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必得(1 / 3)

辯機十五出家,師從大總持寺薩婆多部學者道嶽,十餘年中潛心鑽研佛學理論。

貞觀十九年玄奘大法師回國,在長安弘福寺首開譯場之時,辯機以諳解大小乘經論、為時輩所推的資格,被選入玄奘譯場,成為九名綴文大德之一,時年辯機不過二十六,卻已步入得道高僧之列。

是以辯機雖住在會昌寺,實則並不屬於寺內僧人,每隔幾日,他便會前往皇帝陛下親自敕令為玄奘建立的弘福寺,和法師討論譯文和錄文的事情。法師帶回的典籍眾多,翻譯工作十分繁瑣,辯機常常午夜時分尚在伏案工作,哪裏有時間為區區一個女子講經?

“高陽公主?”辯機手中筆鋒一頓,一滴濃墨落下,他望著麵前的老主持,神色微訝:“為何這位公主非選我為她講經不可?”

老主持回答:“公主殿下說曾在後山竹林有緣與法師見麵,法師寥寥數語,即讓公主有醍醐灌頂之感,時逢聖上身體微恙,公主願每日來我寺為陛下祈福,聆聽佛經,一來是為了聖上,二來也是為了她的自身修養。”

這幾日,他統共隻去過兩次後山,遇到女子的,隻有那一次。

辯機不語,低頭繼續瀏覽經卷之上的吐火羅文,白皙修長的手指在形狀奇怪的神秘文字上流連,專注而認真。

老主持靜默片刻,不見辯機說話,不由疑惑:“法師?”

辯機按下手中經卷,輕歎一聲,最終給了主持答複:“煩請方丈為公主殿下另請高明,辯機實在脫不開身。”

“他不同意?”高陽倏地站起,幾乎要暴跳而起:“為什麼?”

剛剛從會昌寺回來的侍女答道:“老方丈說,辯機師父忙於翻譯經典,沒有時間。”

“他有時間山上采藥,就沒有時間見我?”頭一次這麼不受人注視,高陽有些憤怒,但憤怒過後,驚覺自己的失態,背後一涼。

自打那天從會昌寺下來,她便沒有睡過一個好覺,沒有吃過一頓好飯,腦海中總浮現出那人的身影和相貌,揮之不去。

她本以為過了幾天,自己就會淡忘掉辯機,卻沒料到自己竟會為了一個一麵之緣的男人,茶不思,飯不想。

虧得房遺愛近來並不常著家,不然看見自己丈夫那張浮躁乏味的臉,再想想那個氣質清絕的男人,她真怕自己忍受不住,提刀砍了房遺愛。

為什麼她不能早點遇見那人呢?

高陽歎氣。

不過她畢竟沒有失去理智,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已經嫁為人婦,更是公主的身份,若傳出去,她竟對一個和尚癡迷至斯,父皇一向注重禮教,被父皇得知,她也不知會有何等下場。

所以此事不能急,一定不能急。

高陽平息片刻,憑窗而立,望著園子裏的景色,心中漸漸有了計較,勾起唇角,露出一個誌在必得的微笑。

高陽去拜訪了玄奘法師。

玄奘既被她的父皇以“禦弟”相稱,便也同皇家有了那麼一絲微妙的聯係。高陽隻道自己想為父皇祈福,求問玄奘有何妙法,又道自己如今心情煩悶,想靠佛經來紓解,望能得法師一二指點,好讓她能夠豁然開朗。然後又道,她知玄奘法師事務繁忙,所以隻求法師為她薦一位講經人。

“此人最好亦精通吐火羅文,高陽近來對西域的佛經頗感興趣,希望拜讀一二,”高陽微微低眉,對著法師淡淡一笑,笑容柔和溫婉,現出幾分慈悲的神態,“如果這位講經的大師能住在會昌寺附近就更好,我近來常常去那為父皇祈福,過去也方便,不用勞煩這位大師去我的府邸。”

玄奘耗費十餘年才得以從遙遠的西域返回,雖曆經磨難,但其內心卻依然保持著純正的本真,對佛道的執著堅持,和對世俗的不甚了解,致使他沒有洞察出高陽內心真正的想法。再或許,是因為他時常從善意處度人,所以聽聞高陽誠心向道,便隻有高興,沒有一絲一毫往齷齪之處的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