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申論(一)(2 / 3)

2.通讀細讀

審讀材料時,僅僅閱讀一遍全文是不夠的。一般地講,審讀材料往往先通讀一遍全文,然後在此基礎上帶著問題進行細讀。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細讀可以進行數次。

通讀即快速掃閱全文,了解材料的題材、體裁、結構和邏輯關係,了解材料的主要內容、主要問題以及主要問題的類別和性質。通讀時,應注意提高閱讀速度,防止時斷時續。閱讀中注意力不應過多地用在數據、人名、地名等某些細節問題上,而應抓住關鍵詞語和關鍵語句。

細讀是在通讀的基礎上根據申論要求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閱讀材料把握材料的細節,判斷和推敲材料的言外之意,為作答申論要求做準備。

進行細讀時,一是要進一步明確材料的主要內容和主要事實,弄清材料中涉及的具體的人名、地名、數字以及事情發展的前後邏輯聯係;二是要弄清主要問題形成的特殊原因和條件,把握其主要矛盾;三是要挖掘隱含在材料中的深刻涵義歸納出可資論證的觀點。

3.理清脈絡

針對性和可行性是申論考試中兩個主要的基本要求。在閱讀資料的過程中,要先理清資料的邏輯聯係;就一個較為複雜的事件,要抓準主要問題;然後要把握住給定資料所反映事件的環境和條件。因為,這種既定的條件是提出對策是否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據。抓準了主要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案就有了針對性;搞清給定資料所提供的環境、條件,所提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案才有可行性。

(二)概括主題的方法

概括主題是一個重要的承上啟下的環節,一方麵是對前麵閱讀資料環節的一個小結,另一方麵,則在於保證下一環節提出的對策或可行性方案以及論證過程更具有針對性。若是主題概括得不準確或是不夠全麵,下麵的程序也就很難進行了。

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就是用簡明的語言文字,準確地概括主要問題的內容、性質,闡明主要觀點和看法。具體到寫作上,則沒有固定的格式,一般地說,它類似於普通文體寫作中的綜述,即在綜合敘述事實的基礎上,適當地加以評論。

概述主要問題是建立在對材料內容和問題進行分析和歸納的基礎之上的。考題材料中所反映的內容可能是多方麵的,包含的意思可能是多層次的,反映的觀點可能差別很大。因此,分析和歸納問題時不能麵麵俱到,而是要有所側重,即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問題,搞清問題的針對性,不能麵麵俱到。在概述主要問題闡明觀點和看法時,要避免片麵性和絕對性,適當把握分寸。

(三)提出對策的方法

提出對策是申論寫作的關鍵環節,重點考查應試者的思維開闊程度、探索創新意識、應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試者可以根據各自的知識、閱曆,對同一問題各抒己見,見仁見智。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環節中必須結合給定資料所涉及的範圍和條件,才可能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和方案。

應試者可根據給定材料反映的主要問題及其類別與自己以往收集的這一類別的社會問題進行比較和印證,認識該主要問題形成的普遍規律以及一般的解決方案,同時根據該主要問題形成的特殊原因和條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一般性解決方案的基礎上,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提出方案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因此,提出的方案就要針對問題產生的現實原因、條件和具體環節,提出各種解決辦法,消除問題在各個主要環節產生的原因和條件,從而使問題得以解決。提出方案不可能一步到位,方案中可能有不完善的方麵,因此,要對方案反複論證評估,查找漏洞,不斷進行調整和修正,從而使最終方案成為可選的最佳方案。而所謂最佳方案,就是指方案首先必須合理、合法,不與國家現行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法律法規相抵觸;其次,方案必須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最後,方案必須以較小的成本、較小的風險取得最大的社會效益。

在表述解決方案時,要有一定的邏輯順序,要層次分明,前後照應,不能雜亂無章,更不能相互抵觸。

(四)論述問題的方法

論述問題是申論寫作的最後一個環節,它要求應試者充分利用給定資料,切中主要問題,全麵闡明、論證自己對給定資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的基本看法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案,實質上就是材料作文,即根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形成自己的觀點和論點,並對此加以論證,寫一篇1200字左右的議論文。它是申論考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分數基本上占申論考試總分數的一半,因此,應試者須用大部分時間構思並寫作議論文。

