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活新風尚篇1(2 / 3)

(1)握手禮握手時,兩人相距約一步,上身稍前側,伸出右手,四指並攏拇指張開,兩人的手掌與地麵垂直相握,上下輕搖,一般二三秒為宜,握手時注視對方,微笑致意或簡單地用言語致意、寒暄。

握手時應注意:握手時要注意力集中,不要左顧右盼,一邊在握手,一邊跟其他人打招呼;見麵與告辭時,不要跨門檻握手;握手一般總是站著相握,坐著握手是很失禮的;單手相握時左手不能插口袋;男士勿戴帽、手套與他人相握,穿製服者可不脫帽,但應先行舉手禮,再行握手禮;女士可戴裝飾性帽子和裝飾性手套行握手禮。

握手的順序:一般應當遵守“尊者先伸手”的原則,由尊者首先伸出手來,其基本規則可以歸納為:

◎男女之間握手:男士要等女士先伸出手後才握手。如果女方沒有握手的意思,男方可改用點頭禮表示禮貌。

◎賓客之間握手:賓客之間握手,主人有向客人先伸出手的義務。對到來的客人,不論男女、長幼,主人均應先伸出手去,表示熱烈歡迎,女主人也應如此。

◎長幼之間握手:長幼之間握手,年幼的一般要等年長的先伸手。和長輩及年長的人握手,不論男女,都要起立趨前握手,並要脫下手套,以示尊敬。

◎上下級之間握手:上下級之間握手,下級要等上級先伸出手。但涉及主賓關係時,可不考慮上下級關係,做主人的應先伸手。

(2)鞠躬禮一般情況下,鞠躬要脫帽,戴帽子鞠躬是不禮貌的。鞠躬時,目光應該向下看,表示一種謙恭的態度。不可以一麵鞠躬一麵翻起眼看對方。鞠躬時,嘴裏不能吃東西或叼著香煙。上台領獎時,要先向授獎者鞠躬,以示謝意,再接獎品,然後轉身麵向全體與會者鞠躬行禮,以示敬意。

7 日常生活中的宴請禮儀有哪些?

第一,入座的禮儀。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再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後自己坐在離門最近處的座位上。如果帶孩子,在自己坐定後就把孩子安排在自己身旁。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坐下以後要端正身子。入座後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麼響聲來。

第二,進餐時,先請客人、長者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飯、喝湯時不要發出聲響,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燙時涼了以後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吃飯時不要用勁咀嚼食物而發出聲音。

第三,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諒”之類的話。

第四,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夾菜,最好用公用筷子,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肴送到他們跟前。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請客人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尊敬和重視。

第五,吃到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麵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裏。

第六,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節氣氛,不要光低著頭吃飯,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頓,更不要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要用餐巾擋住自己的嘴巴。

第八,最後離席時,必須要向主人表示感謝,或者就在此時邀請主人以後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謝。

8 交通出行的禮儀有哪些?

(1)乘車禮儀

◎自覺遵守乘車秩序:候車要按順序在站台上排隊;如有老人、殘疾人、孕婦、兒童,要禮讓他們先上;如果載客滿員擁擠不能上車,就等下一輛,絕不能吊掛在車門上。

◎自覺買票和出示車月票(月卡):上車應主動買票,乘坐無人售票車時,應事先準備好零錢,上車時自覺投幣。

◎處處禮讓:上車後,不要與人爭搶座位。途中如有老人、病人、殘疾人、孕婦、懷抱嬰兒的人上車,要主動招呼讓座。沒有坐到座位,應盡可能往車廂裏麵站。若車內不擁擠,應與其他乘客保持適當的空間距離,不要靠得太近。

◎保持車內衛生及安全:不能隨地吐痰和亂扔雜物,不要將頭、手等探出窗外。攜帶易汙染、有異味的東西上車,要妥善包裝,以免弄髒車內環境。攜帶尖、硬、易破碎的物品上車,除應妥善包裹外,還應適當安放,以免傷害他人。

