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申論(二)(3 / 3)

北京作為中國互聯網中心的地位仍是不可撼動,無論是站點數,還是上網用戶、域名擁有量北京都居全國第一。據統計,每4個北京人中就有一個是網民,比排名第二的廣東多出近70萬人。還重新為中國網民下了新定義:平均每周使用互聯網1小時(含)以上的中國公民。雖然網民的界定比過去更嚴格了,但是網民人數上半年增長33%,並仍保持一種穩步發展的態勢。我國女性網民的比例繼續增長,已達到30.4%,已接近全球互聯網女性用戶33%的比例。56%的網民仍是24歲以下的年輕人,學生依舊為網絡的主要使用者之一,約占20%以上。

從用戶網的主要目的可以看出,獲取信息是絕大多數網民的主要目的84%,而休閑娛樂也成為一個普遍選擇在最常用的網絡服務中,電子郵箱的使用率最高零點調查公司最新公布的數據表明,受訪者被要求說出“當前中國最為流行的詞語”,五分之一的受訪者提到了“網絡術語”:包括網絡、互聯網、互聯網經濟、在線、新經濟、信息時代等。以“酷”、“作秀”、“前衛”、“新人類”等為代表的時尚名詞,則以兩個百分點之差屈居第二位。

吳先生所住的小區安裝局域寬帶網,為方便家人上網,他特意購買了一台電腦。但近半個月來,他發現自己的計算機在使用完畢後有異常響動。10月9日晚,他下網後坐在桌旁整理資料時,意外發現電腦的硬盤響個不停,一直閃爍的硬盤引起了他的警覺,他打開電腦上安裝的一個專門監視網絡係統的軟件,竟然發現這台電腦在收發信息。隨後,他打開了“網上鄰居”文件夾,屏幕上出現了30個“鄰居”的電腦標誌,他逐一點擊,有幾個“鄰居”的信息可以一覽無餘。想到自己存在電腦裏的個人信息能如此輕易地被“鄰居”看到,吳先生十分苦惱:“買電腦就想給生活提供方便,沒想到卻引來意外的麻煩。”

我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第7條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規定,利用國際互聯網侵犯用戶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局域網“黑客”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私自翻閱、篡改他人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權具體到網絡上主要包括個人隱私不被窺視;個人信箱、網上賬戶等不被侵入;使用信箱交流信息及從事交易活動的安全保密性不被幹擾等。

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澱的網上辦公係統幾乎完成了園區內所有企業80%以上的業務流程。它完成了5大類64個小項的政府服務,包括企業入園申報和審批、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年審企業統計、財政月報、季報等項目。目前,中關村企業在辦理這些業務時,幾乎全在網上進行。中關村已經有6139家企業加入了網上辦公係統,占園區企業總數的99%以上。網上辦公係統共接受園區企業及社會各界工作查詢訪問40.6萬人次,日均訪問人數4000人次。2001年1月1日以來,網上辦公係統受理各種網上和初始登記業務分別為3483項和5058項。數字表明,中關村園區的電子政務真正“跑”了起來。

2001年9月26日,來自西藏自治區各行各業的160名學生作為網上中國人民大學西藏學區第一批學生,開始通過互聯網接受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科學知識。和平解放50年來,西藏的教育,從僧侶的貴族教育跨越到民眾的大眾教育,從傳統教育跨越到網絡教育。國家為西藏教育事業累計投資近100億元人民幣,僅1979年至2000年全區教育總投入就達58.7億元人民幣。盡管如此,由於曆史遺留、地理特點、交通狀況等原因,造成我國東西部教育資源分布不平衡,使得西藏人民很少能夠接受國內重點高校所傳授的先進文化和科學知識,這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了西藏地區的教育及經濟發展。如今在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中,現代遠程教育成為西部大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3.申論要求

給定資料反映了網絡給社會生活帶來的種種影響,用不超過200字對這些影響進行概括。要求:全麵,有條理,有層次。(20分)

從政府製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克服資料所反映的種種弊端,提出對策建議。要求:有針對性,有條理,切實可行。字數400左右。(40分)

就所提出的對策建議進行論證,既可全麵論證,也可就某一方麵重點論證。要求:自擬標題,字數800左右。

(2002年申論考試答卷點評)

1.概括主題部分

網民誕生,有越來越多的人使用互聯網,將網絡融入生活;

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應運而生,為商務和政務提供了更快捷有效的途徑;

網絡成為基礎設施,遠程教育、遠程醫療、遠程工作等成為可能,人們的生活空間擴大,不再受地域所限;

成為人們交流和傳遞信息的重要手段,並以更快捷更方便的方式服務於人民;

伴隨網絡出現的網絡侵權、網絡犯罪成為新的犯罪方式;

網絡經濟初露鋒芒,網絡在人們心目中和生活中的份額增大,網絡經濟也逐漸成為重要經濟來源。

(點評)試卷要求概括“網絡給社會生活帶來的種種影響”,實際是對事物後果的概括。後果的概括一般要求對正負兩方麵都進行概括,但這篇文章隻側重反映了資料一個方麵的問題,即網絡的正麵影響,而對網絡的負麵影響,特別是對精神文明建設帶來的負麵影響沒有深入提及,概括得不夠全麵,這是一個明顯的不足之處。

(答卷二)

該資料反映了網絡建設的問題。互聯網是二十世紀後半期新科技革命的產物。它的出現和迅速擴展帶來了人類信息傳播領域的一次革命性飛躍,深深影響著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麵包括精神層麵。互聯網作為信息技術革命的產物,具有兩重性。對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來說,它是把雙刃劍。一方麵,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有助於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麵,由於網絡信息傳播的全球性、交往行為的虛擬性等特征,它也會給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帶來巨大的挑戰。

(點評)這份答卷的概括比較清晰,文章抓住了給定資料的關鍵問題,並通過現象看到了事物的本質,網絡早已出現在西方發達國家,但在我國則是近些年才出現的具有雙重性的新事物,對我國精神文明建設來說是既有正麵作用,又有負麵影響的一把“雙刃劍”。概括有一定高度,兼顧了正反兩個方麵,邏輯也比較清晰,語言也很嚴謹,應該算一篇比較好的概括文章。

2.提出對策部分

(答卷一)

關於加強我國網絡建設的問題,提出如下三個方案:

建設網上的馬克思主義陣地。鑒於網上是歐美的“信息霸權”,國內政治與國際政治的界線趨於模糊,國家政治安全特別是意識形態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國家敵對勢力通過網絡對我意識形態的滲透。因此,建設馬克思主義的網絡陣地就很有必要了。

發揮網絡的輿論宣傳與引導作用。政府可以利用網絡對外宣傳自己的意識形態,對內起到社會輿論的監督和引導作用,以加大對人民群眾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提高其識辨能力,抵製西方網絡對我國的消極影響。

加強網絡法規建設。我國是後起的網絡用戶大國,近幾年已初步建立了我國的網絡法規,但還不完善。應加大網絡立法的力度。一是應加快立法速度,以對政府、企業和個人信息數據實行保護;二是應強調采用法製手段,製裁處罰網絡犯罪;三是應大力培養網絡執法人員,及時發現與打擊網絡犯罪;四是應通過技術手段提高人民群眾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技術加密防範措施、信息獲取方式技術和抵禦信息防禦能力等。

(點評)這份答卷提出了三個加強我國網絡建設的方案。其中,第一個方案與第二個方案比較抽象,可操作性差,從而影響了總體得分;第三個方案中提到了四個措施,比較具體,也切實可行。但總體上看,本部分得分不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