:“由於大選結果以及對新政府將會進行經濟改革的預期,印度股市預計進入快速上升通道。”參考自李春:《美歐股市呈V型反轉下半年全球股市能否繼續漲》,《新華網》,2009年7月2日。

香港特區政府的首席經濟學家陳李藹倫在2009年5月27日表示,香港經濟可能在2009年上半年觸底,並且隨著出口市場的好轉,有望從第三季度開始較上季度實現增長,經濟可能會在2010年微幅增長。她稱,中國大陸經濟已經顯現複蘇跡象,這是大陸經濟的希望曙光,預計香港經濟也會從中受益。這些都會對香港股市形成支撐。投資者信心的增加無疑也會對香港股市形成一定程度的支撐。2.海外股票市場對於我國影響

如今,海外股市的漲跌情況已經被投資者們視為分析本國股市形勢的重要參考依據。我們認為,影響是存在的,而且這種影響是相互的,不僅歐美股市的漲跌會影響到我國股市的行情,而我國股市的行情也會同樣影響到歐美股市。我們通過分析2008年以來上證綜指、倫敦金融時報100指數和標準普爾500指數的走勢圖,發現三者大概的趨勢都是一個V字型,這跟全球經濟很相近,全球經濟也走出了一個V字型。從小的層麵看,我國A股市場於2008年10月28日見底,而美國市場和英國市場分別於3月6日和3月9日見底,雖然A股提前見底,但是隨後卻進行了長時間的盤整,一直到2009年3月3日開始才一路高歌猛進,而歐美市場於3月初見底後便馬上掉頭向上,可以這麼說,我國國內A股市場和海外股市還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兩者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的關係。

海外股市與我國股市相互影響的關係源自何處?我們認為,首先,在於實體經濟。這次金融危機爆發以前,我國高速的經濟增長很大一部分源自於出口的拉動,而金融危機一爆發,歐美市場的進口需求急劇下降,導致了我國出口的大幅度下降,這點我們已在前麵做過闡述。而歐美國家經濟形勢一旦發生好轉,首先會直接對其本國股市產生一個積極的影響,其次這又會引起我國出口狀況好轉的預期,從而給我國股市帶來積極影響。

其次,在於政策層麵。全球經濟衰退需要各國一起聯手應對,政策之間的合作變得越來越重要。無論哪國率先實行刺激經濟的政策,其他地方的民眾便會產生本國政府也會實行相應措施的預期,於是股市可能會提前作出反應,從而各國股市之間可能顯示出一定的聯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