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1 / 2)

攝影照明。

5.1

照明光線的特性。

攝影照明,就是利用自然光或者是人工光源給拍攝景物照明,以滿足曝光的要求,同時攝影照明也可以完成物體的造型和對氣氛刻畫的要求。所以,攝影照明不僅僅是技術,也是攝影藝術創作的手段。

攝影照明的光可分為自然光照明和人造光源。自然光主要指陽光,同時也包括街燈、霓虹燈和其他燈具所發出的光;人工光源包括溢光照明和閃光。人工光源的主要特性是可以移動,光線強度也可控。

不管是自然光照明還是人工光照明,我們必須要了解照明光線的基本特性。照明光線的特性包括光強、光的方向、光的顏色。

光強是指光的強度。光的強度首先跟發光體輻射的能力有關,我們知道功率500W的鎢絲燈輻射光的強度要大於功率100W的鎢絲燈輻射光的強度。所以,在攝影照明中,要改變光強,一個重要的辦法就是改變發光體的功率。其次,光強跟照明的距離有關係。我們可以做一個實驗,用一個燈光給物體照明,然後改變照明的距離。如果照明體發光的麵積小,就會發現在改變距離的時候,物體亮度變化大,如果照明體發光麵積大,就會發現在改變距離的時候,物體亮度變化要小些。進一步實驗可以得出結論:物體受理想的平行光照明的時候,距離的改變對物體亮度影響不大,而物體受點光源照明的時候,距離的改變對物體亮度的影響大,光的強度幾乎是按距離平方的倒數衰減的。不過對太陽光來說,距離的改變是不會影響它的強度的。

按光的傳播規律,光是直線傳播的,對直射光來說是這樣的。還有一些光線,它們不會沿著一個特定的方向傳播。讓直射的太陽光照射到一塊粗糙的白布上,我們會發現光的傳播方向變弱了,好像它向四周彌散出去的,這樣的光線,我們把它叫做漫射光。

大量光源包括太陽光和閃光燈,它既有直射光也有漫射光。室外陽光在晴天的時候,雲層少,直射光比漫射光多,我們感覺陽光的方向性好。在陰天的時候,直射光穿過雲層也開始漫射了,我們感覺陽光的方向性差。這裏有兩個問題我們必須注意:一是,漫射光不是沒有方向,隻是方向比較弱,在陰天攝影的時候,一樣可以看見光是從什麼方向照射到物體上的。二是,在攝影中,如果想得到更多的漫射光,可以在直射光前加一個大的透明體,就像直射光穿過雲層一樣,改變直射光的性質。

光的顏色主要是指光的色溫。一天中的不同時段,陽光的色溫是變化的,早晚的色溫低而中午的色溫高。不同的天氣下,陽光的色溫也是變化的,陰天的色溫比晴天的色溫高。各種人造光源,也有它們各自的色溫。在攝影照明中,我們應該學會如何平衡色溫,這是攝影照明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如果在攝影中是單一光源,我們很容易平衡色溫。有些時候,我們在拍攝的時候不但利用自然光,也使用了人造光源,這個時候我們要盡力平衡這兩種光源的色溫。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濾光紙來平衡色溫,濾光紙的工作原理和濾鏡工作原理一樣,都是過濾掉一些波長的光,讓另一些波長的光通過。我們拍攝時如果以人造光源為主,就使用濾光紙來遮擋自然光;如果以自然光為主,就給攝影燈具蒙上濾光紙。

5.2

照明效果。

了解光線的照明性質是為了在攝影照明中更好地控製照明效果。為了學習攝影的照明效果,我們先從簡單的照明開始。

⑴在設計照明效果時,我們應先了解光線性質對照明效果的影響。

(2)照明方向也是畫麵造型的核心。

我們細心觀察後會發現,圖5-4的立體形態突出,以30°的高度照明的。這個角度的照明,物體的邊緣輪廓會十分鮮明。物體在攝影中呈現出什麼形態,跟光照明的方向有很大的關係。我們可以做一個實驗,以白色的紙為背景,用一個方向性很好的照明燈光給一個雞蛋照明,我們如何利用它們分別得到一個點狀、一個環狀和一個立體形態的影像?很簡單,隻要我們調整照明方向,就可以得到上麵形狀的影像。比如,用正麵水平方向照明,把雞蛋放置在豎直的背景和燈光之間,在白色的背景紙上,是不是可以得到一個中間黑色,周圍是亮的環狀影像呢?

在照明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記住,照明方向影響物體的形狀和形態。

(3)控製反差也是在照明設計時應該考慮的重點。

人臉的亮部和暗部明暗反差小,而圖5-7中人臉的亮部和暗部明暗反差大。在攝影照明中,應該怎樣控製畫麵的反差呢?反差大小跟很多因素有關:和水平方向相比,照明方向垂直變化,反差會減小的;在同一方向上,距離越近,反差越大,距離越遠,反差越小;用直射光照明反差大,用漫射光照明反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