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1 / 3)

商場上,我們應該在適當的時候加以吹噓,來提高一下自己的實力。如果人們想要求你做點什麼,你也能夠對付下去。這種吹噓的行為,在所有的應酬中也是慣用的伎倆。與其他應對他人的方法一樣,也很有效。它的目的是駕馭他人,隻需稍微顯露一下自己的實力,就能得到眾人的敬仰或畏懼。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說過,吹噓這一策略,在其成為石油大王的過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那時,他35歲,要在克裏夫蘭創辦美孚石油公司,在行業內是一件十分普通的事情,因為機會降臨了。

僅憑他那微薄的財力,這位傳奇人物設法收購了同行的許多工廠,創建了美孚石油公司。在工商界,這是人所共知的一個偉大的業績。

在談妥了價錢,準備交涉也是關乎生死的關鍵時刻,洛克菲勒卻能輕鬆地處理這些事。福布斯和溫克勒把洛克菲勒後來的解釋轉錄過來:“當時,我們隻能借我們的專家向人虛張聲勢。”

“真的,現在想起來都有些好笑,但那時都是十分嚴肅的。我隨手抽出了我的支票簿,以傲然的神氣和語調,似乎全然不在乎這件事似的說:‘你們想要支票,還是美孚的股票?’結果,他們多數都選擇了股票,這正合我意……”

福布斯問洛克菲勒:“如果人家要現金呢?你該怎麼辦呢?你不會總說資金不足嗎?”

“我們總能想辦法應付對方。而且,我們已經知道如何讓銀行放款給我們了。”

洛克菲勒主動提出開空頭支票,結果就贏了。因為在提出這個方案時,顯得很有經濟實力,所以,他就不用開支票了。

洛克菲勒邊掩藏自己的困境,邊表示自己信賴他人。他的競爭者都認為,他是十分有前途的。不愧是運用這種藝術的大師。

在他早年做產品銷售商時,就向一位富人借過5000元以保證自己日常的開支。他先向這位商人表示:日後他願意在這位商人的事業上投兩倍的資本。結果,這位商人當真了,還借了他5000元錢。最後,他也真的成功了。

胡佛在初出校門,未曾步入社會時,也采用了同樣的策略。

當胡佛向舊金山著名的工程師嘉寧求職時,嘉寧說他不需要助理,而且,已經有許多候選人了。但是,他說他需要一名打字員。沒等他說完,胡佛便說他可以打字。不過,他事先說,他得在四天之後才能正式上班。

因為胡佛不知道如何去用打字機,他能求職成功多半是因為他的自信與大膽,他想在4天內學會打字——結果,他勝了。

克萊斯勒在做鹽湖鐵路工場的小工時,也有過同樣的經驗。

一天早晨,鐵路工人幾乎都下班了,鐵路局卻想在此時裝妥一輛機車,在下午三點左右開出去,克萊斯勒恰好在旁邊,他們便問他能不能做這件事。雖然他知道自己沒什麼經驗,可他卻沒表示出驚訝的神色。像胡佛一樣,他掩飾了自己的疑慮,裝成很膽大的樣子。他請教了一些有經驗的人,然後便開始工作。結果,六點左右,那輛機車就準時裝妥了。克萊斯勒還因這件事,成了他一生事業的轉折點。

3個月後,他在另一條鐵路線上當工場總頭目。33歲時,他成為芝加哥大西鐵路成立以來最年輕的工程監理。從此,他一步一步向美國最著名的工業領袖之一的最終目標邁進。

當然不隻是洛克菲勒和胡佛等人,還有很多應用這種策略成功的例子。

普雷斯頓是田納西州著名的銀行家。25歲時,他從查塔努加一家小銀行的打雜工升到了經理。他也運用這種方法挽救了即將破產的銀行。

1993年,查塔努加的17家銀行倒閉了10家。很快,各家銀行都爆發了擠兌風潮。焦急的存款人都擠在普雷斯頓的銀行門口,他沒有懇求,也沒有申辯!他明白,隻要他能平息這一事件,就能挽救銀行。於是,他宣布,無論要求兌現的人要兌多少錢,一律給予兌換。他又宣稱,隻要不信任銀行的存戶一概接受兌換。一位客戶想試探一下他是不是在說謊。於是,普雷斯頓就親自領他到庫房點了16000元,請他帶回去。相持了很長時間後,那位客戶請求銀行繼續代他保管,然後便出去告訴所有人,說他們和傻子沒什麼區別。

