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申論(三)(1 / 3)

(答卷二)

針對網絡發展所帶來的用戶信息安全、不良廣告及因網絡而誘發的社會犯罪等問題,從政府政策製定的角度出發,有如下建議:

加快涉及網絡安全的法規與規章的製度性建設。對可能造成和產生的網絡用戶信息交流與溝通方麵的安全隱患,應該采用立法、建製的手段,從製度與辦法上進行積極預防和全麵治理。

清理不健康的和誘發並產生負麵惡劣社會行為的網絡信息。網絡所提供的公共信息應是健康、積極、向上的內容。

對網上影響惡劣和幹擾公民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不良商用廣告宣傳進行限期整治與刪除。

對網絡與網站建設進行監管、約束與控製。防止網絡亂用、網站濫建現象的發生。對已經建立的網絡機構與網站進行信息內容等方麵積極、合理、有效的規範與管理,從而降低與扼製因網絡使用而導致的社會違法犯罪的發生,保障網絡對社會生活的有利影響。

不斷完善網絡建設的程序與體係。

(點評)顯然,本文提出解決問題的五個措施,是針對網絡發展帶來的一些負麵影響提出來的。對問題考慮得較全麵,法規建設、監督管理、技術手段、清理整頓幾個方麵,都說到了。解決措施較為具體,也有可操作性。基本符合對策要抓主要矛盾,要有針對性和可行性的要求。

3.論述部分

(答卷一)政府與企業合作建設網絡

網絡建設中的問題不是某個人或某個單位造成的,它是整個社會的問題,它的解決有待整個社會的努力,需要政府和企業的通力合作。

一般而論,政府在網絡建設和管理中占主導地位,起著主導作用,離開了政府的參與、組織、管理,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實現網絡化和信息化。就網絡道德建設而言,政府的作用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麵明顯地顯現出來:一是教育功能。教育是提高社會道德水平的重要手段。網絡之所以能造成人們特別是青少年道德,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們的道德自律不夠。減少青少年的網絡不道德行為應該主要依靠教育。而政府可以動員社會的宣傳資源、教育資源,從而在道德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二是法製、規範功能。在目前社會信息化、網絡技術迅速發展的形勢下,網絡道德、犯罪問題日益嚴重,而現行的法律、道德規範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而很多新的問題如個人隱私的侵犯、網絡作騙、網上侵權行為、黑客行為等道德和法律問題,都亟待解決。因此需要政府在網絡道德規範的確立、網絡立法和執法方麵發揮作用。三是監督功能。為了防止垃圾文化信息的出現和泛濫,需要政府出麵對信息供應商進行監督。總的說來,政府在網絡道德建設中是起主導作用的,離開了政府的管理,網絡道德建設就無從談起。

網絡不僅是技術的產物,也是市場的產物,網絡信息的提供者主要是企業。因此,企業可以在網絡道德建設中發揮重大作用。著名網站XX有關在網絡道德的建設上就是很好的例證。XX在建網之初,就參照現實生活設置了“信息海關”,統一管理互聯網的進出,禁止有害信息的傳播;建立網絡清查小組,由專人負責清理“網上論壇”,訂出明確的“清理原則”;同時加強保密技術的實施,保護用戶的隱私;進行網上教育等。通過努力,XX不但克服了初期的困難並迅速發展,而且為我國網絡文明建設提供了範例。

(點評)這份答卷著重論述了我國在網絡道德建設的管理方麵,應實行政府管理與企業管理相結合的模式,立意是好的。其中,有關政府管理方麵寫得比較清楚,而企業管理方麵隻舉了XX威的例子,而且對該企業的經驗也未歸納全,如該企業製定了“網絡文明公約”,用以規範用戶的網上行為。用戶入網時與之簽訂“責任保證書”,明確規定用戶網上行為應承擔的責任等都沒有闡述和展開,使企業管理方麵的論述顯得很單薄。另外,文章的立意是在網絡道德管理上實行政府與企業相結合,但在如何結合方麵卻未深入論述。二者應是怎樣的關係,應如何互動,都沒有說清楚。因此,這份答卷應評為一般成績。

(答卷二)建設穩定安全正常的網絡社會

計算機與網絡在當今已經成為大眾並不陌生的字眼與概念。據有關方麵的說法,在二十一世紀不懂計算機與網絡運用的人就是新型的文盲。適應時代與社會發展要求,人們紛紛坐在計算機前,點擊鼠標,進行信息交流與溝通,為我們進入網絡社會開啟了大門。

