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個看重人情的國度,所以,麵子在我國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是人們一種表麵上的榮耀感、一種自尊心的滿足,麵子就是尊嚴。學會讓別人保住麵子,是商場交往中的一條基本原則,是人們在多年交往中總結出的一種經驗。隻有顧及別人的麵子,別人才能幫助你,你才能在複雜殘酷的商場中如魚得水地生存。
給別人麵子就是給自己方便
在與他人的日常交往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如何照顧別人的麵子。倘若你自以為自己的麵子大,不把別人放在眼裏,碰上死要麵子的人,就可能不吃你這一套,甚至可能撕下臉皮和你對著幹,這樣往往會把所建立的關係搞糟。
給別人麵子是一種社交技巧,是人們在多年交往中總結出的一種經驗。說話辦事不能太直接,太直白,講究“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忌諱魯莽行事,否則可能會丟人現眼。
曆史上有不少造反當皇帝的,他們做的事性質相同,但後世評價高下有異。趙匡胤其實很想當皇帝,但他卻不說,心腹們了解他的心思,一次次上表勸進,他嘴上還一次次地推辭,直到黃袍加身,好像不接受就違背民意,違背天意,是他看著麵子才“勉強”同意當這個皇帝。
中國有句老話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可以說,你每給別人一次麵子,就可能會增加一個朋友;你每駁別人一次麵子,就可能失去一個朋友。
現代著名詩人柳亞子吟詩作文,很受人們的欣賞,他的書法流暢奔放,一瀉千裏,但卻很潦草,甚至不易被人認識。書畫家辛壺不直說柳亞子先生的字跡潦草,卻委婉地說柳亞子先生的字是“意到筆不到”,含蓄,風趣,使柳亞子先生保住了麵子,對辛壺極為佩服。
與人交往,要時刻顧及彼此的麵子,這樣友情才能持久。給別人留足麵子是一種禮貌,是中國人自古流傳下來的禮儀規矩,在社交場合中講究給別人助興,在說話辦事時講究吉利,在別人發生不快時講究圓場。中國人最忌諱的就是掃別人的興,最討厭的就是口無遮攔,胡言亂語。
某單位有一位司機,非常喜愛打牌,空閑時便大聲招集牌友:“走,wu樂去!”,牌友附和道:“wu樂就wu樂”,於是熱熱鬧鬧而去。一天,一個新同事聽到他這樣說,大笑道:“錯了,錯了,是娛(yu)樂,不是wu樂!”。司機大怒:“誰不知是wu樂,好像就你有文化……”罵罵咧咧,大家也都個個興趣索然。想想這位同事也是太迂腐了,竟不顧惜別人的麵子,得罪了人不說,還掃了大家的興,弄得自己也下不了台。
人們對麵子有一種本能的保護反應,對傷害自己麵子的人有一種本能的敵意,對維護自己麵子的人有一種本能的好感。
無論你采取什麼方式指出別人的錯誤,一個蔑視的眼神,一種不滿的腔調,一個不耐煩的手勢,都有可能帶來難堪的後果。你以為他會同意你所指出的嗎?絕對不會!因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斷力,打擊了他的自尊心,同時還傷害了他的感情。他非但不會改變自己的看法,還要進行反擊。所以你必須講究方式,盡量給別人留足麵子。
卡耐基有個基本觀點:一個人的成功15%取決於專業本領,85%取決於人際關係與處世技巧。這一觀點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和廣泛推崇。然而事實證明:低的專業本領往往給你帶來百種千種機會;專業本領隻能利用自身能量,而交際本領則可使你利用外界的無限能量。
我們的整個民族都是很講究“麵子”的,在這個社會中生存,就需要懂得給他人麵子,隻有顧及了別人的麵子,我們才能在這個社會中如魚得水地生存。
為什麼要把自己放在別人的對立麵呢?為什麼要讓彼此都下不了台呢?時刻顧及別人的麵子,我們才能更好地相處。我們永遠不要說這樣的話:“看著吧!你會知道誰是誰非的。”這等於說:“我會使你改變看法,我比你更聰明。”——這實際上是一種挑戰,在你開始證明別人的錯誤之前,他已經準備迎戰了。為什麼要給自己增加困難呢?
