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人島
意大利位於歐洲南部,有著悠久的文明和文化藝術淵源,其豐富而璀璨的美術遺產,是多少藝術追尋者尋夢的聖地。一部脈絡清晰的意大利美術史,將引發具有世界意義的文化及藝術涵義。
意大利在公元前後曾先後建立埃特魯斯坎、羅馬等強國。埃特魯斯坎人是公元前12至前3世紀意大利半島的居民,生活在亞平寧山脈以西、台伯河和阿爾諾河之間的埃特魯裏亞。埃特魯斯坎人在公元前8世紀末向希臘移民學習,之後創造了自己的字母,成為拉丁文字的原型。作為意大利文化藝術源泉的埃特魯裏亞文明,哺育了意大利文化,豐富了意大利的藝術。羅馬帝國更是意大利人引以自豪的時代。
中世紀的意大利美術雖然一度衰落,但仍然是西歐各國接觸拜占庭文化和東方文化的前沿陣地。
從14至17世紀數百年間,意大利美術一直處於領先地位,是西方美術最發達的地區。其中,文藝複興美術是意大利美術最高和最輝煌的成就。這個時期各種藝術流派風起雲湧,藝術大師層出不窮,為意大利美術乃至整個西方美術的發展,奠定了崇高的地位和堅實的基礎。如吉貝爾蒂不朽的“天堂之門”,建築傳統的革新者布魯奈萊斯奇,雕塑藝術的開拓者多那太羅,現實主義的拓荒者馬薩喬,新柏拉圖主義者波提切利的優美抒情,線條剛毅的曼特尼亞,盛期文藝複興“三傑”:科學的天才、藝術的巨人——達·芬奇,創立雕塑典範的米開朗基羅,善於描繪女性美的拉斐爾,直至絢麗多姿的威尼斯畫派——貝利尼父子、喬爾喬內、提香、丁托列托的藝術榮光等等,既是意大利美術的驕傲,也是世界美術的精華。
17世紀卡拉契兄弟的學院派、撞開現實主義大門的卡拉瓦喬、巴洛克藝術的繁榮——卓爾丹諾的繪畫及貝尼尼的雕塑等,都在不同程度揭示了17世紀意大利美術的推陳出新。
18世紀後,法國逐漸取代了意大利的領先地位。然而這個時期意大利地方畫派的興起,表明了意大利的美術家不甘落後的心態和振興藝術的決心。意大利的“倫勃朗”克雷斯皮與波倫亞畫派、熱那亞畫派畫家芒雅斯科、威尼斯畫派的傑出代表提埃波羅、羅可可主義畫家卡爾耶拉與雅各波·阿米尼高等,從不同角度演繹了18世紀意大利美術的風采和特點。
從中世紀到19世紀中期,意大利一直處於分裂割據局麵,美術的發展也很不平衡,地區性的流派各有特色,使意大利美術在其長期發展中呈現複雜交錯的景象。因此,19世紀的意大利美術出現異彩紛呈的麵貌:新古典主義的建築與雕塑、浪漫主義繪畫的曇花一現、現實主義畫派的沉著穩重、點彩派的異彩流光、“自由風格”與新藝術運動的實驗與嚐試……它們雖然難以與轟轟烈烈的法國、美國美術媲美,卻也為世界美術添磚加瓦,從而煥發出新的藝術光芒。
20世紀的意大利美術在美國現代藝術的狂放潮流中,雖然顯得黯然失色,卻也在藝術形式的探索上做出了不可低估的有益嚐試。馬裏內蒂與博丘尼的未來主義宣言,基裏科與形而上畫派的實驗,新羅馬畫派與希波奧內、馬法伊的繪畫等,表明了形式主義在意大利的異軍突起,從而證明了在有聲有色的20世紀現代藝術波瀾中,意大利美術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第一章 古老的亞平寧遺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