就目前網絡發展給人們帶來的社會問題而言,主要是涉及到人們社會生活秩序與安全的一係列問題。網絡在給人們的社會生活提供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幹擾和影響了人們原來無此煩惱的正常生活:網上不良廣告、個人隱私泄露,更有因網絡犯罪帶來的傷害與損失。因此,人們在充分享受網絡“甜果”的同時,也明顯體會到建設一個穩定、安全、正常有序的網絡社會的必要。

政府在推進建設穩定、安全而正常的網絡社會中負有必須又必然的責任。從扮演決策者與實施者的政府職能上看,要建設安全穩定、有條不紊的網絡社會,政府應當首先著眼於網絡社會中關於網絡信息安全的“規則”建設。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網絡社會的正常有序運作,除配套建設自不待言外,僅就網絡本身而言,涉及網絡信息安全的法規就如拳壇上的圍欄一樣不可或缺。網絡用戶上網瀏覽信息,抑或是進行外向交流,如果有“黑客”擋道,那這種交流是不會成功的。

影響和破壞網絡社會安全和穩定的另一隱患是網絡誘發的社會違法犯罪行為。網絡型犯罪具有不同於一般社會犯罪的特點與社會危害性。據調查,網上黃色不健康信息以及暴露的隱蔽資訊為有犯罪動機甚至是原無犯罪動機的人提供了誘因。鑒於此,政府不可忽視對網絡信息、網站建設的管理與監督,應當采取法製手段與行政手段從立法到執法,從監督到約束與控製,進行全麵深入的規範與管理。

針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網絡的社會經濟效用,不少商家與網站建設者濫發網上廣告,或利用網絡便利幹擾他人正常生活秩序。這種謀私的做法雖不具嚴重的社會危害,但如果不予製止,那麼部分網民的利益必然得不到保陣,整個網絡社會的正常秩序也就必然不穩定,建設理想的網絡社會的責任也就必然存在。

(點評)這篇文章對自己提出的要建設穩定、安全、正常的網絡社會的論點,從網絡社會規則的建設、對非法行為的監督管理、建立正常網絡秩序等方麵進行了論述。文章對論點的論述比較有力,邏輯清晰,層次分明,文字表達也很清楚順暢,是一篇較好的議論文章。

(二)2003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申論》試卷真題及答卷點評

(2003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申論》試卷)

1.注意事項

申論考試是對應考者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的測試。

作答參考時限:閱讀資料40分鍾,作答110分鍾。

仔細閱讀給定資料,按照後麵提出的“申論要求”依次作答。

2.給定資料

資料八:2002年1-8月全國傷亡事故概況。

據統計,2002年1~8月全國共發生各類事故730552起,死亡87320人,同比增加42416起,增加3966人,分別上升62%和48%。其中,一次死亡3~9人的重大事故1680起,死亡6886人,同比增加160起,增加245人,分別上升10.5%和37%:一次死亡10~29人的特大事故93起,死亡1413人,同比增加15起,增加214人,分別上升1927。和17.8%: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別重大事故5起,死亡372人,同比減少8起,減少232人,分別下降61.57%和38.4%。各類事故死亡人數所占比例如圖所示:

兩年來有關安全生產與傷亡事故的新聞剪輯。

煙花廠爆炸事故。2001年12月30日上午,江西省萬載縣公司煙花爆竹廠發生爆炸。距離現場五六公裏處,即可見到天空升起一朵蘑菇雲,廠區內火光衝天,爆炸聲接連一片。直徑五六十厘米、重量20多公斤的禮花彈騰空而起,硝煙彌漫使人雙眼難睜,濃濃的火藥味嗆得人難出大氣。

消防隊衝進廠區後,采取迂回延伸、重點消滅火點的方法,同時向5個火點進攻,搶出了劇毒危險品。經過四個多小時,30噸亮珠(炸藥)和禮花成品倉庫的火勢得到控製。直到元月1日晚上6時,消防隊員才完成任務撤回。

爆炸事故發生後,爆炸現場附近方圓五公裏內上萬名群眾被緊急撤離到鄰省湖南瀏陽境內。黃茅鎮黃茅村、前進村、光明村、永安村的民房幾乎無一完好,滿街都是殘磚破瓦。光明村60歲的翟桂娥被幾名婦女攙扶著哭泣不止。她的女兒、35歲的潘小華在達公司打工。事後調查認定,是潘小華在裝藥筒時用力過猛引起的這起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