聰明的人能夠原諒別人的過失。他們會堅持說別人的本意是好的,隻是一時不小心才犯下錯誤,而且他們還要盡量尋找自身的原因。這樣做不但會避免所有的爭執,而且可以使對方跟你一樣的寬宏大度,承認自己犯的錯。
美國成人教育專家戴爾。卡耐基是處理人際關係的“老手”,然而早年時,也曾犯過一些小錯誤。
有一天晚上,卡耐基參加一個宴會,宴席中,坐在他右邊的一位朋友講了一段幽默故事,並引用了一句話,意思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位健談的朋友提到,他所引用的那句話出自《聖經》。但卡耐基知道這位朋友說錯了,他肯定知道這句話的出處,而且一點疑問也沒有。
為了表現自己的博學,卡耐基忍不住糾正他。對方立刻反唇相譏:“什麼?出自莎士比亞?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那位朋友一時下不了台,不禁有些惱怒。
當時卡耐基的老朋友法蘭克。葛孟坐在他左邊。他研究莎士比亞的著作多年,於是卡耐基就向他求證。葛孟在桌下踢了他一腳,然後說:“戴爾,你錯了,他是對的,這句話的確出自《聖經》。”
在晚上回家的路上,卡耐基對葛孟說:“法蘭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話出自莎士比亞。”
“是的,當然。”他回答,“《哈姆萊特》第五幕第二場。可是親愛的戴爾,我們是宴會上的客人,為什麼要證明他錯了?那樣會使他喜歡你嗎?他並沒在征求你的意見,為什麼不保留他的臉麵?”
法蘭克。葛孟對戴爾。卡耐基的人生告誡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小錯誤,放過去也無礙大局,那就沒有必要去糾正。這樣不但能保全朋友的麵子,維持正常的談話氣氛,還能使你有意外的收獲——在朋友和在場的人心目中建立良好的印象,這無疑有利於自身人氣的提高。
懂得“雙贏兼顧”,才能彼此都取得不錯的結果,更多的往往是首先退讓和作出犧牲的一方獲得的結果更好。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到處都是,在學習別人的過程中提升自己,從現在開始,用心,細心,有心,放下清高,忠於生活本身,戰勝自己,克服自己的本位心理和諸多顧慮,一點一滴慢慢體會,一定會在實踐中,收獲無窮樂趣,從而掌握人際交往的藝術,增長成功的智慧。
每個人都愛自己的麵子。辦事的時候都說“衝我的麵子”,開車違章挨了罰還跟警察套近乎說“您給個麵子”。說了這麼多,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了,其實在說到與別人留麵子、留台階的時候,更多的還是要為了自己。與人相處時,給別人留個台階下,是人際交往中屢試不爽的高招,隻要能多多照顧別人的麵子,給他人一個台階下,自己就會成為一個受人們歡迎的人。
在生意場合中,雙方議價僵持不下,如果有一方搬出“麵子”問題,而閣下居然還不肯給“麵子”時,恐怕買賣就很難做下去了。
例如:“老板,東西我很滿意,價錢也差不多了,你就給我個‘麵子’,少賺一點,把這筆買賣做成算了!”
“做生意就是做生意,價錢和‘麵子’是兩回事。對不起,少一毛不賣!”
這種回答,保證對方心裏會不痛快!心裏想:“幹嗎!才這麼一點錢,連這點‘麵子’都不給,又不是‘孤行獨市’的,我不找你買總行吧!”
中國人一旦搬出“麵子”問題,焦點會立刻轉移,如果處理不當,不但買賣不成,而且仁義不在。但若換個方式說,效果可能就大不相同了!
“既然您這麼講,我就沒有什麼話說了,錢賺不賺在其次,但你這個朋友我一定得交。一句話,照您的價錢給您!”
給對方“麵子”,他未必下次再找你做買賣,但至少他不會替你做“反宣傳”,這就是收獲。
對中國人而言,一樣買東西,我為什麼找你不找他?除非你給我“麵子”,而所謂“麵子”,包含了折扣、優惠或特別的服務,要不然,我幹嗎讓你賺錢?
