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謙稱自己的妻子叫“拙荊”(1 / 2)

古人常以太太、拙荊、糟糠、內子、內人稱呼妻子,表麵看來這些稱謂有貶低妻子之義;其實不然,這些稱謂的深層含意是對妻子飽含著深厚的感情,又對妻子充滿敬愛之意。

唐朝權德輿《七夕見與孫題乞巧文詩》:“外孫爭乞巧,內子共題文。”《西遊記》第十九回上載:“賢弟,你既入了沙門,做了和尚,從今後,再莫提起那‘拙荊’的話說!”《水滸傳》第七回:“恰才與拙荊一同來間壁嶽廟裏還香願。”

那麼,為什麼古人謙稱自己的妻子叫“拙荊”呢?

荊,原為植物名,枝條柔韌,可用來編織籃筐,有牡荊、黃荊、紫荊等種類。荊木製成的荊條,古代用來作為刑杖。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傳》記載:“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是說戰國時,趙國大將廉頗與上卿藺相如不和,藺相如為了社稷著想,每每退讓。後來,廉頗知道了,深感自己無知,就袒衣露肉,背負荊條,跟隨賓客到藺相如居所謝罪。這就是成語“負荊請罪”的由來。

在古代婦女還會將荊枝製成髻釵,稱為“荊釵”,是貧家婦女常用的發釵。如唐朝李山甫《貧女》詩:“平生不識繡衣裳,閑把荊釵亦自傷。鏡裏隻應諳素貌,人間多自信紅妝。當年未嫁還憂老,終日求媒即道狂。兩意定知無說處,暗垂珠淚濕蠶筐。”詩中“平生不識繡衣裳,閑把荊釵亦自傷”中的“繡衣裳”指富貴顯達之人的服飾。“荊釵”指貧家女子常用的釵,以荊枝編成。全句慨歎一生窮困潦倒,獨自感傷。

“拙荊”的由來就和“荊釵”有關聯了。

“拙荊”一詞出自《太平禦覽·釵》引《列女傳》:“梁鴻妻孟光,荊釵布裙。”意思是說,梁鴻的妻子孟光,以荊枝作釵,粗布為裙,生活儉樸。而“拙”原意是愚笨,此為謙稱“自己”,如把自己的文稿稱為“拙稿”。因此,“拙荊”就被用來謙稱自己的妻子,又可稱為“拙妻”、“拙內”、“山拙”、“荊室”等。

《後漢書·逸民傳·梁鴻傳》上記載如下故事。

梁鴻是東漢隱士,自小家貧,卻十分好學,個性耿介有節操。由於世道混亂,梁鴻不肯趨炎附勢,因此不願做官。後來在太學讀書,家境貧寒卻崇尚獨特的節操,飽讀群書,卻不著述。完成了學業後,就在上林苑放豬,不慎失火,蔓延到別人家的房屋,梁鴻尋找到後問他損失了多少,就把豬全部拿來做賠償,那家主人還認為太少。梁鴻說:“我沒有別的財產,願意做工來抵。”那家主人答應了,梁鴻就給他們做雜務,鄰居的老人們看到梁鴻不是平常人,就都責怪那家主人,並稱讚梁鴻忠厚老實。從此那主人才敬佩梁鴻,覺得他很特別,把豬全部還給梁鴻。梁鴻不接受,離開返回自己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