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對環境氣氛的刻畫,也是照明效果的重要內容。
自然光的照明效果十分豐富,我們要習慣觀察不同光線下的自然光照明效果。
太陽快要下山的時候拍攝的。在這個時候太陽光的直射角度低,弱光照明的效果。早上太陽還沒有升起來的時候,靠近太可以刻畫出沙丘起伏變化的線,也可以刻畫出在低角度下才能看見的陽升起來的天空已經是橙紅色,其餘部分天空是暗的,地麵上景物沙丘的影子。同時在這個時候,陽光呈暖色調,更加突出了沙地顏色的亮度也是微弱的,隻有像水麵等高反光率的物體才呈現出較高的的質感亮度,整個畫麵有深重的影調效果。
5.3
人造光源。
人造光源主要有溢光燈和閃光燈。
溢光燈又稱強光燈,它有較大的功率(250?1000W),和閃光燈不同,溢光燈提供的是連續不斷的照明。溢光燈的優點是可以保證布光所看見的效果和拍攝的效果是一致的。即使攝影師用閃光進行拍攝時,也先使用溢光燈進行布光,在看到基本效果後,再利用閃光進行拍攝。
溢光燈也稱為熱光源,長時間在溢光燈的照射下,拍攝對象可能會無法承受所帶來的高溫。溢光燈的色溫是3200IK,燈光型膠片就是針對它的色溫設計的。
閃光是在拍攝時瞬間釋放出光能的照明設備。它和溢光燈相比,不是連續光,釋放出光能的功率也遠遠比溢光燈小。閃光燈的功率通常隻有幾十瓦,大一點的不過100瓦。
閃光燈有以下幾個特點:
閃光是在瞬間完成的,時間相當的短,人的眼睛幾乎不能看見光的運動。在快門章節我們已經說過,由於閃光時間短,對焦平麵快門可能會帶來影響一焦平麵快門與閃光到達同步的難度大—快門速度設置高時,快門的運動在成像麵還沒有完成時,閃光已經結束了。要保證快門和閃光同步,一般要快門的速度低於閃光的速度。在攝影實踐中,筆者也有這樣的經驗,對一般閃光器材而言,當快門的速度高於1/300秒時,用閃光拍攝就不能保證全部成像。快門速度越高,最終成像麵就越少。所以,利用閃光燈拍攝時,我們一定要注意對快門速度的選擇。
閃光的光強跟閃光燈的功率和閃光燈到被拍攝物體的距離有關。
它們之間的關係是:
GV(閃光燈功率)=L(閃光距離,單位米)Xf(光圈係數)。
比如,如果閃光燈的功率是50瓦,我們對3米左右距離的物體進行閃光拍攝,這個時候我們使用f16的光圈係數,就可以得到標準的曝光量。
這個關係告訴我們,我們使用閃光燈進行曝光時,曝光量隻跟光圈大小有關,跟照相機的快門速度沒有關係。特別說明,盡管曝光量和快門速度沒有關係,但是快門速度一定要低於閃光的速度。
攝影室常用的燈具,在它的燈頭有柱狀的燈泡,發出的是溢光,而環形的燈泡是閃光。這樣一燈兩用,布光時我們使用溢光,拍攝時使用閃光。不過溢光的造型效果和閃光的造型效果是有差距的,溢光的造型效果隻能參考。
這個關係還告訴我們,當確定閃光距離後,根據閃光功率就能得到一個光圈係數值。這個光圈係數是多大呢?它是照相機預設的滿足標準曝光量的光圈係數值。我們可以根據拍攝的需要,在這個基礎上,改變光圈的大小,以得到實際需要的曝光量。
在實際拍攝中,可以全部使用閃光燈作為光源,也可以在其他光源下部分使用閃光燈。
閃光燈的主要優點是,在拍攝時,光線的方向和強弱可以控製,而對陽光等光源是沒有辦法控製的。閃光燈隻是在拍攝的時候才會工作,這可以節約能源。不過閃光燈的缺點也是十分明顯的,在拍攝前看不見效果,隻有在拍攝後才能看見光線的效果。在很多時候,攝影師需要溢光燈的輔助來完成燈光造型。
關於人造光源,我們還需要了解一些常見的攝影附件。攝影的照明效果主要是依靠附件來完成的。
燈罩的主要作用是讓光線產生一些會聚效果,最後以平行光發射出去。在攝影照明中,燈罩是常用的附件,把它裝在燈具上,可以產生方向很強的光線,照射到物體上會產生很強的影子。所以在照明中,燈罩一般作為造型燈。
不過燈罩反射出去光線的方向不能和太陽光的方向相比,燈罩反射出去光線有少量的漫射光。為了得到太陽光般的直射光線,束光筒可以幫我們達到這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