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境外熱錢的流入。在這波上漲行情的背後,我們不能忽視境外流入的熱錢。由於我國開放程度不高,使我們在這次百年難得一遇的經濟危機中影響較輕,如果順利實現保八的目標,這樣的成績絕對可以使中國在全世界中鶴立雞群,從而吸引著大量的境外資金流入我國,這是2008年以來我國乃至其他一些新興市場股市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據央視《經濟半小時》報道社科院最新發布報告指出,2009年第二季度外彙儲備淨增長1778億美元,排除順差、投資和彙率變動的影響,原因不明的外彙流入量高達879億美元,其中絕大多數都很可能是熱錢。參考自蔡曉丹:《廣東地下錢莊調查:境外熱錢大部分流進股市》,《南方都市報》,2009年8月17日。

但是對於資金推動型的上漲,一有風吹草動,資金便會大量出逃,導致股市的迅速下跌。截至2009年9月2日,上證指數從8月4日的3478.01點跌到了2714.97點,在短短的一個月裏,跌幅達22%。這次大跌原因何在?中國人民銀行於8月5日發布的《2009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將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引導貨幣信貸適度增長。並根據國內外經濟走勢和價格變化,注重運用市場化手段進行動態微調,我們認為正是央行將進行貨幣政策動態微調的態度成為這次股市調整的導火線。其實,從2009年7月份開始,我國銀行的信貸規模擴張速度已經開始減速,7月份新增貸款3559億元,環比下降76.74%,據Wind資訊統計顯示,8月份央行共回籠資金7030億元,而公開市場到期資金量為7150億元,這就意味著本月央行實現小幅淨投放120億元,這是繼5、6、7月份以來連續第4月淨投放。但是相比較此前3個月淨投放超千億元而言,本月淨投放量大幅下降參考自李妍:《學者解析八月信貸繼續下滑官方調控是主因》,《證券時報》,2009年9月2日。此次央行的態度一轉變,再加上新股發行的開閘,大小非減持的加速,導致資金的流入量開始減速,各機構也形成協力做空的局麵。

3.成交量創曆史新高

隨著股票市場的逐步複蘇,從2009年開始,股票市場成交量迅速放大,在這8個月時間裏,成交量總計231.7億手,已經遠遠超出2008年全年162.8億手的成交量。其中2009年7月份的成交量為41.66億手,創曆史新高,我國滬市建立以來月成交量前四名都在2009年,分別為7月、2月、4月和6月,成交量分別為41.66億手、32.44億手、31.77億手和29.78億手。正是這不斷放大的成交量,對股市上漲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推波助瀾作用,成交量的放大說明了投資者信心增加以及市場活躍程度的增加。

(二)影響股票市場的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評析

1.2009年上半年經濟形勢

(1)國內生產總值

2009年1-6月,我國共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3986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1%,比第一季度加快1個百分點。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增長6.1%,第二季度增長7.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2025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70070億元,增長6.6%;第三產業增加值57767億元,增長8.3%。可以看出,繼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的曆史低穀之後,第二季度中國經濟明顯回升。2009年第二季度7.9%的GDP增速比第一季度上升1.8個百分點,其中,農業、第二產業和服務業GDP分別同比增長3.8%、6.6%和8.3%,增幅均高於第一季度的3.5%、5.3%與7.4%。2009年上半年,第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為47.4%,居於首位,而第二產業的貢獻為35.1%,反映出政府的刺激政策短期內成效顯著。

(2)投資與外貿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分析,2009年1-6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1321億元,同比增長33.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7.2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78098億元,增長33.6%,加快6.8個百分點;農村投資13223億元,增長32.7%,加快9.5個百分點。按照產業振興計劃及4萬億元投資計劃,隨著各個項目的逐步落實,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應該可以維持。參考自顧穎:《2009年上半年宏觀經濟形勢簡析》,《東海證券宏觀策略小組》,2009年7月17日。