對申論考試而言,論述問題部分尤為重要。前麵的三個環節盡管非常重要,不可或缺,不能有任何懈怠,但總的來說,還都隻是積極有益的鋪墊,此處的論證過程則需要濃墨重彩,淋漓盡致地發揮。這不僅因為它的字數要求多,分值高於其他部分,更重要的是,論證是申論寫作的核心,能全麵考查和衡量一個人的分析歸納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論證部分的寫作應該在深人思考、運籌帷幄的基礎上進行,一般應先列一個簡明扼要的提綱,做到胸有成竹,才能行文流暢,同時要注意論題鮮明、重點突出、線索清晰、詳略得當這些寫作的基本要求和規範。

1.立論

立論是寫作議論文的關鍵環節,立論就是確定議論文的中心論點。由於申論考試的議論文部分是根據所給材料引申和歸納出論點,並在此基礎上旁征博引,展開論證的,因此,立論就必須立足於給定材料,從中挖掘出可資議論的中心論點。這就需要抓住給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表明自己對這個主要問題的立場,要麼讚成,要麼反對,不能模棱兩可或騎牆唐中。

在立論中,要注意處理好如下幾個方麵的問題:

有針對性。申論考試所給材料都是反映社會某一方麵的問題,具有較強的社會現實性和針對性,因此,應試者要在立足於給定材料所反映問題的基礎上,廣泛聯係社會現實中相同性質的問題,即聯係所有這一類的問題,從中引申歸納出自己的中心觀點。隻有這樣的論點,才能具有更廣泛的社會現實性,才更有意義。

有深刻性。立論要正確、鮮明、集中、深刻、新穎。立論正確是指論點必須是從給定材料中引申出來的合乎社會普遍認同的觀點,能夠揭示問題的本質,符合客觀規律。如果立論脫離給定材料,則會離題萬裏,勞而無功。立論鮮明是指論點要是非明確,立場堅定。立論集中是指議論文中隻能有一個中心論點,即你所提出的論點要高度概括,能表明作者的主要看法和主要觀點。立論深刻是指論點見解有獨到之處,能發人所未發,見人所未見。立論新穎是指論點要能給人以新的啟迪,不能人雲亦雲,不能拾人牙慧,力求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2.標題

標題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文章的眼睛,跟文章的思想內容、題材、語調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好的標題絕不是信手拈來的,而是需要花一番心血才能擬好的。好的標題往往有品位,能激起讀者興趣,產生急於讀下去的強烈欲望;能幫助揭示主題,有助讀者理解文意;能打動讀者,會給人留下鮮明的印象和難忘的記憶,.因此,寫文章必須把標題擬好。

標題的擬定因文而定,因材料而定,沒有固定的格式。議論文中常見的標題擬定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直接點明主題。開門見山,一目了然,使讀者一看就能把握文章的題旨。申論考試中一般用這種方法擬定標題,即把中心論點高度凝練和概括,並使其成為文章的標題,表明自己對給定材料所反映主要問題的看法和觀點,旗幟鮮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場。

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這種標題隻說明文章涉及的內容和範圍,並不表明作者對這些問題的態度和觀點。申論考試中若用這種方法擬定標題,就要使給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成為論題,並附表示議論文體裁的語詞。運用設問、比喻或象征的手法。這類標題針對性強,引人注目,能啟發人思考。引用語錄或詩句,這類標題的擬定一般引用革命導師、英雄人物的話或現成的詩句。

當然,標題的擬定方法還有很多,但無論用什麼方法擬定議論文的標題,都必須保證擬定好的標題準確、醒目、新穎、精練。

3.結構安排

在解決了立論和標題後,就需要進行結構安排,對文章內部的觀點和材料進行合理安排,也就是確定議論文的結構。結構安排得好,文章的思路就清晰,論點就突出,說理就“言之有序”。相反,不僅思路混亂,層次不清,還會影響說服效果。一般來說,議論文都有中心論點,它貫穿全文,統帥若幹論點和論據。寫議論文時,要對這些有全麵的考慮,清楚的安排,使之有綱有目,做到科學化、條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