◎雨天乘車應處處為他人著想:上車後要脫下雨衣,以免雨水沾濕別人;拿了雨傘,上車後要及時收攏,並把雨傘的尖頂部分朝下,防止戳傷別人。

◎在車上與熟人說話應輕聲:旁若無人地大聲談笑是不禮貌的行為。

◎下車要提前準備:在車輛到站之前應向車門靠近。如需他人讓路,應有禮貌地打招呼,不要一聲不響地向外擠。車到站,同樣不要忘了依次下車和照顧禮讓老、弱、病、殘、孕。

(2)行路禮儀

◎遵守交通規則:步行要走人行道,橫穿馬路要走人行橫道(斑馬線),自覺遵守紅燈停、綠燈行的規定。

◎走姿要規範,多人行走時,不勾肩搭背、並排橫行、互相打鬧,以免影響他人通行。

◎行走途中,不要邊走邊吃東西,既不雅觀也不衛生。

◎要保持道路衛生,不隨地吐痰、亂扔髒物。

◎問路態度要誠懇,語言文明,問完要致謝;如遇人問路,要熱情幫助,不能置之不理,若不知道,要向對方說明。

(3)騎自行車禮儀

◎騎自行車時應給行人讓路,不要在行人後邊大聲叫嚷,也不要在行人身邊飛快穿過,這時你可以按鈴鐺提示行人。

◎停車或拐彎時,應伸手示意。

◎騎自行車進入大門時,一定要減速或者下車,不能旁若無人的一直騎車穿過。

◎當路過十字路口等待綠燈時,請下車站立,不要騎在車上。

9 什麼樣的“問候”最合適?

(1)主動向他人問候時,要積極、主動。當別人首先問候自己之後,要立即予以回應,千萬不要擺出一副高不可攀的樣子。

(2)熱情向他人問候時,要熱情、友好、真誠,毫無表情或者拉長苦瓜臉的問候不如不問候。

(3)大方向他人問候時,要得體大方,矯揉造作、神態誇張或者扭扭捏捏,反而會給人留下虛情假意的印象。問候的時候,要麵帶笑意,與他人有正麵的視覺交流,做到眼到、口到、意到。

在正式場合問候的次序

一對一的問候:兩人之間的問候,通常是位低者先問候,即身份較低者或年輕者首先問候身份較高者或年長者。

一對多的問候:如果同時遇到多人,這時既可以籠統地加以問候,比如說“大家好”,也可以逐個加以問候。當逐一問候多人時,既可以由“尊”而“卑”、由“長”而“幼”地依次而行,也可以由“近”而“遠”地依次而行。

溫馨提醒

莫問隱私

尊重個人隱私已經逐漸成為一項現代社會交往的慣例,牽涉到個人私生活、個人禁忌等方麵的話語,如收入支出、年紀大小、戀愛婚姻、健康狀態、個人經曆等,最好不問。例如,一見麵就問候人家“跟朋友吹了沒有”,或是“現在還吃不吃中藥”,都會令對方反感。

10 待人接物時要注意什麼禮儀?

◎對父母、老師和其他年長者要稱呼“您”,不能直呼其名。

◎請別人幫助時,要用商量的口吻說“請”、“勞駕”,而不能用“喂”、“哎”呼之。

◎當得到別人的幫助時,要說“謝謝”,而不能認為這種幫助是理所當然的。

◎當別人感謝時,要說“別客氣”,而不能以“恩人”、“功臣”自居。

◎當妨礙了別人或給別人帶來麻煩時,要說“對不起”、“麻煩您了”、“請原諒”,而不能不表示歉意,更不能說“活該”。

◎當別人賠禮道歉時,要回答“沒關係”或“不要緊”,而不能得理不讓人,更不能不依不饒、無理取鬧。

◎在街頭巷尾碰到同伴、長者,要說“您好”,而不能低頭側身裝沒看見;與別人分別時要說“再見”,而不能隻顧自己走開,毫無表示。

◎站立時挺胸收腹,雙肩平放不搖晃,兩臂下垂不揣兜,腿部不抖動。

◎遇到有人問路,要熱情地告訴他。

◎進入別人(包括家人)房間,要先輕輕敲門,得到允許後方可進去,不能隨便推門進入。

◎到別人家拜訪要預先通知,並注意時間,一般不在吃飯和午睡時間去,盡量避免妨礙人家的正常生活。

◎夏天不赤胳膊或穿短褲去串門,任何季節都不能身著內衣或睡衣到別人家,或在家這樣子接待來訪客人。

◎客人來訪時要主動讓座,倒茶時要雙手捧上,會客時坐姿要端正,不要左靠右歪,雙腳不要叉開太大或蹺“二郎腿”,也不能隨意搖擺或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