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拉菲諾·蒂沃利(1820-1892)早在1855年從法國參加國際展覽會歸來,就把法國繪畫的發展情況和巴比鬆畫派的風景畫帶給了這個被稱為馬奇奧裏的藝術團體。他喜歡畫日光、山野、農舍的白牆和家畜,以即興簡約的筆觸和色彩斑點,來研究色調及明暗對比。他在藝術上深受巴比鬆畫派的影響,他的風景畫抒發了對家鄉的熱愛。
出生於威尼斯的阿巴蒂(1830-1864)曾在那不勒斯工作。他1860年才到佛羅倫薩,他對風景和修道院景色的描繪表現出一種深沉和強烈的憂鬱感,他的這些繪畫可以說是馬奇奧裏畫派最好的繪畫作品。雕刻家兼畫家切喬尼(1836-1886)曾戲謔地把米開朗基羅咖啡館的集會場景加以描繪。他的最大的貢獻在油畫和評論方麵。他說:“真實是從色斑的明暗度產生的,二者都按其相對關係來衡量而產生其效果。每一色斑中,這種關係是雙重的一明度和色相……色相是永遠不變的,光線(隻)能影響它……因為陰影的作用像一塊紗,而不是一塊布。”這一視覺現實的基本原則,是這一集團在鼎盛時期的中心主旨。
這個畫派最突出的人物是喬凡尼·法托利(1825-1908),他最初在佛羅倫薩學畫,後參加了意大利獨立戰爭,失敗後加入米開朗基羅咖啡館的反學院派的行列。他從1859年開始畫第一張用色斑技法畫的士兵——《仿照馬岩塔的意大利軍營》,這是他眾多寫實的、反虛飾的戰爭場景中最早的一幅。法托利發明了在風景畫中快速的色調對比和耀眼光線的處理手法。他擅長風景、田園生活畫,也畫軍隊生活的圖畫,他畫的動物和郊外農舍風景有一種冥想寧靜的特征。他的肖像畫《原配夫人肖像》、《陽光下的黑馬》、《藝術家的女兒》等,形象綜合簡約、輪廓鮮明,呈現出一派獨有的風格。
馬奇奧裏畫派於1880年以後逐漸失去了使它結合一起的熱情和探索實踐的一致性。加上成員的離散和相繼離世,終於趨向解體。作為一個愛國的現實主義畫派,他們的作品描繪了時代的生活,創造了一種色彩極其簡約、明暗對比十分強烈的綜合的繪畫風格,在深化歐洲現實主義藝術的某些方麵確已鞠躬盡瘁了。而且,這個畫派在當時並沒有獲得國際藝壇的肯定,在意大利也沒有得到很大的回響,不過今日的藝術評論家認為他們是最重要的19世紀意大利畫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