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致嚴重胃腸道反應1例分析
河北省秦皇島市人民醫院張麗娜
氨基酸注射液為高能營養液,具有補充人體所需氨基酸達到維持營養的作用,被廣泛應用於臨床。在臨床應用過程中,有時發生輕微的惡心、嘔吐,但發生較嚴重的胃腸道反應者則較少見。1996年以來,我科發生3例因使用氨基酸後出現胃腸道輕微反應的病例,經減慢輸液速度後,不良反應消失,1997年11月,發生1例嚴重的胃腸道反應,現報告如下。
病例介紹
患者陳某,男,60歲。4年前,因膽囊炎、膽石症行膽囊切除,膽道空腸吻合術。半年來右上腹疼痛加劇,伴右肩背部放射性疼痛,懷疑胰腺腫物收住院。
入院後,患者精神壓力很大,腹痛未緩解。給予抗炎,補液,支持治療,除靜脈補充糖、維生素、電解質外,還給予脂肪乳、氨基酸,但經上述治療後,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等胃腸反應,以至於不能進食。醫生認為是臨床症狀加重,持續用藥2周,症狀仍不見緩解,經檢查,分析病情,確診為胰腺管狹窄梗阻。此時,患者已停止靜脈輸液1周,其間未出現頻繁的惡心、嘔吐並能時食少量水,未覺胃腸道不適。確診後,再次給靜脈補液支持治療,自用藥後又開始出現惡心、嘔吐,不能進食水,連續用藥13天,胃腸道反應一直未得到緩解,根據病人的症狀,分析病情,調整治療方案,停用氨基酸,改用能量合劑,24小時後,胃腸道反應完全消失,患者開始進飲食,體質逐漸恢複。
討論
1.氨基酸藥物在手術科室普遍應用,適用於胃腸道手術前後蛋白質吸收障礙的患者,每次用量250~500毫升。
2.本病用藥前均經查對,確認藥物無過期變質,同批號藥物給其他患者輸注時未出現類似反應。
3.2次停用氨基酸胃腸道反應均消失。
4.輸液時,速度為40~60滴,輸液前後對一次性輸液及餘液進行檢驗,譯實與輸液器及護士操作均無直接關係。
5.本例出現的上述症狀與慢性胰腺炎、胰腺梗阻的臨床症狀相似,誤認為是臨床症狀。
6.經調整治療方案4症狀消失,仔細認真分析用藥過程,觀察病人變化及臨床表現,患者出現的惡心、嘔吐、不能進食水,係氨基酸藥物所致,是應用氧基酸藥物造成的1例嚴重胃腸道反應。
結果提示我們,在使用氨基酸時,不要因其是營養藥而忽略它的副作用,作為醫務工作者,應具有對患者高度負責的強烈責任感,用藥過程中認真觀察病情變化,嚴密觀察輸液情況,發現問題,要全麵係統的進行考慮,熟練運用專業知識及早解決,以減輕病人的痛苦。
加強中藥炮製,確保中藥療效
中藥必須經過炮製,才能應用於臨床。中藥炮製起源於春秋戰國。在我國現存的第一部醫書《皇帝內經》中就有“治半夏”的記載漢代的《傷寒論》、《金匱要略》中的即是指炮製。到南朝劉宋時期終有《雷公炮製論》一書著成,闡述了多種炮製方法,創立了炮製理論。
中藥炮製是我國藥物一項傳統的加工技術,它不僅能純淨藥物,減輕並降低毒性,更重要的是,藥物通過炮製能增強療效,或改變其性能和主治。如生薑可發汗,用治風寒表證,製成溫經止血,可治崩中漏下;地黃生用能涼血,泡成熟地則能補血。由此可見,中藥炮製工作必須引以重視。
自建國以來,黨和政府就十分重視和關心中藥炮製的理論研究,製定和出版了炮製規範和炮製專書,並收入國家藥典,使藥品管理更加嚴格。在繼承中藥炮製的理論和技術的同時,應用現代科學,通過化學分析,藥理作用及生產工藝等環節,全麵地探討和研究中藥炮製與臨床療效。如烏頭前人隻說有毒,並認定炮製能降低毒性,但究竟毒性成分是什麼卻無從考究,而現代科學利用化學分析方法,分離提取了生烏頭,發現其毒性成分是烏頭堿,炮製後可使烏頭堿大大降低,而毒性小的烏頭原械能大大升高,這便為烏頭炮製後能降低毒性確定了理論依據。這種科學研究就是對古代炮製理論的繼承和發展。
就目前社會調查結果表明:藥品市場和各級醫療機構在中藥炮製工作上,有單純追求經濟效益的傾向。有些地區對中藥不按法炮製,該炒不炒,該製不製,生熟混用,這也是造成中藥療效下降的基本原因。古人早就有“炮製不明,療效不確”之論,所以對炮製必須做到技術性必精,方法必準。中藥不能如法炮製的原因是缺乏懂技術,會操作的專業人才。在當前藥品市場被越來越多的純商業人員占領的情況下,由手他們不懂申藥,又豈能通曉炮製理論呢?在一些個體藥店,經營人員隻會照方抓藥,至於方中之藥,是真最輯,有何作用就不了解了更談不上按病情需要去炮製藥物了。像生龍骨,力能平肝潛陽治高血壓,煆龍骨、煆牡力能收斂固澀,治盜汗、遺精、崩中帶下,而無知者常會生熟混用,豈不是顛倒黑白,適得其反嗎?
建議有關部門應嚴格管理藥品市場,經營人員應持證上崗,井要迸行業務考核和業務培訓,以嚴格中藥炮製操作,確保中藥療效。我們應本著“汲取精華,去其糟柏”,“推陳出新”的精神,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更科學、更先進的炮製技術,讓中銪炮製理論在祖國醫學寶庫中大放異彩。
淺談我院病房藥櫃管理製度的改革與體會
湖南省株洲化學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職工醫院(412004)邵正健
我院是擁有200張床位的廠礦職工醫院,是化工部的化工急性中毒救援搶救中心,也是湖南省化工職醫院。為加強醫院藥品管理,保證臨床所需及急救所用,根據本院特點,院藥學管理委員會於1995年8月製定了病房小藥櫃管理改革方案。通過29個月的實踐及22次檢查評比,初步摸索出一項適合廠礦職工醫院病房藥櫃管理的改革方法,現將我們的做法與體會介紹如下。
1.改革方法
小藥櫃需根據本科疾病組成性質製定基數藥,且基數藥應具備夜間及急診用藥的應急性。
長期醫囑用藥使用7天為限的大處方(每周轉抄1次,每日憑打勾發藥)。
臨時用藥由中心藥房憑小處方發藥。
每日上午由中心藥房憑大、小處方發給各科長期用藥與臨時用藥以及補充基數藥。
麻醉及精神類藥物除按專人、專櫃,上鎖等規定保管外,一律不予貼專櫃標簽。
全院出診箱、急救箱一律統歸急診科管理,按各科急診需要設藥卡備藥並隨用隨時補充。
全院各科搶救統一規範藥物及用藥,用後登記並及時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