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價值目標探(3 / 3)

(三)確保實體公正是司法公正的核心內容

實體公正是司法公正最重要的內容,是當事人尋求司法保護的根本目的和最終期盼。我們在討論現代司法理念的養成時,最基本、最重要的價值理念就是堅持裁判結果公正。

實體公正需通過配置權利、義務的內容來實現,為此,法官必須嚴格按照行政實體法、民事實體法和刑事實體法的規定依法裁判,做到認定事實準確,適用法律正確,實體處理恰當,訴訟結果公正。正確認定案件事實是實現實體公正的基礎,如果認定案件事實有誤,那麼司法裁決的結果就不可能是公正的。正確適用實體法律,公平正確地確認和分配具體的權利義務是法官的基本職責,也是審判工作的宗旨和最高價值追求。法官必須提高識別能力、判斷能力和適用法律的能力,確保對訴訟當事人的實體權利和義務關係所作出的裁決的公平和公正。

(四)確保程序公正是實現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程序公正是實現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英國有句古老的法律格言:“正義不但要伸張,而且必須眼見著被伸張。”

為保證法官嚴格依據程序法審理案件,首先,應該要求法官做到審判公開,做到訴訟程序公開,訴訟行為公開。訴訟程序公開要求訴訟程序必須有明文規定。訴訟行為公開要求訴訟活動公開和透明,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依法公開進行。其次,應該要求法官做到中立。法官審理案件保持中立是整個審判程序運作的前提。這就要求法官必須嚴格執行依法回避原則、不單獨接觸一方當事人原則、平等對待當事人原則,平等地重視雙方當事人的主張、舉證、質證、辯論,並在此基礎上作出公正的裁決。

(五)確保司法形象公正是提升司法公正公信度的必要手段

司法的形象公正是司法公正的外在展示。法院的形象公正是通過法官來體現的。如果一個案件,在實體處理和正當程序方麵是符合法律要求的,但如果法官在審判過程中言語粗魯、態度專橫,會使當事人對裁判的公正性產生合理懷疑,嚴重影響人們對司法公正性的判斷和信賴。

法官裁判的過程就是當事人感受民主、客觀、公平、公正的過程,職業法官在行使審判權過程中應當體現符合司法禮儀、司法文明要求的職業儀表、職業語言、職業行為和職業動作,體現出對當事人和訴訟參與人平等的關心、耐心、禮貌、尊重,體現出與各方當事人相等的距離感或親近感,體現出公道、正直和中立、不偏不倚的公正態度和情感。

同時,人民法院應當加大宣傳力度,宣傳人民法官公平正義、執法為民、服務大局的模範事跡,以多種方式塑造人民法院公正、權威的司法形象,從而以外在的形象公正提升司法公平正義的公信度,以進一步豐富、完善司法公正的價值內涵,讓公平正義等社會主義司法理念最大限度地得以彰顯和展示。

參考文獻:

[1]餘定宇,《尋找法律的印跡》,法律出版社,2003.

[2]鄭成良,《法律之內的正義》,《一個關於司法公正的法律實證主義解讀》,法律出版社,2002.

[3]張柏峰,《中國當代審判製度概述》,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4]賀衛方,《司法的理念與製度》,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

[5]湯維建,《美國民事司法製度與民事訴訟程序》,中國法製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