給別人一個麵子,可能隻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也許隻是你主動地為對方打開前麵的門;也許是在說服的過程中,先停止說話,走上前去為他泡壺茶;也許隻是你為對方說上一句話;也許隻是你的一個微笑,任何一個細微的行為都有可能幫助到對方。給別人一個麵子,給對方一個台階,會讓對方覺得自己的重要,會讓對方感覺到他在你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你能給他這種感覺,那麼他自然就會喜歡你,因此也就會幫助你。
不過這種麵子必須是別人給的,而不是自己爭的。爭麵子於己於人都沒好處,隻會傷了和氣。
西晉的款爺石崇與王愷鬥富,就是典型的麵子之爭。王愷用麥芽糖摻米飯擦鍋,石崇就用蠟燭煮飯;王愷用紫絲布做步障40裏,石崇就做錦布障50裏;王愷用赤石脂塗牆,石崇就用花椒和泥塗地。最後,弄得晉武帝也來幫忙,他賜給王愷一棵二尺高的珊瑚樹,世間罕有。沒想到石崇根本沒把它放在眼裏,拿起他的玉如意就敲過去,珊瑚樹應聲而碎,他回頭吩咐左右回家取出珊瑚樹,讓王愷任意選取,有三尺高的,四尺高的,弄得王愷惘然若失,垂頭喪氣。石崇太過固執,不會忍讓朋友,一下子讓王愷的麵子丟盡。他比王愷富有,這是事實,他卻非比不可,比的結果,自然是他麵子十足。無論王愷接受不接受珊瑚樹,有一點是肯定的,麵子傷了,交情就談不上了。石崇大可不必把事做得如此絕,假若他肯讓給別人一分麵子,那就是另外一個結果了。
石崇有個女伎名叫綠珠,她不但長得窈窕多姿,嫵媚動人,而且善於吹笛子,很受石崇寵愛。有一年朝中重臣賈謐因事被殺頭後,石崇因牽連被免了官職。這時相國司馬倫的親信孫秀因早就對綠珠垂涎三尺,見自己現在大權在握,他就趁火打劫向石崇討要綠珠。
石崇一聽,勃然大怒,說:“綠珠是我的最愛,這個不行!”
使者威脅道:“你博古通今,察遠照近,還望三思而行。”
石崇毫不猶豫地說:“別來這一套!”
使者見石崇說什麼都不答應,就回去稟報了孫秀。
孫秀沒想到會在石崇身上碰釘子,不由得火冒三丈。為了報複石崇,他就勸說司馬倫誅殺石崇。石崇得到消息後,就和外甥等人鼓動淮南王司馬允和齊王司馬同興兵討伐司馬倫和孫秀。誰知事情走漏了風聲,司馬倫搶先一步,假借晉惠帝司馬衷的名義,下令逮捕石崇等人。
石崇為了麵子,就因為一個叫綠珠的女人而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所以,必須懂得時刻顧及別人的麵子。如果不把別人放在眼裏,碰上死要麵子的人,就可能不吃你那一套,甚至可能撕下臉皮和你對著幹,這樣常常會把彼此的關係弄僵。另外,給麵子要給得恰當,不恰當就是不給麵子。如果被請之人麵子很大,而又未受到應有的禮遇,則成了極傷麵子的事情。
所以,做一個聰明的人,任何事情都不要做得太絕,要給別人留條可退之路,讓別人也有說話的權利。用句俗話就是,給人留個台階下,因為這正是為自己鋪路。
友情和麵子缺一不可
朋友之間麵子更為重要,有麵子就能被別人看得起,表明他在人群中有優越感。懂得這個道理,交友就方便許多,友情才能持久。隻要能放下自己的麵子,給別人一個麵子,相信會在辦事和處理與各方麵關係時受益匪淺。
工作中,同事是非常重要的,他們是你朝夕相處、共同合作的夥伴。如果在談論中,你想讓他們接受你的觀點,又不給他台階下,不給他留麵子,他們怎麼能接受你的觀點。在以後的工作中,他很有可能會給你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甚至還會對你以牙還牙地進行報複。