每個人都應該鼓起信心和勇氣,但並不是不顧自己的危險。事實上,應當時刻都在估量這件事。隻要他認定他能在他人的幫助下成功,他就迎頭趕上,好像所有問題都不是問題。

著名拍賣商李珀特曾告訴別人,他每次與客戶見麵時,無論自己身體怎麼樣,他都說自己健康得很。同時,和他人熱情地握手,微笑。李珀特說:“就算我身體欠佳,我也不會讓別人知道。”

成功的律師,在法官麵前總能在不知不覺中推翻那些對自己不利的證據。

杜諾凡說:“有一次,喬特律師出庭時,有一名證人提出了對他辦的案件極其不利的證據,他要求證人慢慢地重述一遍,他則小心翼翼地記錄那些話。喬特的做法讓法官覺得他發現了與他代理的一方有重大關係的一點。”

能幹的人會在適當的時機運用這種策略。而且將之作為預定計劃的一部分。隻有弱者才會為了誇耀自己而盲目地做事。自負的人總是吹噓他知道的事情,認為這樣做很有意思。其實,這是再愚蠢不過的舉動。

德萊恩是《倫敦泰晤士報》的主管。庫克勳爵曾經巧妙地批評他在采訪內部消息時的狂熱:“德萊恩能特別大方地提供一些消息,因為他希望他人也能像他一樣大方地提供消息給他。外交家和報館主筆都知道,他在采集消息方麵是有充分的知識的,至少在表麵上是這樣的。”

有時,吹噓我們的知識也是很好的一種手段。同樣,我們可以在說話時帶些武斷的態度。我們知道,陳述自己意見時,隻是習慣抱著這種斷然態度的人,通常都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但是,能幹的人使用強硬的手段往往能喚起他人的信仰。

有位著名商人,曾經告訴記者一位廣告經紀人是如何因運用這個方法,使一筆重要的生意得以保全的。

那位委托人是英國人,因為他決定把廣告交給其他廣告社辦理,所以,他是特意來告訴經紀人的。

廣告經紀人問他:“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由你們代辦的廣告沒有什麼效果。”“隻是因為這個嗎?”“是的。”“哦,我並不認為這是個充分的理由。我們的廣告向來都很有效果。你一生都在從事製造業,而我則從事廣告業。因此,在這方麵,我知道的比你多一點。何況,你是英國人,我是美國人。我知道什麼樣的廣告才符合美國人的心理取向。”

那位廣告人居然用如此專斷的語言挽回了客戶對他的信任,讓他取消了此前的決定,重新委托他辦理廣告的事宜。

一些有高智商和意誌堅強的人幾乎天天都運用這個方法。

鐵路建築師哈裏曼就是其中的一個。他用率直和粗暴贏得了人們對他無限的信任。可是,他也因此結下了許多不必要的仇怨。他去世時才62歲,大半是因為操勞過度而致。

在緊急時刻,如果能適當地用一下粗暴和專斷,也是一個有力的戰鬥武器。

在應酬時,就應當像戰士一樣,隨時準備在必要時大顯身手,就算條件不足,也要對自己有百分百的信心,並且要抬高自己的實力,奮不顧身地衝上去。

言多必失,沉默是金

沉默是金,沉默是一種無聲的智慧。《談話的藝術》的作者、心理學家、教授格瑞德。古德曼曾經說道:“沉默可以調節說話和聽講的節奏,沉默在談話中的作用就相當於零在數學中的作用,盡管是‘零’,卻非常關鍵。沒有沉默,一切交流都無法進行。”這就是著名的沉默定律。

所以,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應該把事情講出來,告訴別人,但是,在實際的人際交往中,不是所有的話都能解決問題,有時候忍耐和沉默反而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1)威望因寡言而得到提升

在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宮廷裏,貴族和大臣為了國事爭論不休,他們各抒己見,誰也說服不了誰。而路易十四隻是靜靜地在一旁聆聽,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待貴族和大臣們安靜下來後,路易十四冷峻的眼神緩緩地從他們臉上一一掃過,然後不動聲色地說:“我會考慮的。”然後就起身回到內宮。