2009年1-6月,我國進出口總額為9461億美元,同比下降23.5%。其中,出口5215億美元,下降21.8%;進口4246億美元,下降25.4%。貿易順差969億美元,同比減少21億美元。6月份當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825.7億美元,比2008年同期下降17.7%,環比增長11.2%;其中出口954.1億美元,同比下降環比增長7.5%;進口871.6億美元,同比下降13.2%,環比增長15.6%。雖然6月進出口同比增速仍然為負值,但跌幅已比前幾個月有所收窄,同時加工貿易進口量降幅連續收窄,預計加工貿易出口有望繼續恢複。

(3)物價水平

2009年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1.1%,其中6月份同比下降1.7%,環比下降0.5%;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5.9%,6月份同比下降7.8%。自2009年2月份以來,CPI和PPI雙雙步入負區間運行,PPI降幅逐月下探,屢創新低,6月份CPI更創十年新低。6月份CPI、PPI數據均不太樂觀,最主要的是環比也出現下降,我們認為市場普遍預期的“通脹”短期內難以出現。整體上來講,當前流動性充裕推動一些基礎性產品價格明顯反彈,但與2008年高位比仍然較低,特別是工業消費品價格總體上仍處於下跌通道中。從供求看,我國工業品總體上供過於求的局麵短期內難以改觀,進而抑製我國PPI的快速回升。伴隨著寬鬆的貨幣信貸環境,在一係列促進投資和消費的政策因素影響下,中國內需增長相對比較強勁。同時,隨著外圍經濟體國家相繼觸底回暖,我國外貿出口的複蘇增長以及總需求增速的穩步提升,下半年乃至明年的物價水平有望出現轉機。

(4)貨幣供應量

2009年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56.89萬億元,同比增長28.46%,增幅比上年末高10.64個百分點,比上月末高2.72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餘額為19.32萬億元,同比增長24.79%,增幅比上年末高15.73個百分點,比上月末高6.09個百分點;市場貨幣流通量(M0)餘額為3.36萬億元,同比增長11.46%。上半年淨回籠現金578億元,同比多回籠639億元(2008年同期淨投放61億元)。從1-6月份的數據看,M2與M1之間增速的差值在大幅縮小,其主要原因一是非金融企業新增存款中活期存款比重在不斷上升,二是由於居民存款同比多增幅度遠低於非金融企業存款同比多增幅度。總體來看,M2與M1增速差距持續縮小表明貨幣流動性繼續增強,而麵對天量貨幣供應形成的巨大流動性,下階段監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流動性的引導,引導其更多流入實體經濟,避免資產泡沫擴大化。參考自國研網宏觀經濟研究部《2009年6月宏觀經濟運行指標分析》(2009年7月22日)。

2.2009年經濟政策評析

2008年這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這是一個注定將載入史冊的一年。國外,全球金融危機不斷擴大,全球經濟出現衰退,國內,為應對瞬息萬變的經濟形勢,宏觀經濟政策由年初的“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到年中的“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製物價過快上漲”,繼而又調整為年底的“擴大國內需求措施,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一年之內,宏觀調控奏響了“三部曲”。

2009年,隨著GDP增幅回落,物價壓力稍緩,以及國際經濟局勢的進一步變化,使得國家宏觀調控的步伐迅速調整,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製物價過快上漲被擺在突出位置並被反複強調,宏觀調控基調自“兩防”轉為“一保一控”,就表明政策麵對通脹的擔憂減輕,開始更多關注經濟增長。這次調控目標再次及時調整,體現了黨中央對國內、國際形勢的科學把握,體現了宏觀經濟政策的靈活審慎。在中國經濟麵臨下滑風險的背景之下,中央提出財政政策由“穩健”轉為“積極”、貨幣政策由“從緊”轉為“適度寬鬆”,並且注重這兩大政策的協調與配合,就是要通過提振內需來彌補外需的不足,進而防止經濟增速大幅下滑,擴大內需的十大措施也應勢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