對待上司,要給他留有台階,如果弄得他下不了台,可能就會對你非常不利。他下不來台的時候,很可能就是你有尷尬處境的時候。更有甚者在以後的工作當中,可能還會不時地給你穿小鞋。
即使是下屬,也不是可以隨意挖苦和謾罵的,兔子急了都會咬人,更何況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呢。所謂下屬,是當前在你“手下”忙碌操勞的“家屬”,如果你不照顧他們的麵子,或許日後就會成為壞你“好事”的人,所以,在你說服他們時,需要注意給他們留一個台階下。
中國人死要麵子。“死要麵子”,就是說寧願死,也要麵子。孔子的高足子路就是這樣,他為了不丟麵子,不惜結纓而去。因為麵子反目成仇甚至生死之爭的情況並不少見。
公元前605年,楚人獻給鄭靈公一個特大的鱉,靈公用它來大宴群臣,卻唯獨不讓子公吃。這是因為當天上朝時,子公的食指突然動了起來,他便對別的大夫說,我的食指一動,就能嚐到非同一般的美味,這非常靈驗。靈公聽後,偏要讓子公的話不能實現,這顯然是不想給子公麵子。子公也不是好惹的,為挽回麵子,就徑直走向烹鱉的鼎前,染指於鼎,嚐之而出。子公挽回了自己的麵子,卻掃了靈公的麵子。雙方隻有翻臉了,隻不過子公搶先一步,弑殺了靈公,並給他封了一個“靈”的諡號,讓他永遠沒有麵子。
我們想想靈公死得真不值,就因為丟了別人的麵子,便遭到殺身大禍,死了依舊沒有麵子。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很多時候,無意中的一句話就可能使朋友之情完全破裂,一下子成了陌生人。
大學生趙濤說自己幹過的最糊塗的一件事就是不該傷朋友的麵子。趙濤有個知己好友叫代明,代明是個很出色的年輕人,可就是家境太貧寒,他上大學拿的是助學貸款,平時還要打工賺取生活費,穿的都是破舊過時的衣服,一到周末他每天隻吃一頓飯……
趙濤跟代明認識後,十分同情他的處境。正好兩人身材相仿,趙濤就常把自己的衣服送給代明,還拉代明去自己家吃飯,又往代明的飯卡裏充錢。對於趙濤為自己所做的一切,代明非常感激,並表示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一定回報趙濤。趙濤自然不會期望獲得回報,但也為自己擁有如此出色的朋友而感到驕傲。不過這一切卻都被趙濤衝口而出的一句話給毀了:
那天趙濤跟女朋友遲敏鬧了點矛盾,趙濤便約了代明和一大群同學去小酒館喝酒。酒喝多了以後,趙濤就開始胡說八道,大罵遲敏腳踏兩隻船,這時代明聽不下去了,他讓趙濤清醒一下,並說他敢擔保遲敏絕對不是那樣的人,但趙濤酒勁一上來傷人的話就衝口而出:“你擔保?吃我的用我的,連你身上這套衣服都是我的,你憑什麼擔保?”頓時小酒館裏靜得連掉根針都能聽見,代明臉色慘白地從酒館走了出去。第二天,代明歸還了趙濤送的所有衣服用品,不知從哪兒又借了300多塊錢存到了趙濤卡裏,代明沒能給趙濤任何解釋的機會,兩人從好朋友一下子變成了陌路人。
趙濤因為當眾出言傷人,傷了朋友的麵子,從而失去了一個知心朋友,這都是由於他在處世方法上的失誤造成的。要知道在人眼裏,麵子十分重要,有時候麵子甚至重於一切。了解這一點,就應該知道,即使對最親密的人,也要給他留麵子。
有的人對待友誼就是這種極其輕率的態度。他們與朋友相處時,動不動就讓朋友下不了台,讓對方輕則顏麵有損、重則怒而絕交。
朋友開口借錢是最平常的事,因為是朋友,誰都有向朋友開口的事,朋友就是要相互幫助。當然,許多人都能做到好借好還,但也有各種原因,總有人不按時歸還,或根本就不打算歸還。有的人甚至在把錢借出之前就知道,這錢已丟在水裏了。但不借吧,又礙於情麵和友情,覺得對不住朋友,真是左右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