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等一係列政策的作用下,中國經濟從2009年二季度開始企穩回升,但也帶來了通脹風險、資產價格泡沫風險、不良資產風險等隱患,信貸高速增長不可持續。與此同時,由於國內外經濟複蘇的基礎還不牢固,內生增長動力尚待加強,“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仍是2010年政府調控的主要目標,我們預測2010年雖然信貸需求保持旺盛,但信貸規模增長幅度會比2009年有所下降。如果2009年下半年和2010年的經濟增長存在較大的困難,信貸規模增長率可能依然保持在20%以上的水平;如果2010年的經濟增長樂觀,信貸規模增長率可能會回調到15%~20%。在總量控製的同時,政府會加強對信貸結構的調整,注重信貸增長對實體經濟的支撐,實現“調結構、促轉型、增後勁”,切實防範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2010年信貸市場的運行特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力促中小企業發展

中小企業量大麵廣,占全國企業數的99%以上,解決了75%左右的城鎮人口和農村轉移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對稅收的貢獻率超過50%,對GDP的貢獻率超過60%,創新能力突出,是我國抵禦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支柱。但由於規模小、資產少、信譽不高、治理結構不夠合理等問題,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一直存在,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刻不容緩,這關係到我國能否將潛在需求轉化為有效需求,真正擴大內需,從而從根本上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央行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為中小企業融資,如運用信貸政策工具加大中小企業信貸支持、發行中小企業信貸資產支持證券、發行中小企業短期融資券、支持對中小企業貸款的中小金融機構的設立等。2009年8月1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在原有的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基礎上提出了六項新措施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央行統計顯示,截至2009年6月底,中小企業人民幣貸款餘額為13.7萬億元,占企業貸款餘額的54.3%,貸款餘額同比增長31.3%。

目前,我國經濟在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等一係列的政策作用之下開始企穩回升,中小企業自身活力的恢複關係到中國經濟能否真正實現平穩較快發展,我們預測在2010年,我國會采取積極的信貸政策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同時優化中小企業結構,從根本上提升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促進我國經濟發展。

(二)信貸政策向中西部傾斜

我國經濟以東部沿海為主,中西部為輔,東中西部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已製約住我國經濟的發展,在國家一係列政策的推動下,中西部地區開始崛起,和東部地區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2009年上半年,許多中西部省份GDP增速高於全國平均增速,多省GDP增速超10%,內蒙古更以16.2%居全國第一,而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增長仍顯乏力;從工業增加值來看,西部增長13.2%,中部增長6.8%,東部增長5.9%;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方麵,西部增長42.1%,中部增長38.1%,東部增長26.7%。這主要是因為中西部經濟主要靠我國內需推動,東部沿海經濟外向型高,主要依賴國際市場,而當前國際經濟依舊比較低迷,外部經濟的恢複慢於國內市場的恢複。

目前,我國有一係列的政策扶持中西部的發展。首先,中西部地區是國家擴大內需的主要場地。國家的4萬億元投資計劃重點投向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主要集中在重化工業領域,這些為基礎設施薄弱、產業重工業化的中西部地區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環境。“兩型社會”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賦予了長株潭城市群和武漢城市圈探索內生型經濟發展模式的機遇。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使成都、重慶具有先行先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