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心方麵,2009年9月的全球經理人調查報告顯示,六成經理人認為全球經濟逐漸複蘇,認為企業獲利增長速度有機會高於經濟增長速度的經理人也由兩個月前的-3%升至38%。同時近來的多項民意調查也顯示,投資者對經濟發展持樂觀態度,避險資金也從美元資產和債券市場轉移至股市和其他貨幣市場,推動全球股市的上漲。

同時考慮到世界經濟的複蘇仍然麵臨著一係列的問題,比如產能過剩、財政赤字大幅攀升、失業率居高不下等問題,我們預測世界經濟的修複將經曆漫長的過程,2010年世界經濟將慢步複蘇,經濟增長在低位運行。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我國在出口和吸引國外直接投資上在短期內還難以出現顯著的改變,這也給我國經濟增長帶來了壓力和不確定性。有鑒於此,2010年的貨幣政策雖然有所緊縮,但仍然將很可能繼續保持在寬鬆水平。

4.人民幣短期升值可能性不大,長期存在升值預期

人民幣對美元彙率是我國彙率體係中的主導彙率,人民幣對非美元彙率是套算彙率,人民幣有效彙率是人民幣對美元彙率和人民幣對非美元彙率的加權平均,我國央行彙率製度的主要目標是人民幣對美元彙率,但也重視人民幣有效彙率。2009年以來,美元/人民幣彙率均在6.8200~6.8400區間內波動,波動幅度較小,彙率基本穩定;前8個月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彙率指數分別為120.94、126.09、124.73、122.45、120116.38115.75和117.38,在2月較大升值後連續貶值5個月,並在8月轉為升值。人民幣彙率保持穩定的主要原因為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下,我國經濟增長減慢,通脹風險得到控製,物價水平持續下降,國際收支雖然保持雙順差但有所改善,央行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人民幣升值壓力不大。

目前我國經濟形勢企穩回升,但從對外貿易角度看,出口形勢依舊嚴峻,過去10個多月的出口數據尚未反彈,人民幣升值並不明智;從人民幣升值預期來看,銀行收支及結彙相關數據顯示未來的一段時間大量資金回流中國資本市場的跡象不明顯,人民幣的升值預期弱化,同時國家外彙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副司長管濤近日也表示,3月市場對人民幣的升值預期大約為5%,最近已低於1%,升值預期較弱;從國內外的政治壓力來看,最近兩年各國的主要目標仍是本國經濟的複蘇,對人民幣升值的要求暫時放緩,IMF也在其評估報告中稱在促進中國經濟結構調整中人民幣升值隻能發揮輔助作用,人民幣升值“應在條件允許時循序漸進地進行”,另外從反麵來看,若人民幣升值,中國的出口將受阻,失業率將提高,國外進口品的價格也將降低,對整個世界經濟形勢不利,故人民幣升值的國內外政治壓力也比較小。我們預測2010年的彙率將繼續按照主動性、可控性和流動性的原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彙率製度,保持人民幣彙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考慮到我國經濟形勢開始好轉,全球宏觀和市場大環境也正慢慢發生變化,預計人民幣在長期存在升值預期。

5.全球貨幣政策有望進入加息周期

為消除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刺激經濟複蘇,目前相當多的國家還在推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國際市場的利率水平普遍較低。自2008年底開始,全球利率經過一係列的降息後低位運行,美聯儲的聯邦基金利率為0.25%,歐洲央行的再融資利率為1.00%,日本央行的無擔保利率為0.10%,加拿大央行隔夜拆借利率為0.25%,英國央行的回購利率為0.50%,瑞士央行的3個月利率0.25%,瑞典央行回購利率為0.25%,澳大利亞現金利率為3.25%,中國銀行間七天同業拆借加權利率為1.49%。從各國基準利率的比較來看,我國的利率水平遠遠高於除澳大利亞之外的其他國家。上文提到,從長期看人民幣還處於升值的通道中,如果我國中央銀行采取提高利率的緊縮性貨幣政策,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將進一步放大。因此,保持寬鬆的貨幣政策對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具有一定的作用。

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在全球一係列寬鬆貨幣政策的推動下,世界經濟開始企穩回升,但也帶來了通貨膨脹的危險。一般情況下,貨幣政策的變化到其對CPI產生實質的影響通常需要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時間,所以貨幣政策應該具有前瞻性,不能等到通貨膨脹達到政策目標才開始緊縮。2009年10月6日澳大利亞央行將基準利率從3%提高到3.25%,實現了澳大利亞自2008年3月以來的首次利率上調,這不僅使其成為G20中第一個提高基準利率的國家,這也將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開始緊縮貨幣政策的標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也明確表示美聯儲將視經濟情況把握未來緊縮貨幣政策的時機,以避免通貨膨脹。2010年全球貨幣政策將進入加息周期。我們預測,在全球貨幣政策趨緊的影響下,我國的利率水平有可能相應提升,但提升的幅度不會太大。

目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多,經濟開始企穩回升,但全球經濟形勢仍舊嚴峻,影響經濟回升的不確定性因素仍然很多。我國工作的重點仍然是保證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故我們預測在2010年,央行仍會采取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引導信貸量的適度增長,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同時,央行會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利用市場化的方式進行適度微調,把握好貨幣政策的重點和力度,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促進我國經濟企穩向好發展。

(二)企業、居民和政府的資金需求依舊保持旺盛

1.消費市場保持平穩增長,實體經濟的資金需求增加

2009年以來我國經濟企穩回升,實體經濟的資金需求量增加。銀行家景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二季度的貸款需求指數為67.5%,比一季度高0.84個百分點,比2008年四季度高7.15個百分點。

2009年我國商品市場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態勢,消費增長勢頭旺盛。1-6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7萬億元,同比增長1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6%,為近30年來國內消費的第二高點,增幅同比提高3.7個百分點。上半年,僅京津冀、珠三角和長三角三大經濟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就達2.3萬億元,同比增長15.3%,扣除物價和翹尾因素實際增長17.2%,同比加快4.2個百分點。國內消費市場保持較快增長主要有以下三方麵的原因:(1)宏觀經濟企穩回升,資本市場信心進一步加強,GDP加速增長;(2)住房、家電、汽車等大宗商品消費態勢回升;(3)消費券、旅遊券等政府刺激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